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90后的一个侧写:zt:更加多元化的电影在哪里

来源: v5 2013-07-02 22:29:1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328 bytes)
更加多元化的电

2013年07月02日09:15 来源: 文汇报

  《小时代》上映4天,票房逼近2.5亿元,面对庞大的“90后”市场—— 更加多元化的电影在哪里
  《小时代》已经成为一个话题级现象。该片上映4天,票房逼近2.5亿元,而有关该片的争议也一路水涨船高,把微博上一众大V都裹挟进来。
  记者注意到,此次关于《小时代》的争议,明显以代际为分界线。力挺该片的大多是“90后”,而不少“60后”、“70后”甚至“80后”不喜欢或者无法理解这部电影,就像有时他们看不懂“90后”那样。郭敬明对此早有准备,他的态度是:不在乎,“反正我也不是拍给你们看的”。的确,《小时代》是第一部精准定位于“90后”消费群体的国产电影,是郭敬明为他们精心打造的一个梦。问题是:郭敬明凭什么相信,这样一部被不少人贴上“不接地气”和“拜金主义”标签的作品,会得到诸多“90后”的应和?
  跻身上流社会的青春幻梦
  如果说《致青春》展现了青春伤痛的话,那么《小时代》就是铺陈了一个青春的幻梦,每个细节都书写着与真实生活的背道而驰。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4个主人公说起来是大学生,可从头到尾没见她们上课考试,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和好。这很像当年的琼瑶小说——主人公名义上都有工作,但从来没见他们上班,永远都在谈恋爱。
  《小时代》和琼瑶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琼瑶小说中的主人公不食人间烟火,而在《小时代》里,整个银幕都填写着对世俗财富的崇拜和追逐。4个女生读大学就像T台走秀,衣服多到每天换不完且“每个人的衣服看起来都很贵”——有网友这样评价;大学宿舍是错层套房,不仅面积大,还有沙发、壁炉和吧台;闺蜜们每次聚会都画着精致的妆容,在高级酒店喝着香槟;每一个男生看上去都像王子,最优秀的人都既好看又有钱。
  最重要的是,《小时代》虽然力图展现年轻人的努力与上进,但他们的梦想却是跻身上流社会。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90前”观众看来,整部影片“除了衣香鬓影、浓妆艳抹之外毫无价值”;但从“90后”观众的反应来看,他们中的很多人显然还是比较能够接受《小时代》——也就是接受了郭敬明制造的这个梦的。
  奢华梦折射时代的某些症候
  《小时代》无疑是时代的产物,而郭敬明对于票房的自信,除了电影观众的年轻化倾向之外,更多的只是折射了时代的某些症候。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华红琴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的心灵成长是后天塑造的过程,而“90后”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飞速进入商业化的时期。如果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长得好看又有钱的人才有青春”这样的案例,自然会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小时代》在他们眼中便不是拜金主义而成了一种现实主义。
  华红琴还注意到一点:“90后”群体一方面物质并不缺乏,一方面每天都置身于商品的诱惑之中,“比如手机,新产品层出不穷,必然会激发出他们新的欲望”。当物质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对物质的渴求便永无止境,“特别是当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缺乏自律和节制,就更容易放任自己对物质的沉迷”。
  对物质崇拜未成为群体特征
  然而,必须看到,对物质的崇拜远没有成为“90后”的群体特征。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认为,部分“90后”对该片的追捧很大程度上也许与年龄相关:“除了拜物之外,实现人生价值还有很多其他途径,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多元的。但低龄观众还没有太多机会经历这些,对文本也缺乏足够的反思和剖析,而创作者似乎又是主动片面地迎合这种思维。”
  在石川看来,问题的实质不在《小时代》本身,而在于我们当下的文化根本没想清楚大众如何应对扑面而来的物质崇拜。如果银幕上针对“90后”的都是物质至上的电影,拜金主义便有可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从这个角度来看,《小时代》对国产电影提出了一个课题:面对庞大的“90后”市场,更加多元化的电影在哪里?
 

所有跟帖: 

越来越不接地气了. 谢谢介绍. -简丹儿- 给 简丹儿 发送悄悄话 简丹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3/2013 postreply 14:28: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