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文明时代人类的新哲学思想观念

来源: 二野 2012-07-02 23:23: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83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二野 ] 在 2012-07-03 12:32:3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宇宙文明时代人类的新哲学思想观念


 


 一、人类传统的哲学思想观念


 


  这个时代的人类传统哲学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页)。一般的在哲学的概念上,所谓的思维是指人这个主体的思想意识活动;所谓的存在是指人的主观思想以外存在着的一切客观物质实在。据此,在传统上,哲学把思维与存在确定为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谁是本原,谁是派生,也就是谁产生谁,谁决定谁的意思,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恩格斯总结说:"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于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在哲学家那里,例如黑格尔那里,创世说往往采取了比基督教那里还要混乱而荒唐的形式),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0页)。


 


  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对于思维与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在传统上,哲学只有两种回答:一种是认为精神和思维是第一性,而自然界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这就是唯心主义哲学,另一种认为自然界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的,而精神和思维则是派生的,是第二性的,这就是唯物主义哲学。恩格斯确定说:"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0页)。我们认为:这两种哲学就是人类传统上的哲学思想观念,是过去的人类文明时代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二、宇宙文明时代人类的新哲学思想观念的基础


 


  我们的宇宙文明论的新哲学思想认为:自然世界是不依赖人类的思维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和一些传统的哲学思想观念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宇宙文明论的新哲学观念还进一步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由于其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而贯穿着整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始终,即所谓客观存在的物质其实是一个过程,亦即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本质存在于迄今为止的所有时间之中,并非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某一个阶段,或者之前、之后、之间。由谁先谁后或者之前之后这种时间上的顺序性的关系,在传统哲学中所确定的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或者第二性,谁是本原或者派生,我们认为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全部的、真实的和准确的反映和认识。


 


  因此,在我们宇宙文明论的新的哲学观念看来:思维与存在之间并不存在第一性或者第二性,本原与派生那种传统哲学上的意义,而是认为:生命及思维意识(我们认为生命是思维意识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质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非生命、非思维意识。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物质总是以生命和思维意识或者非生命非思维意识这两种基本的本质的其中之一才可能存在,没有哪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可以脱离生命和思维意识或非生命非思维意识这两种基本的本质而可以"空泛"的存在,除非已经把其中之一的本质归结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之中了。例如有些唯物主义哲学就认为:人类及其思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物质长期运动和变化的最高产物;恩格斯就说:"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能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页)。因此,客观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人类的主观思维意识是派生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人类的主观思维意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就是第一性的,人类主观思维意识则是第二性的,这种哲学思想在我们宇宙文明论的新的哲学观念看来,却存在着两个重大和基本的问题。


 


  首先存在的问题是:在这些传统的哲学当中,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本质已被无一例外的、自动的被定义为是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在人类的生命及其思维意识产生之前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自然就是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无需定义,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人类这种(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长期运动和变化之后的最高产物;显然,这样一来,客观存在的物质及其本质就被自然而然的归结为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了,而人类的生命及其思维意识也就不再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及其本质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仅仅不过是由(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本原派生而来的。这无疑是说:对生命而言,生命的本质不过是非生命,对思维意识而言,思维意识的本质不过是非思维意识。


 


  列宁就曾说过:"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按照这种的物质概念,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和他脚下的无生命无思维意识的土地一样,"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人与无生命的自然世界可以被摄影在同一张照片上,那么,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人类与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土地之间就因而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了吗?这显然不是事实;同样的,一个人从有生命到死亡虽然只是瞬间的变化,做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在实体生者与死者都同样地"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但是却已经在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本质属性上,有了生与死之间根本上的区别,虽然在这期间同一个人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本身并没有消亡和创造。由此可见,这些传统的哲学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本质在认识和概念上,是回避了其生命与非生命,思维意识与非思维意识之间存在着的本质属性上的差异,而把客观存在的物质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当做了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唯一本质属性了,因此忽视了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绝对不可能脱离生命或者非生命,思维意识或者非思维意识的其中任何一种本质属性,而能"空泛"的存在的。迄今为止,有谁能告诉我们说,他"复写、摄影、反映"过既不是表现为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又不是表现为有生命有思维意识本质属性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至少我们没有见识过。


 


  显然,客观存在的物质,要么得以生命或思维意识的方式存在,要么得以非生命和非思维意识的方式存在,没有可能会有例外的。


  恩格斯看来曾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说:"注意,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33页)。也就是说:这些传统的哲学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概念,仅仅是指"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把客观实在"质的差异撇开了。"然而问题是,这种把"质的差异撇开了"的"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的"客观存在",又怎么能用其在时间上的顺序,与有"质的差异"的、"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进行第一性或者第二性本原与派生的比较呢?如果可以因此说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思维意识是第二性的,那么,为什么就不可以说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非生命非思维,空间或时间,能量或信息等等的"质的差异撇开了"的"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都是第二性的,都是由"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的物质派生出来的呢?同时,这种可以派生出"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的,既不包括生命及思维意识,又不包括物质(元素),时间、空间、能量、信息等等"质的差异撇开了"的;而仅仅是依靠"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的所谓"客观存在的物质";这种"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的,并且是世界万物及我们人类的生命及思维意识的本原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有谁能回答告诉我们说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因此我们认为:显然不能把"质的差异撇开了"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与"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有第一性或第二性,本原与派生的比较。


  我们认为,传统上的哲学之所以在物质这个哲学概念有先入为主的确定为是非生命非意识的,这在哲学的概念上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在哲学的概念上,是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究竟是应该以本原,还是应该以本质来认识,两个哲学概念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却有着天壤之别。本原论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希腊文为αρχη,原义为开始。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一切存在物都由本原构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从本原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本原。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首先提出和探讨了世界本原这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创了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后来希腊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哲学家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如水、火、气,以及原子,另一部分哲学家认为本原是抽象的原则,如毕达哥拉学派认为本原是数,爱利亚学派认为本原是存在等等。


 


  本原一词从此以后为西方的哲学家所沿用至今,并和传统哲学中哲学的基本问题相联系。通常在传统哲学中,主张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为一元论,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原是物质的,即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原是精神的,即是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本原的称为二元论。


 


