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权的问题。
这种选秀节目无疑是一种商业行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版权意识非常薄弱,许多选手在参赛之前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唱别人的歌是要付版税的,当然,据说事后向国内版权所有者补交了版税。但是国外的呢?万一人家追讨过来咋办?
中国好声音还要办下去,歌手们是否该明白登台之前先要获得版权所有者同意?
引伸出来的思考是:市场化的社会里,版权这玩意儿在一个具有几千年小农经济影响的国度如何发挥效应?版权意识如何深入人心?“温良恭俭让”与光明正大地逐利是否存在矛盾?重义的就是君子,重利的一定是小人?
第二,造假的问题。
造假无孔不入的社会里人心惶惶,人们对造假的痛恨和担忧可以理解。但是草木皆兵就有些多此一举。
对于中国好声音这样照搬别人的选秀形式,我们应该考查的是它的形式和过程是否遵循了国际惯例,其规则在执行过程中上是否存在漏洞,而没有必要动不动对参赛选手横加指责。
如果规则是完善的,执行上也没有缺陷,我们又何必在乎谁是不是专业歌手?业余和专业歌手在一个舞台上公平展示不是一件好事吗?有规定他们不能来吗?导师们不见其人只听其声地作出决定,对专业和业余选手不是一视同仁吗?而像田震、韩虹、刀郎这样的大腕也不屑来这里显摆吧?
如果说有些选手用自己的身世来打动导师则是自己的臆想了,选手与导师对话,是在导师转身之后,选手无论怎样夸大自己的经历,都与导师的决定无关。
抓住问题的根本,以平常心看待普通人,我们的内心才会平和,才会在平常中看到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