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二将
许世友
文革时期,地下流传的最著名的小说《三下南京》,讲的就是许世友治下的南京城跟林彪党羽的江湖传闻。因为这部小说,当年的全国人民没有不知道许司令许世友的,老许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个无限忠于外加耿直豪爽的形象。
老许出生贫寒,在少林寺习过武,是张国焘张主席的得力干将,作战勇猛,甚得张主席欢心器重。后来张主席倒霉了,四方面军一大批高级将领在延安灰头土脸,饱受白眼。于是他们就合谋逃跑,合计着自己出去拉队伍,连行动日期都确定了,这么机密的事也不知是谁捅了出去,结果全部被抓。
当年的老毛显示出了杰出的胆气和见识,没有为难他们,还就此与许世友结成了莫逆之交。按说,别的被抓起来的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虽不至于激烈反抗,但对于这种明显有歧视性的所谓宽大,至少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转变的过程吧,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就与曾经同生死共患难的张主席的死敌成了莫逆之交呢?
那个出卖逃跑机密的人又是谁呢?
哈哈,历史有时是靠记录,有时是要看更加以后的历史去认识去领悟的。
不管怎么说,在征战的年代里,老毛没有让老许失望,老许也没有让老毛失望。国共最后较量的时刻,在某一次战役指挥上,老毛千里遥控战场,置十几万整装待发的攻击部队于不顾,置所有的战场指挥将领于不顾,一定要老许日夜兼程赶到指挥位置,然后下达作战指令 ------- 摆明了白送一彪炳战功给老许。
在山东连下十七城之后,老毛说过:秃子毒,不秃不毒。秃子,许和尚也。
正因为如此,老许在建国后知恩图报没二话。
到了文革,军队老将们都靠边站了,大部分都受到冲击。老许深信老毛不会弃他,在南京被红卫兵逼急了,不得不逃到大别山里的军事基地去躲避,并且在大门口拉上一道警戒线,摆出一副鱼死网破的模样跟士兵下令,谁过线格杀勿论。
老许明白,他落难了,在他身边极少的几个知道他行踪的人里边有人出卖了他,把情报通给了不可一世的红卫兵。
后来,老毛果真没有丢弃他,在上海召见老许,皇恩浩荡啊,这在当时,是一件中了八辈子大彩的天大好事,别人痛哭流涕感恩戴德还来不及,但躲在大别山沟里的老许,并没有显出多么高兴,而是设下了另一个局。他又一次严格限定知情的人员,严格告诫他们不许消息外传,在临上飞机前还装出一副受到迫害的样子去上海给伟大领袖下跪并嚎哭。
他身边那几个人,又有人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把这等天大的好消息立马捅回了南京,军区里一片欢腾。
老许得势回来后,立即收拾了那个不听招呼迫不及待的家伙。
在自己倒霉的时候设计考验身边的人,在自己得势的时候也设计考验身边的人 ------- 谁说老许只是个和尚?谁说他耿直率真?
国民党的军统戴笠局长,对所有密电人员的要求是必须是浙江江山县人,也即是他的同乡。老许对他的秘书也有一个要求,必须是山东人 ----- 《旧唐书》里说:山东雄猛,由来重气,一顾之势,至死不回。还有就是山东人忠厚纯良,耿直豪爽让许司令放心。
问题是老许的秘书都纯良,老许自己纯良吗?
许世友在南京,制造的516冤案,光军级干部就几十人受迫害,牵连几十万人成为反革命516份子,多少人跳楼上吊,多少人流离失所。毛泽东,江青干下的那些肮脏阴暗的勾当,他学的惟妙惟肖青出于蓝。
老许后来在南京和上海又帮老毛收拾了林彪及其势力,可是在毛家湾的林彪住处却搜查出了许世友写给林彪的效忠信。
老许一向装出大老粗的模样跟江青,张春桥一伙保持距离。老毛一死,许世友立马拍桌子说他要操江青。可是在四人帮粉碎之后,在江青住所又他妈的搜查出老许同志写给江青同志的效忠信!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和尚阿?
老毛生前曾问过文武百官,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此语一出满堂皆惊,千古唯壮士锷锷,众人中独许世友一人昂声答道:我发兵进京灭了龟儿子。
老毛一生四个字对老许称以古代周勃:厚重少文。
期以东南半壁江山擎天支柱。
所以说,毛泽东的后半生,就是不断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历史,他就没看对过一个人。军队将领看错了,核心文胆看错了,几个接班人全看错了,连大内总管都看错了,连自己老婆也看错了。
后来老邓上台了,全面复辟。他老许发兵了吗?他与老邓谈笑风生唯命是从阿。
老许在1979年,承邓主席军令打越南。在打下凉山之后,亲自下令在凉山不留一处房子,不留一个人,跟日本皇军可比肩。很多人不解,我堂堂威武之师何至于此?其实,看一看历史就知道了,当年张主席的红四方面军对川北的黎民百姓是怎么干的,他老许就是怎么干的。
在他的晚年惶惶不可终日,拒绝去北京治病,说那里王八蛋太多:)他在他的驻地挖壕沟,建地堡,搞得跟要打世界大战似的。谁也不知他到底在防备谁?防备什么?