  由此可见,本原论的核心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先存在的就是这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而后存在的则是从属于这个来源和根据的。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必须得有一个先于它存在的原因而后才能存在的;其实质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必须存在于一定是时间关系之中,时间是超事物和超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并且是事物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质的最基本衡量标准之一。这必然就导致了人们只能这样的去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由于一定的本原而存在的,陷于要么是物质,要么是精神的两难境地中而不能自拔。


 


  而本质这个概念指的是事物(或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身)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就物质(元素)的运动的形态看,吸收和排斥的矛盾构成了力学运动的本质;化合和分解的矛盾构成了化学运动的本质;同化和异化的矛盾构成了生命运动的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运动的本质;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构成了认识运动的本质。而在我们看来:非生命和生命,非思维意识和思维意识则构成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质的全部。另外,本质和必然性、规律是具有同等程度的概念,是组成事物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是事物本质存在的客观基础,一事物与他事物的本质区别是由事物的各个特殊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结构决定的,而非其在时间上的先后。因此,尽管我们也认为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非生命和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存在在时间上,可能是先存在的,但是如果这种先存在的非生命和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存在,会必然的产生出有生命和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存在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因此认为,这必然会产生的,后存在的有生命和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存在,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所有时间中)的本质之一,是构成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其中的特殊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结构呢?


 


  例如,任何人都是从无知的婴儿开始的,经过后天的学习,任何智能正常的人都可以掌握不同程度的人类文明的知识,如果按照本源论的观点,人一开始是无知的,因此,人从本源上来讲就是无知的!无论人类在后天学会了再多的文明知识,都不过是从属于这种无知的本源的,从而得出什么人的无知是第一性的,而人的有知是从属于无知的,是第二性的,这显然是荒谬绝伦的!


 


  本质论的核心就在于对事物(或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认识上,虽然是可以有在时间上的顺序上的关系的,但是却没有用时间上的先后,来作为确定事物(或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彼此之间的因果来源(本原)关系标准;如果一定要说有时间关系的话,那么,一事物(或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这一事物(或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所有的时间内事物发生的过程的全部。由此可见,时间并不能独立于事物或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存在,而是构成事物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的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宇宙文明论的新哲学观念与传统哲学有所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有本质而无本原,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并不需要什么先于它的本原上的原因或理由才能存在的;因为如果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有一定的本原,那么,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就一定得存在于一定是时间和空间关系之中,这显然就会产生下面的一系列的问题。


 


  这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在于:千百年来,传统哲学在物质这一哲学的概念上的含糊不清和混乱所致。例如,在传统哲学当中,辫证唯物主义常常喜欢说: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错,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有些物质存在的方式的确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但是这要看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以什么方式而存在的,例如山川、河流、行星、太阳、宇宙中的无数天体等等,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然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在所有时间中的物质存在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存在方式而能"空泛的"存在的;——例如,如果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构成人脑及人类身体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就不可能以人类及其生命的这种方式存在和运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客观存在的物质"要以生命和智慧的形式存在,还非得依赖于人类的生命和意识才能存在,有谁见过"客观存在的物质",可以以人类的这种方式存在,但是却是既没有生命,也没有意识的呢?我们说当然也可以有,不过那却只能是死去了的人,还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其实人类的这种有生命和有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与那些无生命无意识的像石头这样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应该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的,而这两种不同的本质,在我们看来,就是在所有的时间中,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的全部;这也就是说,所谓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不管人们在哲学上是如何的去定义它,都是不可能脱离生命或者非生命,意识或者非意识的这两种具体的本质存在的形式,而可以空泛的存在的。


 


  并且,在传统上,人们只是相信客观存在的东西,相信只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在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而人类的意识的发展也必定得要获得客观存在的证实。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己那自以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变化的最高产物——理性的深深的疑虑。的确,对于人类来说,想什么和怎么想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外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对于人类自身的影响。于是,人们才会拼命的去了解那些深深和未必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所有的信息,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意识,使自己的意识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由此可见,人类传统哲学的思想基础,实际上是建立在人类的精神意识的本质是非精神和非思维意识之上的。但问题是,如果说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一切客观存在和规律都是非精神的,包括人类精神意识活动的的存在和规律也是如此的话——即人类的精神意识的本质是非精神非意识的,那么,如此一来,我们又是如何能区分什么是精神和非精神,什么是意识和非意识的呢?


 


  况且,如果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不存在着生命和意识,那么,这些生命和意识所谓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又何从谈起呢?因为这些生命和意识的客观规律,只能是在有生命和有意识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存在和具有意义的。因此,基于这种理由,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本质上的生命与非生命、意识与非意识也就无从割裂了。


 


  而在另一方面,在传统上,哲学在把"客观存在的物质"这一概念,在哲学上定义为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同时,又会把"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这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一般的物理学上的物质(元素)的概念相混淆起来,于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就在哲学上的概念与物理学上的概念出现了互相矛盾。因为按照哲学上的概念,"客观存在的物质"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的",或如列宁所说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因此,我们认为,从传统的哲学上来说,哲学的物质概念,与物理学上的物质概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应该包括了构成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所有的时间、空间、能量、信息,以及物理学上的物质(元素)的这些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显而易见是,按照这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哲学的概念,时间和空间都已经和物理学上的物质(元素)的概念一样,包含在"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这一哲学上的概念范畴里面。因此,时间和空间虽然并不是物质(元素),物理学上的物质(元素)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动和变化,但也和物质(元素)一样,是哲学概念上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的,"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因为没有什么人能够告诉我们说,时间和空间,能量和信息与物质(元素)是不一样的,它们并不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样的话则问题是,如果时间和空间,能量和信息不是依赖人类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的话,那么,它们又是什么呢?难道说它们不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才能存在的吗?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能量和信息仅仅不过是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意识之中吗?如果人类一但不存在了,时间和空间也就不可能存在了?这显然是荒谬的。由此可见,物理学上的物质(元素)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之中的,然而哲学概念上客观存在的物质,却不可能存在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的。然而,在传统的哲学中,由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与人类的意识谁先谁后存在而产生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原之别,却是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物理学上的物质(元素)的概念,这就会存在着下面我们要谈到的矛盾和问题。


 


