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
首博真的是一个惊喜。很现代化的一个建筑,展品也丰富。虽然免费,却要事先登记。我没有登记, 也进去了。 那个年轻姑娘和善地说,下次要记得登记。
仔细地欣赏那些远古的陶器。记得在大英博物馆见过一个中国的陶器, 六千年前的, 真是惊艳。尖底的双耳陶罐,在河中注满水会自动站立。
这时,有人问我需不需要义务导游, 是个五六十岁的斯
唐三彩是殉葬品,我似乎知道。可是, 你知道怎么识别殉葬品吗? 殉葬品不是实用品, 所以,殉葬的锅碗瓢盆,里面是不上釉的。
看见那个蓝色的大腕了吗?元朝的。 六十年代收购时,付了六十块钱。洗一洗, 不好,太值钱了,赶紧找那个卖碗的老太太。老太太早就一溜烟跑没影了。她以为别人上了她的当。
记得什么寺的一个古钟吗,上面铸有二十五万字。八十年代,让市民敲钟,每次收五元。导游说,她当时心惊呀,这么敲,那上面有二十五个万字呀。现在呢? 只有大年初一敲几下,只能由城市的长者敲。
一个多钟头过去了,导游讲到高潮处,*****然而止,犹如说书。她揭了一下围巾,那围巾一直遮住她的下嘴唇。原来整个下嘴唇发炎了。她解释说,这是她戴围巾的原因。她告了别,走了,宛如惊鸿。
一本宋词
带了一本宋词上飞机。因为字大,图案精美。是个礼物。是个不认识的出版社。
记得宋词是奢侈品,吃饱了撑的时候最能欣赏。所以大学时最喜欢。所以带上飞机。
座位上的行李箱太高了,最高的那个地方。踮了脚尖也够不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放他的东西,一声不吭地把我的箱子放了上去。他自己的放不进去了。我到座位上安坐半天,他还在忙。
读了几页宋词,发现一些浅的地方注释错了。深的地方咱不懂。还有无数自由发挥的排比句。没有办法,自力更生吧,放弃了注释,直接读了起来。渐渐读出滋味。
无非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州。”的无数发挥,从晚唐到宋朝,在温庭筠的影子下扭个不停,伸出无数的触角。那些腹大如鼓的词人宰相们,把自己变身为依依呀呀的女人们,想念着各种各样的男人,愁断一模一样的肠子。
然后,一些相似的词组不断出现。想起有人说过,流行歌词可以这么创作,就是把一些常用词放进锅子里炒,随便出来就是一盘,就是一首歌词。以前, 美其名曰叫:“出处。”。现在叫:“抄袭”。
非常感谢那位朋友,如果是我自己买的宋词,大概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概正在辛辛苦苦地啃注释,并失去阅读的乐趣。
再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