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大郎答记者问》到小说里的武大郎(ZT)

来源: wxcfan123 2012-09-15 16:28:1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72 bytes)

注:小说里入侵者西门庆是在带路党潘金莲的指引下踢了武大郎至命的一脚。现在武大郎答记者问的时候,潘金莲在想什么?干什么?

从《武大郎答记者问》到小说里的武大郎
 
食人医生 于 2012-5-16 14:27
http://blog.gxsky.com/blog.php?id=1089890

中国政府在南海的态度和做法,在网络上一直受到一些鼠辈诟病。为此还专门有篇《武大郎答记者问》,极尽嘲讽之能事,不过尽管这些喊打的声音不断,我也看过他们的观点以及表态,那些喊打喊杀(通常都会转到怪中国不打不杀上)的人,其实很缺乏政治和军事头脑,要是按照他们那些混乱而疯狂的想法和说法做,那肯定是场灾难。

《武大郎答记者问》说的是武大郎在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的事情曝光后,记者围追堵截,追问其态度,然后让武大郎以外交部的口气来回答这些问题,借以讥讽中国没有如他们所宣称的那样“血性”。不过,这些作者和转帖的人也许没有读过水浒传,对于武大郎在通奸案后的行动似乎不大记得了。看看水浒原著里的武大郎的做法,也许挺有意思。

在《水浒》里,武大郎家里两兄弟的家世很长,潘金莲的身世很苦,被不肯就范而惹怒的财主故意嫁了一个“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而面对着英雄小叔,那爱情的火苗却又被无情的浇灭,一个沾花惹草的西门庆和贪贿说风情的王婆,做成了一桩通奸案。其中香艳情节自不必表。

这个事情,按照小说里的说法,不到半月,四周街坊就都知道了,但是就不敢说,怕是西门庆财多势大。这事情还是以个郓哥平常做水果供应西门庆惯了,这回缺钱花,听闻西门庆的落脚地,去找大官人做买卖,却与王婆发生冲突,气不过的郓哥就恨恨地要说破这事来报复,谁知道惹下滔天大祸,牵连进好几条人命。

郓哥找到武大郎,以告密赚了一顿酒食,武大郎知道以后,其实很冲动,表示“我如今寄了担儿,便去捉奸,如何?”倒是郓哥劝他考虑清楚,无非是鲁莽行事,人家收拾干净没了证据;西门庆有两手拳脚,打不过;西门庆势力大,惹不起,还是出了个抓奸的详细计划,得了“数贯钱,几个炊饼”。

第二天,武大郎依计和郓哥来抓奸,刚来的时候是把奸夫淫妇给吓了,不过淫妇把门闩了,这功夫里,西门庆在床下被提醒,想起来原来自己会两手,加上身强力壮,武大不是对手,一开门就叫声:“不要打!”武大却待要揪他,被西门庆早飞起右脚。武大矮短,正踢中心窝里,扑地望后便倒了。然后扬长而去,无人敢管。      可怜的武大口里吐血,面皮蜡查也似黄了,缓过来被扶回家,“一病五日,不能够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不应”。看到老婆仍然出去通奸,“武大几遍气得发昏,又没人来睬着。”这个时候,西门庆他们是只指望武大自死,但是这个时候,脾气倔强的武大自己找死,说了一番狠话::“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这成了武大的催命符,潘金莲转身就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西门庆不怕武大,一个无权无势的矬子,甚至也不怕武都头的职务(有的说是相对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不过更多的认为只是个保卫干部,顶多相当科级干部,甚至不属于官,只是小吏而已,手眼通天的西门庆摆的平)。但是能打虎的武松,西门庆也怕:“苦也!我须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结果三人密谋就毒死了武大。  

      重温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武大郎并非是个懦弱不敢惹事的人,在绿帽子问题上,反而显得相当冲动而不计后果。在这个事情上,他选择的对抗路子显然是错的,如果武松没有出差,那结果肯定是西门庆虽然眼馋,但是不敢下手。武大郎一错再错,一是听到郓哥的报信,就很冲动地要马上抓奸,即使连想通过抓奸报复王婆的郓哥,这个靠不住的帮手也知道要抓奸不容易,还要想想,而武大郎想都不想就要寄了担子,马上去抓奸。虽然袭击突然,连西门庆也被吓的躲床底,但是也只是做贼心虚,反应过来后就一下干翻武大郎,差点当场要了他的性命,这是武大郎第一个错误。而受伤以后,武大郎面临妻子的离弃,连动也动不得了,这个时候,要是武大郎留个心眼,装傻或者*****扮可怜,都可以逃的性命,让武松回来有翻盘的机会,毕竟西门庆那时还打算等他自己死了,这时武大郎又犯了第二个,也是致命的错误,这时还在那里逞强,说武松回来要让你们好看,让妻子回心转意来照顾他,结果这成了他的死刑宣判。一个病倒床上的人,举目无亲,完全在三个坏人掌握中,这下想不死都难了。

     从小说情节里看,武大郎并非是这个《答记者问》里的懦弱的人,在这个抓奸到被害过程里,他显得相当激进冲动,血性十足,但是又缺乏对于敌我形势的正确判断和策略,其抓奸和后面的逞强,完全是取死之道。 喜欢这个《答记者问》段子的人,莫不是些对于南海和其他领土主权纠纷,主张武力解决的人,嗓子挺大,思考没有,而政府的做法更不合他们的胃口,当然,这个政府和执政党,甚至这个国家都不合他们的胃口。一个个在政治和战争观上幼稚无知的家伙,虽然杜撰了一个怯懦无能的武大郎形象来载给这个国家。不过,他们倒更像是小说里的武大郎,冲动而无脑,要是按照他们的主张来,恐怕结果也和小说里一样,想不死都难了。

所有跟帖: 

呵呵,好文! -by心言- 给 by心言 发送悄悄话 by心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2 postreply 18:18:2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