  这就是其次存在着的另一个问题:无论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与人类思维意识之间做出"之前""之后"或者"长期"的联系,"之前""之后""长期"这三者显然都是一个时间上的顺序的概念,而在我们宇宙文明论的新的哲学观念上看来,这种把客观存在的物质与人类的思维意识由于其存在的时间上的顺序,所确定的两者之间有本原与派生,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联和认识,在哲学上是不具有对两者有什么认识上意义的,因为时间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物质(元素)运动和变化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没有这种运动和变化也就无所谓时间;而且,时间本身也是在传统的哲学范畴上被定义为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之一,就象物质(元素),空间、能量、信息等等一样。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身存在于时间当中,或者是时间提供给客观存在的物质得以存在的一个场所,并不能用同样是客观物质存在中的一部分的时间,来对客观存在的物质做出什么第一性与第二性,本原与派生的衡量。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本原与派生,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区别在于其运动和变化的结果本身的差异和内涵上,时间上的先后只是这种运动和变化的结果在差异上和内涵上不同的顺序反映,是从属于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和变化的。


 


  对此,爱因斯坦在他那伟大的《狭义相对论》中指出:"我想说明,空间——时间未必能看作是可以脱离物质世界的真实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不是物体存在于空间中,而是物体具有空间的广延性。这样看来,关于一无所有的空间'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第十五版说明),这就是说:空间和时间的存在及特性是相对的,是随着物质(元素)的运动和变化而改变的。爱因斯坦并且用著名的E=MC2公式把客观物质存在的世界之中,物质(元素),能量与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在这里,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物质元素),C代表光速,即每秒约30万公里的单位时间里的空间长度的概念;四者之间由于运动和变化所反映出来的差异,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信息(我们认为,信息并不仅仅是人类意识的产物,广义的说,信息在人类还未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如生命由于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所控制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天体间相互的无序运动而又能形成有序的几种类似的星系模式等等,这其中无不是一定的物质信息相互交换的结果,而人类的意识对于信息的认识和运用只不过是信息存在方式的其中之一)。这样,列宁所说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中的物质这一传统的哲学概念,即我们所说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就不仅仅是物质(元素)了,还应该包括另外四个相对的基本构成要素:即时间、空间、能量和信息,并由于这一伟大的公式揭示了相互间的关联,这就是物质(元素)与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的高能核物理学的真理,以及物质(元素)与能量之间的转变所产生的运动会改变时间的持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的哲学新观念,形象地说就是:当物体处于低速运动的情况下,人们是不容易察觉到物体的运动对于空间与时间的影响,但是,当物体的运动接近或者达到光速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观察者就可以察觉到:沿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空间)缩短了,物体内部(时间)的变化过程变慢了,即"空间收缩"和"时间变慢";如果超过了光速甚至会发生与我们今天的这种物体低于光速运动所反映的时间顺序相反的时光倒流,当然,这是在现实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里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解释说: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无限的接近或达到光速,那么一方面,物体的质量会趋于无限的巨大,而另一方面,加速的能量也需要无限的巨大,但是这两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并不用担心时光会倒流。


 


  然而列宁却认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是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7页》,在他看来"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的"运动着的物质",却是"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这无疑是说,时间与空间是超物质的和超客观存在的,也正是因此,传统上哲学才会把时间上的顺序作为衡量客观存在的物质本原与派生,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唯一标准。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时间、空间、物质(元素)、能量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描述,却为人类明确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为物质(元素)和能量提供了一个让两者得以存在的场所,而是互为因果互动的构成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新观念,即时间和空间并不是超乎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之外存在,而是构成并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之内的存在,因此在我们看来:时间和空间是不可能具有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或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的物质)的本原,具有本原与派生,第一性与第二性的确定和衡量的超物质超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地位的。


 


  况且,今天人们都倾向认为,时间是没有起始的,无限的,无始无终的,这其实已包含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没有本原的意思,既然时间都没有起始,又何以断定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会由于在时间上存在的先后而有本原之分呢?现代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虽然认为宇宙天体物质时空世界可能存在着一个奇点起始,并且假设说:时间、空间、物质(元素)、能量、信息是由这一奇点在大爆炸的瞬间同时(我们无法理解在时间还未存在的奇点之中,所谓的"同时"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产生的,大爆炸发生之前的奇点虽然是今天宇宙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来源,但却是今天的物理学和科学所无法描述的既无时间、空间、也无物质(元素)及能量和信息的虚无混沌状态,甚至有人进而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客观世界是"无中生有"的结果,但显然,按照大爆炸的理论,时间也不可能超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之外或之前存在。然而在逻辑上,又无法否认有奇点之前的存在,因为没有这种之前的存在,奇点又从何而来呢?人类至今还难以相信世界及时间是凭空产生的,那怕是假定由上帝创造的也比凭空产生更有可信度。因此,传统哲学当中由时间上的先后所确定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与思维意识的本原与派生,第一性与第二性,本身就存在着一个在时间无限当中的来源性的问题,客观存在的物质又是从何而来?在这之前又是什么是本原或者第一性的?这也类似于一个人们至今都无法理解的问题:如果说人类及世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则必先于世界存在,那么;上帝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如何理解上帝未创造出时间出来之前,又怎么能有先于世界存在这种逻辑呢?


 


