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来源: 悟空孙 2012-05-10 11:30:3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88 bytes)

 

阳早寒春的子女们

韩君 文

  半个多世纪前,阳早、寒春受《西行漫记》的影响来到延安,在那里开始了他们的放牛生活。从那时到现在他们都没有离开过中国。他们的二儿一女都降生在渭河之滨,在西安草滩农场度过了少年时光。

  1967年,长子阳和平初中毕业后,在北京光华木材厂做了电工,1974年赴美。寒春至今认为长子没下放农村是一个损失,她说:“年轻人没插过队怎能懂事。”阳建平听母亲如此说法,一笑,摇头。

  1972年4月,阳建平插队到了安徽十字铺茶场。茶场的周到让建平至今不能忘怀,规定“不许围观外国人”,并给他做了一个2.5米的床。一年后,寒春把17岁的女儿及平也送到茶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建平主修农机。每月17元的工资,他积攒到了300元时寄给母亲。19岁半,建平病退回家。建平的病一直由茶场的上海知青、赤脚医生考建华诊治。

  1977年5月,和平回家探亲,建平想看看父母的国家,于是哥哥带走了尚在病中的弟弟。建平赴美后,改名思斯特·比儿。在美国,他不自觉地在用中国政治教育的尺子衡量美国社会的一切。如电视中有比赛谁吃饭多、快的节目,他认为无聊、毫无意义。这种节目该枪毙。

  建平上了大学,学计算机。学费靠到中餐馆打工所得。余暇,仍给坚守茶场的考建华和其他知青写信。1980年也来到美国的及平催化了哥哥朦胧中的感情:“把建华办来,结婚。”1980年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比较顺利地接受了一对知青的婚姻。

  阳和平曾在父母单位做报告,有人递条子:“美国好还是中国好?”阳和平坦言相告:“我喜欢美国的物质生活,我喜欢中国的精神文明。”

  一生信仰共产主义的阳早对儿女的选择,幽默道:“我们的工作没做到家啊!”“只要你们不赶,我们就在‘沙家浜’扎下去了。” (《人物周报》2002.1.21)

另供参考:

1977年江苏省学徒工和练习生生活费标准表

粮食定量在40斤以下的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省辖市矿山、盐场 每月17元 每月19元 每月22元
县和地区辖市 每月16元 每月18元 每月21元

 

所以,17-21元都有可能。

所有跟帖: 

百度一下: -悟空孙- 给 悟空孙 发送悄悄话 悟空孙 的博客首页 (3881 bytes) () 05/10/2012 postreply 16:06: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