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今天可能你比昨天更放松一点,更会放弃昨天纠结的事情,就是多悟了一些。
正确的态度是不要想什么悟不悟,坚持体会书上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印证它,实践它。静思是有益的,但不要太刻意,如果把静坐变成公式化模式化,就好比一个人被某个教条洗脑,好事反而被自己弄成执着。
我常常会想着书上的道理,常常体会自己包含了物质世界,而不是物质世界包含了自己。常常体会自己的永恒,甚至想象眼前的世界一下子消失了,我依然还在,不受影响。这种自然的思考,其实就是一种哲理性的静思,是最高层次的静思。而那些端坐在那里念经的静坐,反而是一种比较层次低的。
我的静思是随时随地的,跟着妻子去MALL里买东西,有5分钟的空闲等她,我就进入了静思,完全没有形式,完全是哲理上的静思,我一下进入了“我就是世界”的境界。外人当然是察觉不到任何不同的。
对于以前从来没有静坐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像狂奔的野马停不下来。对这些人每天规定时间的静思是有必要的,形式还是需要的。当他们的悟性层次提高,思想可以安宁了,形式化的静坐就可以放弃了。如果还不放弃,可能让自己进入静思教条主义者。静思的最后结局当然就是放弃静思。你的心已经定下来了,每时每刻都是静思,还有什么刻意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