  传统哲学到是找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问题问到了客观存在的物质在先或者上帝存在在先这一层就不能再向前问了,只能做一种观念性的概念上的假设,不过这样一来,传统哲学就不可避免的分裂为具有各自假设世界的本原不同的种种各执已见的学说:有天生地成的,有神创的,也有"绝对精神"的等等,因为反正也没有谁可以溯源无限的时间抵达到世界本原的日子,把可以今人信服的世界本原的真理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人们争论了几千年也毫无哲学意义和结果的问题一样,其实,无论是确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鸡还是蛋是鸡这个物种的本原,在哲学上都只不过是一种观念性的假设,根本就不是鸡与蛋在鸡这个物种当中真正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因为谁先谁后只不过是鸡与蛋由于其内在的DNA生命遗传基因的规律,在时间上表现出有顺序上的不同,并不是鸡与蛋在鸡这个物种上有本质性的差异,没有鸡当然不会有蛋,而没有蛋又那里来的鸡呢?显然,在鸡与蛋这种互为因果循环的生命物种当中,鸡与蛋各自都不是鸡这一物种本质的全部,而仅是鸡这一物种本质中的其中的一个部分,由于其DNA遗传基因机制的确定,外在表现为在时间上的顺序先后,不可能由于确定谁先谁后的时间顺序,来确定出什么本原与派生出来,没有DNA知识的前人对此在哲学上争论了几千年都没有结论也就毫不奇怪了;这除了有哲学认识上的问题,还有科学认识上的问题。再如光就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本质属性,两者是各为因果,并无所谓时间上的先后,因此既不能说波动是粒子的结果,也不能说粒子是波动的产物;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本原与派生;光的全部本质就是光的波动与粒子这两种不同的属性的集合,而非其中之一,光其中的波动性或粒子性都不是光的本质的全部,有谁能告诉我们说:光其中的波动性或粒子性谁先存在,谁又因此而后存在,谁又能来决定呢?这种一元二次对称性的客观物质存在从微观到宏观都莫不是如此;电子有正负之分,人有男女之别,物质有正反物质,客观存在的物质有生命与非生命,思维意识与非思维意识本质属性不同的存在方式等等,不胜枚举。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同时同处存在的,也有不可以同时不同处存在的,甚至还有正反物质这种互相湮灭而无法共同相存的,人们只是在科学上推测其存在的反物质客观物质存在。又有谁能够告诉我们说,电子是先有正还是先有负,人类是先有男还是先有女,物质先有正还是先反物质的呢?或者,就算是确定了谁先谁后,我们难道因此就可以说,先存在的正电子是第一性的,后存在的负电子是第二性的,和先存在的男人是第一性的,后存在的女人是第二性的等等的呢?


 


  然而时间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对于人们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本质,却在传统的哲学当中具有根本和奇妙的作用,以致于客观唯心主义就认为: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之前(时间上),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空间上),存在着一种观念,它不依赖人和自然界,是一种纯粹的"客观精神,"这才是世界的本原,一切存在着的事物都是这种精神的产物,或者是它的表现。例如黑格尔就认为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一种观念存在了,他把这种观念叫做"绝对观念。"宣称一切自然存在的物质世界和人类,都是依从事先(这显然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确定的"绝对观念"发展而来的。如果按照这种观念和逻辑,那么,在人类的主观意识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存在着的时间,就是有"绝对观念"之后的产物了,问题是应该是先存在的"绝对观念"还得存在于有"绝对观念"之后的时间当中,时间才会是"绝对观念"之后的产物哩,这显然都已经陷入了自己搬自己的屁股上天这样的逻辑和观念上的自悖之中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并且,对于时间的本质究竟的什么,人类在科学上一直都没有过无懈可击的解释。人们对此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是,究竟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的事物才发生了变化呢?还是因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事物发生了变化后才有了时间的流逝的呢?过去人们一般会毫不犹豫的认为,只有在时间的流逝中,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的事物才会发生变化。这种说法的实质就是认为时间超越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也就是说,时间并不是一种人们通常意义所理解的那种与其它的客观存在,例如是和物质(元素)一样的存在,这必然要在客观存在的概念上要发生混乱,这无疑是说,时间既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但是却又不是和物质是一样的客观存在,如此一来,时间究竟是什么呢?


 


但是,为什么就不可以这样反过来设想说,时间应该是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事物发生了变化的过程中的结果呢?即时间是在宇宙中的万物运动、地球上的沧海桑田,生命的诞生和衰老,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从非生命非思维意识到有生命和有思维意识......等等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变化的过程中,时间才会"存在"、我们人类才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的呢?现在有些物理学家就为这一古老的问题作出了这种全新的解释认为,客观存在的宇宙物质世界中,时间其实可能并不存在,至少,不是以从前人类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存在。


 


  理论物理学家朱利安·巴伯在他的一本新书《时间的终点》中就提出说:时间并不存在,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的这一理论是否成立,本身就还需要时间来作判断。


 


  在巴伯看来,每时每刻存在的一切——他自己、他的美国客人、地球、地球以外的一切,直到最遥远的星系——都是永恒不变的。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实际上,在他的眼里,时间和运动不过是个幻觉而已。在他的宇宙里,每个生命个体经历的每一刻——生、死,以及生与死之间的每一件事——都永远存在。巴伯说:"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实际上都是永恒的"


 


  当然,巴伯也完全了解他的这个所谓的"没有时间的世界"这个概念听起来会是多么的荒谬。他也承认说:"我现在还不能很容易地接受这种观念。"因为这显然不符合人们对于时间的感觉和常识。然而问题是,人们的常识对于人类理解客观存在的宇宙物质世界,从来都是不可靠的向导——无论是哥白尼提出的太阳并不是围绕地球旋转,还是地球以每秒钟3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太阳在运行,我们人类在感觉上都不会感觉到是地球在运动。所以巴伯相信,也许我们人类对于时间流逝的感觉就像这些对于地球运动和看上去地球是平的就以为它真的就是平的一样荒谬。


 


  然而在客观存在的物质现实世界中,时间和运动似乎是无法否定的,高山流水,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叫喊,怎么可能会不存在着时间和运动呢?巴伯从一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开始给这样的质疑者作出解释说:时间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把衡量物体位置变化的尺子,就像钟摆一摇晃,钟上的指针便向前推进一样;但是钟摆摇晃一停止,钟上的指针静止不动时,时间又在那里呢?因此,物体以及它们的位置绝对比时间更重要。宇宙中任何一个特定时刻只不过是包含着处于许多位置的许多物体。难怪现在的天文学家们一直都声称说,他们今天所看到的150亿光年处的天体,就是150亿年前那个时间时存在着的天体,并且相信如果人类能以光速回溯回去的话,我们人类是可以回溯到在今天的时间里已经不存在了的,昨天存在着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之中的!对此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详细谈到。


 


  看来,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们除了确定其"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这种"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真正的区分出客观存在的物质与人类的主观意识的内容存在以外,人类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需要认识的,是其最基本和互相对立统一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去确定这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原或者第一性,更不能用在时间顺序上的先后或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对本原或第一性作观念性的假设,这样就会由于时间的无限性和事物间因果关系的循环性,本原或者第一性就成为种种由假设而来又无法实证的哲学观念,并无助于人类真正和真实的认识和理解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


 


