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友自德国来,向我问起一本少年文学杂志。我帮她四处问了一遍,答复说,“没人知道这本杂志。”转念又想,就我们家订过的杂志里,有育儿的,金融的,时事的,少年时装的,惟独没有文学杂志。文学是个没用的东西。现在我们不仅住在乡村,我们骨子里也很乡村,我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
-----"只关心粮食和蔬菜" 海子也这么说,他文学.可惜太文学,他的忧伤谁知谁晓?
2.海外华人热议爱国的时候,总让我觉得很虚伪。一个拿着外国护照或居住证的人,应该是不怎么好意思高调宣扬自己爱中国的吧?出国不出国,海归不海归,基本都是利益驱使。一个根本没什么精神的人,最好不要谈论精神,其实这一代留学生本来就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 精神在文学里.
最近在给女儿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一本弥漫着美的气息美的力量美的精神的纯文学作品.它写的是六十年代苏北一个乡村小学的故事.没想到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小女孩会对那么遥远<草房子>这么感兴趣."妈,今天能读<草房子>吗?"每天要上床的女儿都要问.当听到我的允诺,她会高兴地"耶---",然后迅速洗漱上床,并在床头帮我摆好靠背的高枕头.一切宁静,只有床头柔和的灯光,只有我轻缓的声音,只有紧贴着我散着淡淡发香的女儿......,很享受这个时光.
3.所谓知心,就是当你心里想要一本书可是却没说,有人一言不发淡淡地就把那本书摆在了你面前。夏初回国的时候,我得到了一本《庄子传》,一本《沙乡的沉思》。
-----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
4.《庄子传》的作者是我大学同学,在一起上学的时候,我们看着彼此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琐碎,一起吃饭喝酒不谈庄子。他去世二十年,我才开始借助他留下的一本书来读他的内心。原来最近的物理距离拉远了人内心的距离。而当我们在物理距离上遥不可及的时候,才在心灵上开始靠近。我们总是忽视身边的人,我们总是不愿意跟身边的人谈论自己的内心。这不悲哀吗?
----- 与最近的人吃饭喝酒,与遥远的人探讨心灵. 而其实到最后,真正的挚友,心灵已不用讨论,只叙谈家常.
5.自由是什么?只有当人不为一碗饭而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的时候,才算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人类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
----- 也有人已不用为一碗饭选择生活,却在为几辈子食之不竭的粮仓身不由己.
6.活得傻一点儿,离幸福就近一点儿。
----- 耶稣都说了,"除非你重新回到像一个孩子一样,你是无法进入天国的." 刚刚看到的. 呵,那谁谁说,这是个聪明人满世界乱窜的年代.....
7.初秋最惬意的事情,就是从冰冷的办公室里出来,找一个被太阳晒热的石凳坐下晒太阳。阳光又亮又晃眼,就那样安静地坐着,听着秋蝉在树上叫,直到被晒得醉了过去。
----- 昨,凉风习习,暮蔼中,突然,"听取蛙声一片"......天哪,还是不能不文学. : ) ) )
1,2,3,4,5,6,7自娅米<假装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