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难,可以归纳为理解这一个概念: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没有分别的。

本帖于 2012-06-22 11:56:2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miat42 编辑

佛不止一次地说了这个意思。听和被听是无二的,看和被看是无二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一致的,丝毫没有区别的。你悟了这个,什么都悟了,你没悟这个,说明你的世界是对立的。没悟这个,你可以每天念经,但继续过着对立的,冲突的日子,你在原地空转。


我不知道我悟了没有,但我试着分享一下我的理解。我们普通人的逻辑很简单,从婴儿出生就知道了,我看周围,周围是被我看的,有区别。我不看周围了,周围还在那里,与我无关。这就是人的固有的习惯思维,我们称作逻辑。其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降生成为一个肉体,因为我们多少辈子,也许以前还是动物,就开始被这种分离逻辑左右。这是问题的根本,是个特大的幻觉。


现实是,没有观察者,也没有被观察者。你认为有2个对立存在,现实是没有这个对立的。你观察周围,其实就是你在观察自己。你观察自己,其实就是你观察周围。佛说,“你不看佛,佛才能看你”,因为没有外界佛好看,佛就是你自己。


好了,你暂时假设我以上说的正确。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你问我:“你说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一致的,那还要观察者这个概念干吗?”。非常好的问题!


有观察者吗? 没有!这就是佛说的空。但你能观察吗?能!! 这就是佛说的有。所以,空和有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悟性?当你能够观察自己和世界,但找不到观察者了,就立刻有悟性了,难吗?难!。

我能吗,还不能。但每分钟都在观察自己的思绪,也许哪天这个观察者就没有踪影了。然后怎样?到时再说!


没有了观察者的观察,就是真正的爱,真正的自由。

 

有人问我,“如果捐献了,做好事了,会成佛吗?”

我回答他:你观察自己的动机了没有?有动机的行动,就在造因,也许你愿望获得好报才作好事,也许你愿望下辈子投一个好生,投生成为一个亿万富翁,也许你要这个,那个,也许你居高临下地看被帮助的人,是否看到了某些隐隐中看不起可怜人的念头? 这些愿望就是你的动机,这些动机和欲望就是你要密切观察的,有动机,就是有观察者,世界和这个观察者是对立的,尽管你会做好事,但你离佛界远的很呢。你的好事,可能会得到某些好报,仅此而已,因果照样捆绑你,压迫你。因果不一定是恶有恶报,也有好有好报。当你开始看到自己的动机,不管是自私的动机,还是别的,不要谴责这些思绪,HOLD住它们,下次它们又来了,再抓住它们,时间长了,它们就不来了,慢慢地,你发现,那个观察者是谁?说不清楚了。

然后你看到可怜的乞丐,情不自禁地捐钱给他们,这时,你行动已经没有了动机,你看乞丐没有了自我意识,只是一个爱的自然流露,你和乞丐已经完全没有距离了。你就是乞丐,乞丐就是你,乞丐的痛苦,就是你的痛苦。你懂了,这样的没有动机的行动,是不造因的。

有些人问到“我为什么不先普渡社会别人,然后才渡自己”。看上去这是一句很无私的话。问题是,这个人没有了解自己的动机前,能够普渡别人吗?有任何动机的普渡,就是自我欲望的发泄,不但普渡不了社会,反而把自己的自我扩大了,增强了。因为你还有那个观察者,还是对立地看世界,还有私欲,你在自己骗自己。所以,在普渡社会以前,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否则你在给社会增加问题。

所以无私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愿出来的,而是没有了观察者后,找不到自己的一种自然现象。

爱不是培养出来的,学出来的,爱是找不到观察者了,没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后,自然流露出来的QUALITY!

观察自己的各种动机,欲念,不加以判断,批评,谴责,赞美,才能真正让你发现自己,原来没有那个观察者,然后你真正可以无我地观察了,你就真的理解佛说的道理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