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批判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先有语言的“工具论”,后是语言哲学的异军突起,乃至语言的符号阐释成为了一种时髦。但是,所有这些理论所从事的,都是把语言孤立起来,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能适应一切变化的工具。在事实上,是排斥了语言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可能,从而割裂,或剥离了语言与社会的整体关系。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根据技术思维的习惯对语言进行重新塑造,使语词概念同一化。而“概念”则被看作是事物的名称、性能、过程、存在和作用方式、及其机制的表征。由于概念具有标准化的特征,适合进行技术操作,所以当语词被概念所同化之后,语言就具有了功能化,可操作化,和实用化特征,从而成为了一种适用与单向度思维的工具。而单向度思维恰恰是代表了现代社会的思维特征。
问题并不在于语词的概念化。因为“概念”原本就具有超越经验事实的抽象功能并具有普遍性,概念化并不意味着失去了语言发展的可能性。因为概念仍然可以获得发展。但遗憾的是,在事实上,当代的语言学特征正是在封闭概念的发展,因为语言体系对语词的同化,要求一种不具有否定性质的语言去否定现存的事实是不可想象的。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技术体制用合理性对语言进行了清洗,使其具有了操作功能。被分离的语言有助于同一和统一,有助于系统地彰扬肯定性思维和行为,有助于一致性的攻击那些逾越了规则的批判性观念。
语言被孤立的结果,就如马尔库塞所说,语言问题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语言不仅失去了批判的特征,相反,却成了反批判的工具。被孤立的语言被用来“训练人们忘记否定的东西,或把否定的东西变成肯定的东西。
就如语言把“民主自由”变成了空洞的形式。一旦现实被转换成一个操作术语,思想的否定力量便被削弱了,从而使思想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因为,民主自由作为“概念”,在可操作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一种虚假的具体性,它要求思想、理论及其实践都与概念语词所指称的保持一致,致使任何对事实进行概念批判的行动都无法进行。
通过概念(语词)的固化,在当代社会,人们只要使用流行的语词来建立语言联系,那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接受了思想的压抑和阉割,个人与社会维护着同一的关系,社会的向度也就是个人的向度,而个人的单向度则是完全失去自我的向度。对现实进行思想批判的道路就被隔绝了,
马尔库塞的思路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语词被精确化、概念化了,语言建构被用于维护其统治功能,它把人的思想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框架里,把人的思维引向一个它所需要的方向。而由精确的概念架构起的语言体系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技术合理性的一部分。因而,马尔库塞把对语言哲学的否定视作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必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