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的人的确往往被认为是精神不正常,但何为“特立独行”?经典的例子应该是王小波所描述的《一个特立独行的猪》,这头我行我素的猪,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特立独行但从不干涉其它同类的生活。
这样的特立独行,应该属于一种特有的性格,如闲云野鹤,活得潇洒,活得飘逸。
还有一种特立独行,是与环境格格不入,心中充满愤恨和怨气,又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看不到自身的问题而总怪罪于他人。他们往往用极端的言行来批评他人,对他人的质疑极其的反感甚至恼怒——因为我总是对的。这样的特立独行就不单单是性格问题了。
王雪梅属于哪一种?
有幸看过王雪梅博克的人不难发现,她总是言辞激烈地质疑一切她认为错误的结论,但对于别人质疑她的意见却反映异常激烈,常常用与其身份极不相称的言辞反驳,甚至破口大骂。
王雪梅的“骂功”是出名的,以至于在单位无法与同事正常沟通。以下是她自己的叙述:
午饭后,我又接到高检院政治部常务副主任老尹打来的电话:“雪梅,今天下午胡检和你的谈话是我促成的。我早就跟胡检说,雪梅写信反映张晓丽的事情言之有理,组织上必须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可胡检说,她害怕和你谈话。雪梅,今天的谈话我也在场,你千万千万不要激动,一定要冷静,一定不要骂人,好吗?”
“那也没准。要想让我不骂人,也成。只要她不说混蛋话,不办混蛋事,我就肯定不骂人。”
与同事谈论工作,为什么一定要骂人?谁来定义“浑蛋话”和“混蛋事”?王雪梅曾经在单位食堂门口连续几天开骂:“中国的高级司法官员都他妈的疯了!快把我双开了,我不想和你们同流了,我不想再见到你们了!”
试想,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任何一个西方文明国家,无论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社会公道和正义,对不起,警察局和心理诊所才是她继续发言的地方!
所以,我不质疑王雪梅从专业角度对各类案件现有结论的挑战,在中国这个离开法制还相当遥远的国度,我们从某种程度上非常需要王雪梅这样逆耳的“好声音”,但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从政府机构正常运作的角度,王雪梅的确不适合在现有的岗位上继续履行一个法医的职责。
中国社会需要王雪梅这样的公民,但不需要这样的“共和国首席大法医”。不是说只要高举了“天道”和“正义”的大旗就能不择手段了。
有人把王雪梅和张志新、林昭相提并论,我不知道这两者比较的参照点何在。
不错,张志新的精神状态的确有问题,尤其是后期在服刑期间已到了精神错乱的地步。但是,张志新对专制发出的呐喊,对权威的挑战,其积极意义绝不在王雪梅之下。
问题的关键是,专制对于张志新令人发指的迫害是张志新一案的关键。相比之下,今天的社会能对王雪梅、韩寒、白岩松、茅以轼、刘亚洲等等等等的言行的宽容,正说明了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国家在文明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