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茶引发的故事之二

本帖于 2012-04-01 22:04:3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简丹儿 编辑

 

读了为人父的<三杯茶的故事>,是一种无语的感动.虽然,在这之前,已知道一些负面的报道,关于摩顿森.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这些悲悯,这些勇气,这些坚持,从来没有停止过.

比如,在我们茶轩接着有<三杯茶引发的故事>.

在此,介绍一位中国的摄影师,--- 于全兴.
他,拍摄贫困母亲,这单一的主题摄影就做了10年.10年中,于全兴走访了64个贫困县,267个村寨,拍摄过820位贫困母亲.

于全兴后来把他按动相机快门的这种感觉称为"触动",因为他在取景框中看到的影像,不仅映入眼帘,而且激荡心头.他觉得,如果没有这种"触动",他不可能在离开记者职业,成为大学教授后,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走向中国最穷困的地区,走到最需要救助的母亲们身边.

读他的文字,看他的照片,......一次次让我落泪.

从内心谢谢他.

 

 

 

 

青海平安县寺台乡窑洞村

王生花有两个小孩,丈夫中风后,全家的担子便压在她一人肩上。家里原有两头骡子,卖了一头,换回600块钱,给丈夫看病。丈夫的病情 刚有好转,另一头骡子却丢了。王生花饭也没吃,就钻进大山去找。

“一定要去找骡子吗?”

王生花说:“骡子真丢了,家也就毁了。” 

还算幸运,第二天中午,骡子终于找到了。可王生花却因此受了风寒,患了重感冒。耳朵前面又生了一个疖子,引起严重的头疼,如今右 臂也变得不大灵便。

一头骡子险些要了她的命。

我数了数王生花的家当,除了几间大小不一的破土坯房,仅有一口锅,四只碗,一块面板及一把壶……唯一值些钱的是王生花的陪嫁—— 一个破旧的衣柜。王生花屋里的东西,不值100块钱。

我们带了些简单的食物,与王生花一家一起吃了顿饭。我把一只煮鸡蛋递给王生花,她把鸡蛋剥碎了,缓缓送进孩子的嘴里……

 

甘肃礼县白河乡白河村

韩虎罗,44岁,一天书也没读过,如今她的一双女儿也因家中贫困没进过学堂。她家的土地很少,仅有1.3亩,而且从她家走到田头需要 两个多小时。因为离得太远,无法照管,田土被别人一偷再偷,土层遭到破坏,岩石裸露,无法进行耕作。

偷土,是我从未听说过的事情。难道人穷得到了连土都要偷的地步?韩虎罗告诉我,当地人偷土主要是用于盖房子。

“那怎样才能……”我想问她怎样才能“脱贫”,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得好一点呢?”

“养上一两头母牛就成。”她说。

“养牛?”

“养猪不行。”她猜到了我的意思,“猪要吃粮。牛有草就能养大。”

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愿望;对她来说,却是个天大的奢望。

 

重庆城口县蓼子乡长元村

熊昌碧的身材矮小瘦弱,像—株经不住风雨的小树。

在熊家的屋后,有一条通往远方的河流,叫前河。滔滔河水奔流不息,似乎无意人间的悲欢离合。瘦弱的熊昌碧身背幼女,—掀一掀地把 河沙淘出来,赤裸的双脚踩在河床上,被坚硬的石头划出道道血痕。

熊昌碧的女儿也在一旁跟着母亲忙碌着,闲暇的时候孩子告诉我,她好想上学。我问她:“你自己觉得上学的事情还有希望吗?”孩子肯定 地说:“有,等我爸爸的病好了,爸爸一定会送我去学校的。”说这话的时候,孩子笑了,而我的心里却充满酸楚。

熊昌碧没有过多地慨叹生活的无情,眼下她最关注的是这些沙子能卖多少钱,这是她目前唯一的讲项。我打听了一下价格,竟然低得令人难以置信。4吨沙子筛好了装上汽车,买主只付15块钱。除去交付河流承包费,熊昌碧只能获得9块多钱。

 

川北阿坝黑水县知木林乡热里村

叶兴初戴着一顶内地早已绝迹韵军帽,如果不是耳边摇晃的耳环,借助室内的光线很难分辨出她的性别,这一点,正像她模棱两可的名字一样。

“你男人呢?”我问。

“走了。”她说,“他是在伐木场打工时,被山上滚下来的原木压死的。”

妻子失去了丈夫,女儿失去了父亲,家庭的顶梁柱倒塌了。我望着她的两个女儿:“那,孩子还上学吗?”

