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朗朗

当朗朗的名声越来越大之时,注定了对他的争议也会日益渐长。
首先要澄清一个认识,那就是朗朗还只是个成功的青年钢琴家,远没达到大师的艺术高度。如果你非要以钢琴大师的水准去评判他,那当然会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即使哪一天朗朗真成了大师级的人物,那也不代表他会毫无疵瑕,毕竟每个大师的擅长不同,像施纳贝尔(Schnabel)是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权威,鲁宾斯坦无疑是弹肖邦的圣手,Gieseking却更专长德彪西的韵味。大家之所以用太高的角度去看朗朗,我想同舆论的炒作有很大关系,仿佛朗朗在西方钢琴界已是独步天下,地位可比肩霍洛维茨了。
显而易见,大家对朗朗的肢体语言是最有意见的,曾有人不客气得讲是如同耍猴的。的确朗朗在弹琴时的表情是太过丰富,让人忍俊不禁,直呼“吃不消”,真不知是投入太深还是故意做作。不过好在台风太过雷人的大有人在,内田光子摇头晃脑一脸痛苦的自虐状,小提琴家克雷默的猥琐哆嗦样,索尔蒂平衡失调的指挥动作,都可与朗朗一争高下。论到最具戏剧表演才华的,当属钢琴演奏的祖师爷李斯特,一位英国学者曾这样描述他的演出:“…他的手和整个身躯垮了下来,晕倒在替他翻谱的朋友怀中…一房间的人吓得屏气而坐,直到艺术家恢复知觉,大家才透出一口气来。”幸好朗朗还没闹出人命,既然钢琴界向来有这一传统,大家就不妨听之任之网开一面,好在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实在受不了,索性就眼不见为净,光听不看。
另外朗朗的商业演出太过频繁,不由让人担忧他的学习时间,朗朗在他的博克中写道:“一年有100多场遍布世界各地的演出、搭乘上百次航班、上百天住酒店,90%的时间都在旅途上…..”朗朗如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师,而不只是昙花一现,显然只靠演出是达不到的,名气和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内在的艺术修养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学习,绝不会一蹴而就。
曾在网上看见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一个苏联的钢琴教师这样评价朗朗的缺点:He is playing at edge。就是他好像是以出卖自己的方式进行演奏,当演奏时灵魂仿佛离开自身,彻底投入到音乐中,只有在音乐会现场的人能够有相同体验。但这种疯狂的演奏方式是种很危险的行为,犹如游走在深渊的边缘,一旦走火入魔便会导致音乐上的极端失误和颠狂。相反如果有足够的控制力和修养,这种演奏方式就会是他最具个人魅力的展现。
至于他父亲的什么只有英国皇室血统才配得上他儿子的言论,给本已争论不休的口水战平添一把佐料,小富即狂未免有点井底之蛙的味道,顺便也使人对朗朗的印象差了几分。
但毫无疑问,朗朗是个音乐天才,傅聪用“超出想像的好”来夸赞朗朗。今年八月朗朗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并发行了他加盟索尼(SONY MUSIC)之后的第一张唱片(Lang Lang Live in Vienna),这是一次高水平的演出,听了这张唱片后,相信大家对朗朗的进步会有认识。衷心希望朗朗更上一层楼,跻身大师行列。

所有跟帖: 

喜欢朗朗,谢谢介绍。 -加州花坊- 给 加州花坊 发送悄悄话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0 postreply 21:52:39

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往往会招来尖锐的争议。 -雨飞- 给 雨飞 发送悄悄话 雨飞 的博客首页 (388 bytes) () 09/15/2010 postreply 22:30:11

我每年都看朗朗,没有觉得他有什么表情做作。 -douyoum- 给 douyoum 发送悄悄话 (501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05:36:32

谢谢douyoum点评,我们不应对朗朗太过苛求。 -庭榕- 给 庭榕 发送悄悄话 庭榕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06:06:43

言之有理,Thank you! --平民百姓-- 给 -平民百姓- 发送悄悄话 -平民百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7/2010 postreply 04:45:06

朗朗就是朗朗,没有哪些特点,那就是别人了。 -万枫- 给 万枫 发送悄悄话 万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08:34:48

这些表现张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来的。不管过火与否,也让人们 -阿二- 给 阿二 发送悄悄话 阿二 的博客首页 (20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10:53: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