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鹤兄如此耐心赐教。您这篇论孝敬与爱讲得确很详细,受教。

回答: 回复:僅供參考。吮露鶴2010-10-05 18:28:54

但是,我以为,这是您和那些推崇传统儒家文化的后人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以后的教义。 这个努力是很值得学习的,因为您们一定花了不少心血, 来使孝的理论更为完善。

但是,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丢弃恶,引进善的过程。 我觉得您这文章最后一段是对的, 但不是从孔夫子的原意原话来的。原话“子为父隐”, 这个隐, 必是有错才需要隐, 孔子这样的主张并没有考虑守法与否。 而您的结论是孝也要考虑真理, 不可愚孝。


我觉得我们即使弘扬儒家文化, 也不能忘了求真是比维护圣人名声更重要的做人价值。 真实的历史是, 孔子推崇子为父隐, 在这个观点上,他错了就是错了。 这并不影响他其他言论对社会的正面价值。今天的孝的理论被改良的更合理了, 但这个功劳要归于那些真正对改良做了努力的人们, 也包括您, 而不是任何功劳都归那个本来没做事的人。 这是不公平的, 也不实事求是。

最后, 还孔子本来的样子, 承认伟大的圣人也有说错做错的事,无损于圣人的真正形象。 并且能让后人看见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让后人学习该学习的, 避免该避免的错误,是更有益的态度。至少会减少文化遗产上的糊涂账,减少价值观念上的混乱。

这对于中国在思想上的反思和进步是有帮助的。

再谢鹤兄指教。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