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南京,路边的梧桐树一夜间嫩绿一片,人们也很快脱掉冬天的厚装,一时间又有了色彩,让整个城市有了活力。这也悄悄抹去我刚来到这个城市时的心里反差的感受。
我大概是下午六点多到的南京,坐在去城南的公共车上路经南京城市中心(后来才知道是最主要的商业区新街口)时,商店竟然都打烊了,周围几乎没有霓虹灯。我纳闷南京人没有夜生活,好像一时间把我带回到了七十年代。
到 了我住的小街,暮色中匆忙回家的人流和车流以及街两旁依旧开着的小铺子,那门房师傅亲切地招呼声,打断我停留在家的记忆,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家。放下行李, 还没有熟悉住的地方,漫无边际的走出去,走过中华门,护城河,走在下关的路上。早就听说了南京极具知名度的板鸭,进了一家面馆,看见黑板上写着有板鸭卖, 要了一碗大肉面和四分之一的板鸭,板鸭是用食品纸包着的,大肉面没什么特别的,面上有两块五花肉。板鸭的肉很紧很细,吃的时候可以一丝丝的去吃,开始吃时 觉得有点咸,吃完了会感到回味的鲜,一直跟我回到宿舍。
后来知道在小街入口处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做板鸭的作坊,我几乎天天上班要路过。秋末冬初时作坊十分热闹,可以看见工人把鸭子放入一个大的水泥池子里,一层层撒上粗盐……。
开 春时分,如果家里有孩子刚好要过十二岁生日,老南京都知道家里要去买未开叫的小公鸡,做一道很地道的毛豆胡椒炒小公鸡。我的女朋友很少吃肉,但对这道菜却 情有独衷。离小街不远有一个比较大的集市,我喜欢去那里买小公鸡顺便捎带看看有没有合口味的明前黄山毛峰。鸡贩子们都说自己的小公鸡是没开叫过的,我也不 太懂,大概选八两到一公斤二的小公鸡,选好以后鸡贩子给小公鸡放血,马上扔进一个滚水桶里立刻捞起,小公鸡成了光板鸡。集市的另一端是一溜卖茶叶的,在茶 叶摊前都摆放着泡好的茶,如果你想买摊主有备好的开水可以马上冲泡茶叶。我不细说毛豆胡椒炒小公鸡,看我文章的朋友一定知道那滋味……。
天 气渐渐转暖,电视里最热门的节目是几个台湾和香港海峡两岸三地漂亮妹妹在主持[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经常看见主持人站在街当头,远景是旁观的人群。拉 着我的女朋友也学她们的样,在城楼上,雨花台,小吃摊前,夫子庙庙前广场……,用一架好容易才借来的相机,相机无法调照相距离,只有在两米以内成像才清 楚。女朋友当时穿着白色带包扣的衬衣,粉色大花亮料长裙,脚上是浅口牛皮色平底皮鞋,拉着文庙红色的立柱,站在夫子庙广场,城楼高头长发飘逸,窈窕淑 女……。
时常会被夫子庙的小吃吸引,空气中飘着炸臭豆腐的味道,坐下来吃一碗鸡鸭血汤,黄豆芽和豆腐泡做底……。一旁的画虫鱼鸟市场,听画眉婉转啼唱,不知不觉黄昏已近,只见亭台楼阁已成剪影……。
朋友有集邮的,隔三差四会让我去家里欣赏他的邮票。到了吃饭时间阿婆就会热情地留你在家吃饭,米饭是新煮的,很香我估计是当年的米,阿婆端上家里 吃剩的菜,红烧肉,几乎全化了,偶尔有一些瘦肉泡在肉汁里,用小勺把肉汁浇到饭上,清蒸的相鱼,吃一点会觉得很鲜很下饭,菜秧虾皮汤。阿婆不停的招呼快 吃,多吃点.......。不知怎么的,会想起我的阿婆,一直很疼我,小的时候像现在一样只要家里有,紧着招呼。一顿纯朴的饭竟吃得我热泪盈眶。
也有同学在南京工作,聚在一起时大家一齐动手做一顿丰盛的,打开厂里发的无核蜜橘,喝一瓶洋河大曲,半清醒半醉时一起回忆在学校的日子,笑也笑了,哭也哭了。总觉得同学之间像兄弟姐妹,快乐的时间为什么总这么短暂。
秋天,栖霞寺的枫叶又红了,记得在那里我还许过愿,过去的岁岁月月我经历了,我验证了……。对了,我回到南京是在几年后的一个春节,我和太太还有 三岁的儿子,我去看望了一直关照我的师傅并合了影,也去了留着我梦的夫子庙,和儿子太太一起泛舟秦淮河上,讲不久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