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年自然灾害的思索

来源: 墙根儿 2013-06-29 23:58:2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43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墙根儿 ] 在 2013-07-03 06:25:3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关于文革之前的三年 “自然” 灾害,见到过不少文章,书籍,和 评论。有人阐述事实,有人悲愤的评论,有人要追究历史罪人,有人要求面向未来而抛弃过去,有人认为那是胡扯造谣,更有人觉得负面历史要免提,民主论谈的结果是七嘴八舌,都有道道,互不相让,不亦乐乎。

 

究其原因,是因为所发言论观点时的片面性,完全不顾讲话的大前提,不讲逻辑层次,不懂感性理性思维方式的特点,更不以社会发展为利益。

 

具体的说,首先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就是要以生命之源的大自然为思维参照,而不是以人的自我为中心参照,更不是毛泽东所希望的以社会为参照,这是想与讲的大前提。认清三年灾害的事实,是进一步思考分析的起点,事实的阐述往往是不完备不全面的,这就要清楚逻辑层次,明白部分与整体,普遍与特殊,事情的不同方面,以及时空关系,才能达到恰当整合事实片段,综合完整理解历史事件。不至于一听到三年挨饿的故事就暴跳如雷,好像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事实也被否认掉了。

 

在思考三年灾害时,开始是听故事,找感觉,论人性,是运用感性思维进行综合各种情况的过程,过程中的结论感慨都是阶段性的,短期效应的,不能太当真。随着感性认识的深刻,事实的全面清晰,进入理性的系统判断思考和程度分析,以究其发生的动因,条件,和发展的逻辑过程。

 

在评论三年灾害时,最流行的是感觉性评论,固然是以审美为准则,而对于人来说,以人为本,最丑陋莫过于一堆死尸。接下来出现两个相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个是浅显的,死尸那是让人恶心,这样的实事场景不要再提了,记得冯小刚《一九四二》票房收入低迷的教训吗?;另一个是深刻的,人命关天是大事,要记住历史事实,发人深思,分析理解教训,丑陋不再重现。前者显然是行动上的抹杀事实。后者是事出于感性而解决于理性思维,希望不要在理性的基础上再做过分强烈的感性渲染。

 

更理性的评论是带有强烈的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和社会利益的责任感。面向实际的考虑,社会不是个人,个人的罪责可以追究,但社会的罪责无人能承担得了,毛泽东的伟大也不够替代一个阶层和时代来偿还千万人命。我们能得到三年灾害的宝贵遗产只有经验教训,不管邓小平当时行为如何,但后来的认识还是十分深刻,虽有不高明之处,但还是很务实。社会意识形态的改朝换代会有副作用,前苏联建国之初的十年间,也同样出现过饥饿潮。如果我们认为历史事实就是用来讨债和惩罚用的,而不是用于现实发展的经验,那么我们就确确实实是文化大革命的余孽。如果我们依然相信推翻整个上层阶层就能安魂三年灾害的千万饿鬼,结果很可能是十年后历史重演,因为我们只顾追求表面合理,却又回归内在因果。

 

经验教训的作用能使思维的判断更具体准确,要放弃表面追求而善于准确理解本质并务实。

 

 

 

所有跟帖: 

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当时中国的抗灾能力是弱的,粮食产量也不高,经常有饿死的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30/2013 postreply 14:26: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