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在中国人的社会文化中被用来当作一句骂人的话,“精神病”也通常被看作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疾病,即使海外华人也往往违疾忌医,对自己或家人在这方面的症状宁愿从性格或道德上解释而不愿意寻求专业的帮助。
其实,“精神”上的疾患也就是心理上偏差。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人能说自己生理上100%健康,同样也没有人心理上十全十美。但是,大多数人心理上的小问题如轻度的焦虑、忧郁、烦躁等就如头疼脑热一样,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休息调整一下就好了。
但是,当某些心理疾病严重到影响生活,影响他人的时候,就必须寻求医生的帮助。且不说大家熟知的“精神分裂”这样严重的病变,就说普遍存在的“上瘾”或“恋物”,如果是钓鱼、集邮上瘾,只要不弄得倾家荡产,还是一个有益的爱好,但是如果你沉迷于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或沉迷于某一种活动,弄得自己神情恍惚不思饭食,那就是问题了,有些人把收集的东西扩展的女性的内衣裤,这样的恋物癖是必须找医生治疗的,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应该从道德上指责这样的病患,反而应该多多同情关心这类患者。
另外,严重的赌瘾、酒瘾、毒瘾、性上瘾在本质上都是心理上的障碍,我认为过去我们赞扬的“忘我工作”三顾家门而不入,亲人病危还坚持工作的劳动模范,也是“工作狂”(workaholic),属于“上瘾”的一种。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病”是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主要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等。
现代生活的压力和各种不良的环境也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忧郁症、两极性忧郁症、自闭症等常见心理疾患正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但是,精神病不可怕,只要社会和民众对这类疾病有足够的重视,对病患有足够的理解和关爱,加上积极的科学的治疗,大多数病患是能够正常生活的。
可怕的是,某些人对精神/心理疾患缺乏了解,并且歧视嘲笑患者,这样的社会文化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许多缺乏常识的人常常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
精神病是大脑功能失常,导致患者的精神活动出现偏差,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癫痫、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重症肌无力等疾病都属于“神经病”。
精神病应该去看精神科或心理医生(psychiatrist/psychologist),神经病则应该去看神经内科,找neurolog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