且说吴用回到忠义堂上,再入酒席,用巧言令色,说诱卢俊义,筵会直二更方散。
次日山寨里再排筵会庆贺。
卢俊义说道:“感承众头领好意相留在下,只是小可度日如年。今日告辞。”
宋江道:“小可不才,幸识员外。来日宋江梯己柳备小酌,对面论心一会,忽请推却。”又过了一日。
明日,宋江请。后日,吴用请。大后日,公孙胜请。话休絮繁。三十馀个上厅头领,每日轮一个做筵席。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早过一月有馀。卢俊义寻思,又要告别。宋江道:“非是不留员外,争夺急急要回。来日忠义堂上,安排薄酒送行。”次日,宋江又梯已送路。只见众头领都道:“俺哥哥敬员外十分,俺等众人,当敬员外十二分。偏我哥哥筵席便吃!砖儿何厚,瓦儿何薄!”李逵在内大叫道:“我舍着一条性命,直往北京请得你来,却不吃我弟兄每筵席!我和你眉尾相结,性命相扑!”吴学究大笑道:“不曾见这般请客的!甚是粗卤!!员外休怪!!见他众人薄意,再住几时。”
不觉又过了四五日。卢俊义坚持要行。只见神机军师朱武,将引一般头领,直到忠义堂上开话道:“我等虽是以次弟兄,也曾与哥哥出气力。偏我们酒中藏着毒药?卢员外若是见怪,不肯吃我们的,我自不妨,只怕小兄弟们做出事来,悔之晚矣!”吴用起身便道:“你们都不要烦恼。我与你央及员外,再住几时,有何不可?常言道:‘将酒劝人,终无恶意。’”卢俊义抑众人不过,只得又住了几日。
前后却好三四十日。自离北京是四月的话,不觉在梁山泊早过了四个月有馀。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好客是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的好客在酒桌上发挥的更是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也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希望对方喝多点,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的越多,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主人就会越高兴,客人不喝酒就会让主人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中国酒桌上的酒文化有如下几种:“文敬”、“回敬”、“互敬”、“代饮”、“罚酒”。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在喝酒时,藏族人民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了。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藏民族敬酒时,对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壮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主人这时还会唱起敬酒歌:“锡壶装酒白连连,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锡壶装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神仙饮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时,都是敬双杯。主人不论客人多少,只拿出两只酒杯,在场的主人轮番给客人敬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