叶兴初原本活泼开朗的6岁的小女儿,神色顿时忧郁起来。而9岁的大女儿表情淡然。

“不上了,没钱上了。”

“还想上吗?”

小女儿听了,立刻跑回屋里面,把她的作业本拿出来给我看。我看到,作业本的每一页上全是“对钩”。

“学得真好。”我夸奖道。

她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我的夸奖恰恰刺伤了她幼小的心。

“你每年的学费要多少钱?”

“40块钱。”

我翻了翻口袋,给了她60块钱:“去交学费口巴。”

那孩子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突然跪了下来。我一把拉起她,把她抱进怀里。

 

贵州紫云县水塘镇

当地干部问我:“你见过当代山顶洞人吗?”

“没见过。”人类进化到如今,还有穴居人,这令我无法想象。

上山的路有两条,一陡一缓,一近一远,我们走的是近路,连滚带爬两个多小时,那个洞窟霍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具体说,那是个分为上中下的3个洞,上下两洞露天,中洞住人。洞内阴湿,有足球场大小,住着16户人家。耕地在洞外,人均0.53亩。他们是在100多年间陆续迁徙来的,居留最久的家庭已延续4代香火。洞内每户人家都用木板和苞谷秆围起独立的空间。山泉“滴滴答答”顺着岩壁往下流,成为洞中人家的水源。

这里几乎看不到男人,他们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留守的全是母亲,侍弄洞外的自留地,拉扯自家的孩子。土地瘠薄,只能种苞谷、红薯,母亲们靠苞谷充饥,红薯全留给孩子。

当然,也有婚丧嫁娶。在一个新娘家,我见到山洞里唯一的一片像屋顶一样的东西,那是遮在床上面的一块旧毡布。在这个新婚家庭中,最引人注目的值钱物件,是一架老式缝纫机。

 

即将出版的名为《母亲》的纪实作品中,于全兴写道:

“在中国4200万贫困人口中,、至少有1100万是贫困母亲。她们大多生存在石山区、深山区、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和滩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她们当中80%以上是文盲,50%患有各种妇科疾病。

“我不敢奢望别的,我只是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中国母亲是贫困的最大受害者。

“她们是家庭的中心,却因贫困而家徒四壁;

“她们身为人妇,却因贫困而比男人更操劳;

“她们身为人母,却因贫困而不能乐享天伦;

“她们身处当代,却因贫困而过着原始生活。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请关注母亲的贫困,请关注贫困的母亲。

“请帮助中国母亲们脱贫,请为她们尽一点心,出一份力。

“千万不要拒绝。因为,她们是母亲。”

(摘自新浪网于全兴的博客)

 

所有跟帖: 

谢谢简单儿的介绍,知足吧。做些力所能及的是我们的本份。 -加州花坊- 给 加州花坊 发送悄悄话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1/2012 postreply 12:48:25

+1 -小艾妈妈- 给 小艾妈妈 发送悄悄话 小艾妈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1/2012 postreply 15:55:31

大姐,我以后退休了跟您去做慈善。 -依依汉南- 给 依依汉南 发送悄悄话 依依汉南 的博客首页 (70 bytes) () 03/31/2012 postreply 19:58:41

你有善心不退休也可以帮,每个人对老外来说,都是老外, 是需要的全都帮。 -加州花坊- 给 加州花坊 发送悄悄话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1/2012 postreply 22:50:16

每次读到这些我也会落泪,等晚上有时间我也来写个续 -水宁- 给 水宁 发送悄悄话 水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1/2012 postreply 13:27:28

佩服那些为贫困和苦难呐喊奔走的人。 -丑女的天空- 给 丑女的天空 发送悄悄话 丑女的天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1/2012 postreply 18:15:52

谢谢介绍这个善良的人。其实直到21世纪中国还有很多绝对贫困的人,远的不说,就在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433 bytes) () 04/01/2012 postreply 14:48:50

这样的故事让人心痛。。。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2/2012 postreply 19:25: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