  因此,在我们宇宙文明论的新的哲学观念看来:尽管非生命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在时间上也许在先(今天我们人类对于所谓的生命及思维意识的认识未必就是最准确和最真实的),但是由于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身又具有生命及思维意识的这一基本的本质属性,所以,我们认为: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在亿万年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中,就会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现出有生命和有思维意识的这一本质属性出来,并在地球上表现为地球上的生命万物及我们人类;这就是迄今为止,我们人类所能反映和认识得到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的全部。如果也一定要做传统哲学的那种本原或者第一性那样的理解的话,我们也认为所谓的本原或者第一性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运动和变化过程的全部,即本原或者第一性就包括了生命或非生命,思维意识或非思维意识两者的全部,而无所谓两者有本原与派生,第一性与第二性之分别。


 


  况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在哲学概念上)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并因此在具体的物质存在的形态上有先后之别,就如我们人类今天所认为的那样,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一开始大爆炸诞生的时候其存在的形态是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以生命和思维意识的方式存在是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物质经过亿万年的运动和变化后的结果,这也并不能说明在时间上先存在的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原,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如果这就是本原,那么,当先存在的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和变化到以生命和思维意识的方式存在的时候,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第一性的本原,就应该转变成了有生命和有思维意识的第二性的方式存在了,而不应该再是存在着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了,但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的以生命和思维意识方式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都是与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的方式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完美而和谐的构成全部的客观存在的宇宙物质世界,今天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生命、或者有思维意识的人类,无不是依靠着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才能够生存的。


 


  这也好像是一个活着的人要去认识他的本质,是不能仅仅的取决于他一出生的开始,而是对于他全部一生过程的"盖棺定论";如果说人的本原是生,死是从属于生的,那么,当人死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同时还有生了;同样的,人在生的时候,也是不可能同时还可以存在着死;因为这显然是不合符逻辑的,也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就是说,如果客观存在的物质会必然(而不是偶然)的从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存在方式运动和变化到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存在方式的话,那么,后来在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物质存在以后,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物质就不可能同样也与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物质存在并存了,否则的话,这就像一个人在生的时候同时也拥有死一样的荒唐可笑!


 


  而在另一个方面,如果就算是按照列宁的"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是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77页》的概念来确定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第一性与第二性。那么,又如何在时间上,也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和变化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要运动和变化到什么样的时候,才算是具有哲学意义上确定传统哲学中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第一性与第二性,本原与派生的先与后之别的标准呢?是宇宙大爆炸后三秒钟后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说三秒钟以前的宇宙是本原,三秒钟以后的宇宙是这个本原派生出来的呢?或者是以地球还是宇宙中的那一个最先诞生生命的其它的天体的时候,还是今天的这个距离宇宙已经有150亿年,已经存在着生命和智慧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仍然是先,仍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处于第一性的时候呢?如果我们说是的话,谁又能告诉我们说这不是,是应该以宇宙大爆炸后的三秒钟后算起,或者说是以宇宙中生命的诞生的那一天算起?甚至是以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没有信息的"奇点"的时候算起,说这才是宇宙真正的本原呢?而大爆炸后的宇宙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从属于这个"奇点"本原的呢?果真如此的话,就算是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物质,也是和我们这些有生命,有意识的人类一样,都是从属于那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没有信息的"奇点"本原的第一性的产物呢,又何来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可言呢?而应该是"奇点"是第一性的,非生命的物质和生命、人类的意识一样,都是从属于这个奇点本原的第二性的啊!同时问题还在于,这种以物质在时间上存在的先后之别有什么样的客观标准和依据,又有什么样的哲学上的意义呢?有谁能告诉我们呢?


 


  也许,随着客观存在的宇宙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继续演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还存在着我们今天的人类还无法反映和认识的,或者在今天还并不能存在其它的基本本质属性;但我们宇宙文明论的新的哲学思想观念对于今天的人类,已经足够让人们对于山川与草木、土地与人类这些客观存在的物质,能有了生命与非生命;思维意识与非思维意识之间在本质属性上的分别和把握了;再不会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先后分别,象传统哲学的两大阵营一样地各执己见,把生命归结为非生命,思维意识归结为非思维意识当中,或者是相反的归结的结果;来确定出存在与思维有本原与派生,第一性与第二性的传统哲学观念了。


 


  万物生长又死亡,生命与非生命,思维意识与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互相肯定或者互相否定的关系,也不是相互归结的关系,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本质属性,基于我们的这种宇宙文明论的新的哲学观念,我们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有几点基本的总结和归纳:


 


  1、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存在和体现在迄今为止的所有的时间当中,与在时间上存在的先后无关;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迄今为止,都是以生命或者非生命,思维意识或者非思维意识这两个方面的基本本质而存在。非生命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在时间上可能会先存在,由于其运动和变化,会必然的产生出有生命本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这种有生命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由于是原始和自然地产生的,我们可以简称为"原生命",原生命在地球上表现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迄今存在过的所有生命物种,在地球以外表现为非地球的原生命物种。不过迄今为止,人类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仅仅是发现只有地球上才存在着"原生命"。


 


  2、有生命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经过长期的运动和变化,会必然的在其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产生出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这在地球上表现为人类这种有智慧的生命物种,在地球以外表现为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发现的非地球人类的有思维意识的外星球智慧生命,这两者我们统称为原始思维或原始意识,即所谓的"原思维"或"原意识"。


 


  3、由于我们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具有生命和思维意识这些最基本的本质,因此,生命及思维意识的产生和存在,则应该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和条件;因此,如果非生命非思维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经亿万年的运动会表现这种规律和条件,并产生出地球上的生命及像人类这种智慧的物种来的话,那么,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人类或外星智慧生命),也一定会在其亿万年的运动和变化中,反映和认识这些规律和条件,能够掌握并加以运用,再创造产生出新的有生命进而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来,这种由人类再创造出来的生命和再创造出来的思维意识我们简称之为"再生命"或者"再思维""再意识"。即所谓的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经过长期的运动和变化,必然会再创造产生出来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自然运动和变化所不可能产生出来的、新的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来。"再生命""再思维""再意识"同样也有地球及非地球之分。总的来说,再生命和再意识的这两种客观存的物质存在,是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自然运动和变化所不能产生的,只能是在存在有原生命和原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和变化产生的结果。


 


