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亏的总是君子?

本帖于 2012-02-01 21:01:3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JustAsked 编辑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什么是君子?穷讲究的好人!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那意思很明确,君子要“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小人则可以以无知的名义无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好处都是小人的,礼仪都是君子的,作为个人的精神追求,是成为君子还是成为小人,那是个人爱好,好在有法律作为底线,聊以自慰了!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容易做吗?换句话说,君子人格是不是一倡导而响应云集呢?咱看有点难!年轻人会,它能让俺有尊严地活着吗?中年人会说,我没做过坏事就不错了,让我一切都“复礼”,你先把投机取巧的小人关起来再说,而老年人只能感叹,人心不古! 

     问题出在哪里呢?一是“人之初,性本善”,君子人格稀缺与价值观念的紊乱有关,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被污染了的土壤。二与君子“不媚不阿”的刚性有关,我们总希望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一固执,周边的人就高不可攀了!《论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孔子说得容易,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图个啥呀!为了精神追求而放弃物质基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不是宗教吗?活着就是活着,人们要求的是尊严,信仰不能当饭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做君子不容易,但向善还是可以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爱人”,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做事要有规矩,讲诚信。

 君子论是非,小人论得失

所有跟帖: 

还是要用博弈理论看 -乱弹- 给 乱弹 发送悄悄话 乱弹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1/2012 postreply 19:48:30

得失一念间: 君子怀德,小人怀惠 -justasked- 给 justasked 发送悄悄话 justaske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1/2012 postreply 20:04:09

是吃亏的总是不想吃亏的“君子”。君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ba12nd- 给 ba12nd 发送悄悄话 ba12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1/2012 postreply 20:19:23

人生命短暂,而人的判断也只能做到有限理性。 -玄野- 给 玄野 发送悄悄话 玄野 的博客首页 (617 bytes) () 02/02/2012 postreply 03:22:5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