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恰恰认为于丹有些对孔子的理解可能是正确的。我从自己亲身体会出发。

回答: 袁征:于丹真对不起孔子悟空孙2012-10-25 08:47:55

 

 

至于于丹对《论语》的解释,那错得更多。随便举个例子。《于丹感悟》写道:“孔子说,忠恕之道,一以贯之。对己对人,都应该是这样。我们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心都不能宽容的话,那何谈宽容别人呢?”按于丹的讲法,孔子是个大大咧咧、散漫随意的老头,主张对别人宽,对自己也要宽。不过就在几页之前,于丹引用了孔子的两句话,认为人们对别人要求要宽,但对自己要求要严,犯了错误要自责,不能宽容自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其过而内自讼”。于丹的话跟孔子的主张势不两立。这是怎么回事?

[米意见]:孔子是一个醒悟的人。醒悟的人是无对立之人,在醒悟的人眼里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一定的“对”和一定的“错”。在他的著作中确实有可能有时说要宽恕自己,有时说要严格对待自己。我本人就是这样的。当我在静思观察自己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思想错误是常态,人的品行和心的纯净,就是要靠自我观察自我审判来校正的。但这些审判不等于不宽恕自己。我观察到我的错误,知道它们的误区,但并不谴责自己,骂自己。在观心的时候,观察到自己的错误思想就是一种自我纯净,你不需要谴责,因为观察自我本身就已经在默默中把自己的心纯净了。 这种错误的思想会常常看到,最后他们就不升起了。严格在于对自己的思想一个不放过地观察。宽恕在于欢迎它们的升起,不压抑它们。 严格和宽恕是不对立的。

孔子的确提倡“恕”,不过他明确说,“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四个字清清楚楚地表明,“恕”是对别人的态度,而不是宽容自己。要是孔子主张宽容自己,他老人家就会说“勿施于己”了。

[米意见]: 我认为孔子对己对人是一致的。对己是严格和宽恕共存,对他人也是。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