  迄今为止,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基本本质属性及其关联,可以简单的表现为以下:(略)


 


  三、宇宙文明论的新哲学思想观念与人类社会的现实


 


  不过,即使我们阐明了人类的生命及其思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性的产物,然而,在哲学观念和现实科学的认识上,我们还是面临着一个人们至今都还争论不休的、并没有结论的问题:即生命的起源及人类思维意识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地球生命的起源,以及后来地球生命由低级到高级,直到产生今天我们这些能够对于这一过程进行科学和哲学思考的人类,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究竟是偶然的呢?还是必然的呢?(我们并不是说是否一定在产生大熊猫这个物种,或者是否一定产生出人这种特定的能思维意识的生命,而是这种原则性的规律。)当然,这个问题对于创造了人类及世间万物的上帝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倘若世界真的是上帝创造的),不过上帝在忙完这一切之后就"安息了",以后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上帝,上帝只不过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安息日"。显然,我们人类今天并不能指望上帝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关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奥妙和真谛。


 


  但是,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经过运动和变化,会必然还是偶然的产生出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对于我们所谓的新哲学的思想观念,又是一个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一过程及其结果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宇宙文明论的这种新的哲学思想观念就具有了根本和坚实的基础了,因为只有必然性的规律才在哲学的概念上具有本质上的意义。而如果这一过程其及结果是"偶然"的,那么,我们所认为的生命及思维意识世界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最基本的本质属性之一,在哲学的概念上也就难以成立,因为偶然性发生的事物是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意义和规律可言的,因而也就是无法重复和再创造的。自然,人类也就不可能"偶然"的创造出我们所谓的"再生命"或者"再意识"之类的杰作出来。这就象水必然往低处流,但却绝对不会发生人会有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偶然的事情出来一样。寻找外星球的其它生命和文明当然也是在白费功夫,其它的宇宙天体虽然数以无限之多,但恐怕是不会"偶然"的产生出毫无必然性规律可言的地外生命甚至智慧生命。


 


  当然,这种问题对于哲学这种诡于语言思辩的科学来说,到未然会成为真正的问题,我们其实可以简单的设置两个哲学上的详谬来回答,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详谬之一就是: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如果没有人类来可以认识这一过程及其结果,那么,这一过程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和争论了。因为如果连人本身都不存在,一个"不存在"的人,怎么又有可能来讨论不存在的人有什么产生的偶然性或者必然性呢?而如果一但我们人类今天存在并正经地讨论这一个问题,那么,就只能有一个结论:即必然,因为我们人类已经存在了,再去定义我们的这种存在是偶然的又有什么哲学上的意义呢?黑格尔说得好:"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除非人们只是把这当做一个假设性的各执已见的,在思辩上的动脑筋用的习题;例如那种假定人类文明必然在某一天会毁灭的无聊话题,其实,如果人类文明真的会在客观规律上是必然要灭亡的话,我们又有什么必要为这种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事情在瞎操心呢?这就好象我们今天的人类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或者清楚,我们都不可避免的具有了来历不明的生命和智慧一样。况且,一个人类已经毁灭了的世界,在逻辑上根本就与这个今天我们这个存在着人类的世界毫不相干。


 


  佯谬之二就是:宇宙的天体是如此的亿万亿万颗数以无限之多,以致于是我们所认为的外星球天体上存在生命及其它非人类的智慧文明,就变成了一个可以相对于人类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及能力之外的、可以无限延展和相对得以进展的、"科学"上有待证实的假设了;即只要在人类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能力之内没有发现,我们就可以坚持说存在于这之外,直到发现的这一天为止,但也许永远不会有这一天,因为和宇宙的天体一样,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无限的,只有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也许会到即使人类的文明都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毁灭了,而人类还是在客观存在的宇宙物质世界,没有寻找到任何地外生命的踪迹!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却恰恰是我们的这种必然性的观念,可以相对无限延伸的最坚实最基本的依据,和最充足的理由。


 


  正是由于人类在传统的哲学之中,往往在逻辑上存在着这种关键而微妙、又无法实践证实的详谬;诸如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之间就相互诘难;什么万能的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他老人家举不起来的石头,或者谁能证明不存在的神灵真的不存在等等。传统上的哲学往往也就因此变成了自设观念各执已见的,而又难以在实践上实证的、在语言和逻辑上的推理思辩,以致于维特根斯坦这位日常语言哲学学派的哲学家认为:"哲学余下的任务就是语言分析。"并且说:"不是每一个看起来象句子的句子都能用来认识事物,不是每一种工艺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得到应用。"(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第205页)。人类的传统哲学当中一直都存在谬误比真理具有同样甚至更充足的理由这样的问题,这显然无助于人类真实地和真正的从本质上反映和认识客观物质存在世真理,人们不得不对于形形色色的自称为真理的哲学思想观念,定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地,对于新的哲学思想观念,我们也应该找出详谬之外的,真正科学的可以被实证和实践地理论。


 


  我们认为,以今天人类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并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对于我们宇宙文明论的新的哲学思想观念,有两条比较科学和可以被实证实践地途径:一条是人类对生命及思维意识的再创造,另一条是人类以地球做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宇宙的天体之间进行星际间移民及地球人类文明的宇宙传播。


 


  现代人类的自然科学家们,对与地球生命的起源及进化,虽然在传统的哲学观念上常常迷惑于必然性或者偶然性之间,但在实际的科学探索上,却是在朝着相信必然性的方向来进行努力。例如人类至今发射出去飞行得最远的宇宙探测飞船,先驱者9号和旅行者1、2号,都无一例外的背负着寻找非地球生命,和向外星球智慧生命传播地球人类信息的使命,今后看来也会是如此。这就像是哥伦布时代的人类,不证实地球是圆的就不会罢休一样,今后人类的宇宙飞船如果没有找到非地球生命及智慧生命,人类一定会永远的寻找下去,直到发现为止。同时在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无生命的地球状态,进行生命物质的自然合成模拟研究,也在分子遗传工程学DNA的层次上寻找生命的信息,试图破解其中的奥妙,这些迄今为止都已经取的了重大的进展。例如最近取得成功突破的对于生命进行复制的克隆技术;完成人类遗传基因草图的绘制等等。不过至今,人类还并未能重复地球生命的起源及进化到有思维意识的人类这一过程,人类的科学家们在今天虽然能复制克隆出一些生物生命来,但是却仍然并不能成功的用无生命的物质来制造出一个真正具有生命的意义和全部特征的细胞出来。