纵观许世友一生,集和尚,军头,政治流氓,二杆子,奸臣,变色龙于一身,就六个字:假张飞,大奸人。
粟裕
粟裕的神武故事都是在战场上。我们可以数列出一大堆: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黄麻,直到淮海总决战,直到大军横扫东南半壁。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我们也许应该看得更早一些,那个年轻的红军小连长时的粟裕在苏区是怎样具备军事天才和战略眼光的。
在红军时期被敌军四处围困仓皇逃窜的路途上,队伍有一次走出了大山沟来到河边,天色已晚。当时的红军师长下令就地休息,第二天一早过河。年轻的红军小连长粟裕请求渡河去对岸侦查,渡河之后一切正常,没有发现情况。可是粟裕凭着强烈的直觉坚持请求师长率大部队当夜过河,但他说不出过硬的理由,他没能说服师长。师长烦了他了,叫他带上他自己的那个连先过去,第二天再汇合。
仅仅一夜之隔,仅仅一河之隔,第二天,风云逆转,身后面一个整师的红军在河边被蒋军重兵包围,全军覆没。仅有粟裕的一个连侥幸而出,但这仅仅是侥幸吗?
在淮海决战最关键的时刻,杜聿明的重装集团军冲出了重围,逃脱在即。当时南京中枢一向最可靠的情报证实杜聿明集团会走水网交错的路途,而杜聿明也在这个方向上作出了一些佯动,但粟裕却对着地图沉思了三天之后得出结论,杜聿明不会走水路。几十万大军立即奔赴另一个方向,将杜聿明的铁甲雄师堵个正着。其实国民党里,也不乏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但败在粟裕的手下,没什么丢人的。中外战争史上,凭着地图,凭着知识和判断,放弃最可靠的情报支持,去调动几十万大军的行动,绝无仅有。
卓绝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离我们这个平安快乐的世界其实非常遥远,但汉南特别佩服粟裕将军的却离我们很近。粟裕的地理知识!
将军一生据说有两大爱好:枪和地图。
他可以对着一张地图一日一夜地看,几日几夜地看,直看到滚瓜烂熟,直看到江川河流尽入囊中。粟裕平生,把半个中国的山川地形都装进了脑子里,每一个县城,每一条道路。。。面对这样的共军将领,国民党那些穿黄埔将校呢绒大衣的有什么好不服气的。我看过胡涟,薛岳,白崇禧,汤恩伯等人的传记和后人回忆,没有任何人做得到粟裕这样对战场的研究和推敲,谋划和机断。
我看过回忆一江山渡海作战的文章,其中有句话印象深刻:尽管蒋军也有其长处,但对比起共产党的军队来,从战役高级指挥员,到军长,到侦察科长,在国民党军队中恐怕还找不到像共产党的军队这样敬业、这样智慧、这样敢于冒风险的,而且是天大的风险。
建国后,粟裕立即被生病,与刘伯承,林彪一样被发疯一样看管兵权的老毛抽空。粟裕何等人杰,对这些洞若观火,心知肚明。后来彭德怀整他,再后来老毛跟他解释,他一概平淡置之。他太明白了,功高震主!他和刘伯承是最明白的,也是永远明白的,所以他们得善终。林彪早年还明白,当上了接班人之后开始不明白了,所以去到了万里黄沙间;而完全不明白的彭德怀则在1958年就遭废锢。
性格即命运,其实见识,最深切的见识才是更深层的命运。
粟裕宽厚仁义,当年在总参被批斗时陈毅落井下石,以老长官的身份在背后捅他一刀。到了文革,陈毅倒霉,子女流离失所,粟裕不计旧嫌,对他们妥善安置,照顾有加,传为美谈。
粟裕刚直不阿,在江青最得势的年代里,他不屑与之为伍。在一次会议中,江青娘娘驾到,周围的大小军头们都站立,敬礼,毕恭毕敬。粟裕却悠然自得,看都不看一眼,继续跟旁人讲话假装没看见娘娘。江青来到身边时,旁人跟粟裕提醒江青同志来了,粟裕假装耳朵听不见,继续背过脸去视若无睹,气得江青拂袖而去。
粟裕最让人赞叹不已的,是襟怀更是见识。当年彭德怀整他时整得七窍生烟,上纲上线,成了野心家和里通外国篡军夺权的坏人。一年之后,彭德怀自己也成了野心家和里通外国军事俱乐部成员。很多人捣鼓粟裕去报这一箭之仇,可是粟裕平淡地说: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起伏的时候达到个人目的,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证明我自己。
还是那句话,国民党那些毛呢大衣革履锃亮的败军之将们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