 


  不过我们认为,这并不能因此就否认人类有一天会具有再创造出人工的、新的生命的能力,因为这是一切在时间上极不平衡的比较的结果。现在科学家们都倾向认为,太阳系及地球形成至今大约有五十亿年左右,在地球形成之后十亿到二十亿年之间,非生命的地球上可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产生出了能够构成地球生命的基础的许多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糖、有机碱(嘌呤、嘧啶)核苷酸等等;并在此后进一步变化形成原核生物,如在南非发现的最古老的杆菌微体化石,距今已有32亿年。又经过大约20亿年的演化出现真核生物,然后在大约10亿年左右的时间里,比较简单的真核生物演化出今天形形色色的高等动植物,其间虽然还有很多奥妙和空白点人类至今还未能认识,但地球生命从无到有直至演化出我们今天的人类用了三十到四十亿年的时间,是有充分的生物科学及化石考古上的依据的。


 


  相形之下,人类对于生命本质及起源的研究时间要短的不成比例,从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算起,至今也还不到二百年,而且是直到1953年,德国科学家米勒才进行了一个模拟地球原始大气的实验,并合成了构成生命的一些有机碱,如嘌呤、嘧啶等等。这距今不过只有五十年的时间,与地球生命起源的近四十亿年相比,仅仅是亿分之一的时间。不过,这两者之间也有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差异,即人类是在运用自身的智慧来研究探索生命的起源的,并且是以地球生命的起源及其进化为样本的;而地球生命的起源看来是没有什么"智慧"因素的结果,可以肯定完全是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地球无机物世界,由于种种今天我们人类所不知道的地球物质(元素)随机性和偶然性的运动和变化,由量变到质所产生的结果。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也就成了我们人类今天唯一能够认识得到的关键因素。急功近利的人类只不过是试图用他们的智慧来缩短这一时间,尽快的得到结果出来;仅仅不过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类今天就已经获得了"克隆"动物这种对生命进行复制的成果;相形之下,我们新的哲学观念中,所谓的再创造的生命,也就"再生命"甚至"再意识"不过是个只待时日的事情,在人类的自然生命科学的发展上并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真正会成为障碍的,却是徘徊在存在与思维之间对立思辩的人类传统哲学思想观念及道德;人类宁可接受上帝造人的神话,就算是不接受这种神话,也绝对不愿意相信人类会有再创造生命及思维意识的可能;不要说是对人的再创造,就是面对着今天人类对于自然生命所进行的"克隆"这种对于生命的复制,以及转基因工程出现的人与其它物种的基因混杂的结果,人类就已经陷入了在传统哲学的思想观念及道德上巨大的惶恐和不知所措之中,不得不频频的发出"暂停"的呼声,等人类在哲学及道德上思考出结果了以后再说。人类的自然生命科学越是取得进展,就越是接近人类的自己本身,人类的也就越是像他们用来做为实验和研究对象的小白鼠一样,随着任人宰割的实验和研究的来临,一颗无可奈何和不安的心在怦怦乱跳,都已经快要跳出来了。


 


  其实说起来,像"克隆人"之类的事情,人类古代的神话里就有过。例如孙悟空拔几根毫毛一吹,就会弄出几只小悟空出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女儿国,不小心喝了子母河的水,弄得几个大男人都怀上了小宝宝;这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的单性复制生命的事情,既简单又实用,喝口水就行,省去了人们多少传宗接代的谈情说爱和两情相愿的麻烦,及成家立业的艰辛,怪不得女儿国的女人们人人美丽非凡,笑容天真烂漫,个个都有见了猪八戒这样的男人也会大惊小怪的嚷嚷"人种来了"的闲情逸志和洒脱;可惜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不过,即使是真的也不妨。只要这子母河的水是天生地成的、或者是神赐予的就行,人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这种传宗接代的办法。千万不能是人发明的,因为如果是由人类发明的,在现在人类的传统哲学和道德观念上,喝还是不喝,用上帝赐予的或自然的两性繁殖,还是喝子母河的人造水单性生育后代,就会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甚至为此打得头破血流的原则问题。就像摩门教徒坚决的拒绝现代科技文明一样,理由既简单又充足;上帝那个时代的人们是不这样生活的,并且这些东西也不是神赐予的,接受了人弄出来的现代科技文明就是对神的亵渎;在传统哲学和道德的时代里,人类在这方面有可以接受的程度上的不同,并没有原则上的不同。


 


  人类今天之所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深刻地影响到自身时,有根本上的不适应以致于逃避或完全拒绝,就来源于人类传统哲学当中对于存在与思维在认识上的分歧和对立;人们因此并不认为人类的所做所为,也会具有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质上的意义,而仅仅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产物。因此,也就完全不能容忍和接受人类有一天会具有只有上帝,或者(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物质存在运动和变化,才能具有的神话般的能力——从复制生命到再创造人类思维等等;而这些却恰恰恰是我们新的哲学思想观念的基础,人类的生命和思维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质的反映和产物,并且还进一步认为: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还具有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不能具备的意义,这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有些运动和变化,尽管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但是在客观存在的物质没有以生命及有思维意识的的方式存在的情况下,是不会也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至少我们新哲学思想观念所谓的"再生命"或者"再意识",以及星际文明时代的"星际间移民"等等就是如此。


 


  在传统的哲学观念当中,人们往往会纠缠于这样的问题:究竟我们人类所反映和认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及其客观规律,是在我们人类存在之后才具有的呢?还是可以由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呢?也就是说,假如我们人类生产一部汽车,是因为我们人类设计生产以后,有关汽车的客观规律才存在的呢,还是无论我们人类是否设计生产出这部汽车,这个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类意识的存在而存在的呢?亦即通常所说的是精神先于物质,还是物质先于精神?在我们看来,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有些客观规律,是可以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的。例如地球上的沧海桑田,宇宙中的天体运动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客观规律的存在,则必须是人类精神意识的产物。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上不存在着人类,而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和运动,就会按照客观规律形成一条高科技的汽车流水线,在没有一个人影和生命的地球上生产着合符客观规律的、没有人用的汽车?这显然是一个想一想就会让人觉得是荒谬可笑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存在着不依赖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规律又是什么意思呢?然而,我们认为,在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和运动,产生出生命,生命进化出具有思想意识的人类,由人类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创造出汽车和汽车生产线,并生产出汽车来,这一切,才是符合所谓的客观规律。才是具有人类反映和认识上的意义的。


 


  其实,有生命有意识的人类,他们与无生命无意识的自然世界之间,一定存在着有机的和谐和统一。我们都知道,虽然地球上的几十亿人类都是具有生命和意识的,然而,滋育着这些人类的太阳系和我们所能观察得到的宇宙空间,却似乎并没有生命和意识的痕迹,以致于虽然我们人类一直都在苦苦的搜寻地外生命,但是却至今都一无所获。——而有生命有意识的人类的生存,却是必须得依赖于无生命无意识的自然世界。并且这个无生命无意识的自然世界对于我们这些人类生存的安排,要远远的甚于我们这些自以为有智慧有意识的人类,甚至于使得我们人类至今都百思不得其解——生命是如何诞生的?我们究竟能不能人工合成生命?能不能创造新的智慧生命?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生命的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和平衡等等。正是由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是如此的充满了远远超过人类智慧和意识的理性,才使得那些相信上帝的人们坚决的相信,这样一个充满了和谐和统一的世界,绝对只能是上帝精心设计的结果。


 


  同样的在微观上,虽然每一个人都具有生命和意识,但是,构成这些生命和意识的人体内部物质(元素),看来却并没有什么生命和意识。这无疑是说,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元素)构成的,而人类的意识,也是由非意识的物质(元素)所构成的。


 


  实际上,就在我们人类意识到我们自己是有意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种存在——原来人类的意识是在我们还未能意识得到它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于是,无论我们人类是否愿意,或者意识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人类都拥有了来路不明的意识,并且在这之后也与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毫无关系的、继续的存在着。


 


  因此,人类的生命及其思维意识,尽管如大卫.休谟所说的那样:"感觉是由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的。"(休谟《人性论》第19页)。但是却并不是仅仅为了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或者社会的、政治的利益而存在的,在我们看来,是作为客观物质存在的世界,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本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人类是天地之灵,因此,无论是我们人类愿意还是不愿意,能够还是不能够,总之,地球生命的起源,直到进化到今天我们这些能够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进行反映和哲理思辩的人类,就成为了今天我们人类所看到的"不可避免"要存在的客观现实了。


 


  也许吧,这种"不可避免"会发生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现实,尽管有其存在合理的必然性,但却又极其的偶然,偶然到放眼相对无限的宇宙空间的无数天体上,只有我们这个可怜的地球,才能产生出有生命有思维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 我们人类出来。或许我们这些孤零零的人类,永远也不会找到好莱坞式的外星球生命及智慧的难兄难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相对于这些死一般寂静的无生命及无思维意识和智慧的天体而言,我们人类不就是相对于它们的"外星球文明"吗?就象几百年前的哥伦布把欧洲的人种及文明的福音传播到"新大陆"一样,当未来的人类把地球生命及智慧的火种播洒到其它的星球天体上的时候,当它们的躯体成为我们生命的血肉的一部分的时候,一不小心"偶然"的在地球上产生出来的生命及思维意识,就会质变成客观存在的宇宙物质世界中最基本和最普通的本质原则,这就是偶然的量变到必然的质变的过程。相形之下,徘徊于传统哲学思想观念中的人类,囿于存在与思维在认识上的对立和分裂的矛盾,及可耻而又渺小的社会和政治现实的利益冲实而不能自拔,是多么的无知和幼稚,在人类文明已进入具有毁灭掉地球几十次的核时代,甚至会因此为了这些无关紧要的原因而毁灭掉宇宙中生命及智慧的火种;这时候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到真是归结为非生命非思维意识的唯一本质了。不过可惜的是,也不会有谁来对这个了无生命和意识的死亡的世界长吁短叹,大谈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原与派生,第一性或第二性之类的哲学理论了。


 


  地球在今天不过仅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是也许有一天,会成为客观存在的宇宙物质世界中,整个宇宙星际文明的起源地。"生存还是死亡",地球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文明从原始森林走出地域,直到今天的地球文明时代,都一直是在生存的欲望和死亡的威胁之间徘徊挣扎不已。或者有一天,当越来越多"野蛮"的"恐怖分子",也和那些"文明"的人们一样,具有无数次毁灭地球生命及人类文明能力的时候;当那些"文明"的华尔街的阔佬门由于恐惧这种毁灭,而有到其它的天体和星球上殖民和生存的欲望的时候,真正的星际文明的人类新时代就会到来了,星球大战也许就会成为真实的谎言了!这显然不会是任何新的哲学或道德观念说教的结果,而是一直徘徊在"生存还是死亡"之间的,非生命或者生命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本质,在我们这些可怜和孤寂的、追求荣华富贵而又贪生怕死的人类身上永恒体验出来的结果而已。


 


  我们之所以成为一种叫做人类这样的东西,这并不是我们人类愿意或者能够选择得出来的结果,也未必就是上帝的杰作,上帝又是谁的杰作呢?感谢上帝,请他让我们人类的那些子子孙孙们,今后不再问我们这类刨根问底,溯本追源的天真和无知的问题。世界有从前,然而却未必一定要有起始,人类有未来,然而却未必一定要有终结。让我们人类安和乐利地,永恒地生存在这个美妙无垠的世界里吧。


 


  虽然做人不是我们人类的选择,但我们人类却可以选择做怎样的人。 


 


 


 

所有跟帖: 

维特根斯坦之后,哲学家们已不再思考这种问题(谁是第一性),至少不从这种角度思考了。他们向科学投降了。 -野性- 给 野性 发送悄悄话 野性 的博客首页 (100 bytes) () 07/03/2012 postreply 08:56:54

苏格拉底曾说,我所知道的唯一真理就是我自己一无所知。 -玄野- 给 玄野 发送悄悄话 玄野 的博客首页 (367 bytes) () 07/04/2012 postreply 10:32:29

思辨哲学就是那样,自以为有新发现。但这些在古印度的那蓝陀寺都辩论过。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8/2012 postreply 05:39:0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