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茶轩被中国文化的辩论吵得头昏,就去了"世界风情",这是城中我最喜欢的坛.看那些照片,心旷神怡.
"北京西城区"的系列,一直非常引人注目.读她的片,时时让我有种久久无语的感动.
昨天她的"面朝雪山,春暖花开(2)---横断奇观",让心绪有点乱的我,沉静下来.第一次,给她留了贴---"太美了,不仅景,也有你表达的情感."
今天又来茶轩,看到"依依汉南"追着我就"中华文化"这一话题再说点什么".....只要言之有物就行".
其实昨天给悟空的回贴"各自的择选,各自的感悟,各自的欣喜.....",就是决意不再说什么了.
这,除了自己的心虚____学养薄浅,见地局促___外,确实觉得自己____仅是自己____再多说真是无趣了.
可这是在茶轩,还有"只要言之有物就行"这句很实在的话,让我就再闲聊几句吧.
其实,细想自己为什么爱来茶轩? 就是这儿有着一种实实在在的鲜活和包容.
鲜活,来自一群思想者的自由表达.各种观点观念和各异的思维方式的交锋碰撞,是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尽管我个人会觉得自己有时不太适应过于的喧闹.但我得承认,这种鲜活的可贵.
包容,我想就是来自绝大多数网友的善意和坛主的自信吧.
如果有企业文化这一说,那茶轩是否也有它的文化?那鲜活和包容是否可算做它的文化呢?
在JQ贴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后,我不加思索的跟上"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把茶轩文化也理解到这两句中. 马上悟空出手了<中国传统文化,你其实并不可爱>,洋洋洒洒的,真让我心拙口拙.说不出话来.
圣人语录不能算做文化____他文的论点之一.
那,什么才能算文化? 什么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或精华?
一阵羞愧.....我真说不出了.
但,还是觉得,什么地方不大对劲.
中国文化,是生硬的教条吗?是高悬于天幕吗? 我们是在它之中,还是在它之外?
我跟了悟空一贴----
“。。。。可我怎么就觉得它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天,它表达着一种生生不息的行世态度和自悟的心灵愉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得第一次给孩子解释它时,8岁的女儿马上说,“我知道,我知道,和老师讲的Treat people how you want to be treated,意思差不多。”正说着,傍边的哥哥“啊。。。嚏”对着她打了个大喷嚏。“干嘛呀。。。。我也要对你打一个。”“哎,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刚才讲的。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还不行吗?”
孩子们用他们稚气的理解感知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顺便说一句,他俩都是用流畅的中文说的。”
到底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用本质看现象?哲学命题,不愿动脑想。
我也真不能宏观的来说文化,也真的缺少历史观和使命感。只想说自己生活中真正发生的故事,有关文化的故事。
办公桌上,一直摆有一本小书,薄薄的一册<词曲选读>.是2000年作家出版社给孩子们编缉的中国文化丛书中的其中一本.
在工作疲乏烦闷时,随手翻读。信手掂来一段:
"两脚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
什么感觉? 素朴,温情,生趣盎然,泥土清香.
这美好的古人词曲,算不算文化? 在千百年里流传,在千百年后让匆匆忙忙的现代人神清气爽.心绪宁静。每每读毕,我只有心怀感激.
数天前,接到国内一好友的电话.很兴奋告知我,他全家的投资移民案批准.一个月后来美.
"我选择的是一个文化投资专案,时代华纳的电影公司."
"准确地说,它是工业,不是文化业."我笑他.
"总和文化沾边吧?"他不服.
我知道,他总愿意和文化沾边.三星堆遗址的资讯,是由他介绍给我的,"三星堆的发现是世界考古史上的近年最重大发现." "三星堆第一次从实物信史的角度证实了中国拥有完整的5000年历史." ......因为他的公司是三星堆遗址最大的民间捐款者之一.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我不知是不是在那时, 他就与孟子有了真正的神交———圣人教导能不能在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在有一段不短的日子里,我一直有种很困窘的情绪,为一个兄长式的朋友.
他是搞美术的,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样样都弄.也许就是弄杂了,每样也就没有很好的成绩.90年代开始做企业,有过很辉煌的几年.可三年前,苦撑了一段后,企业终于倒闭.自己也陷入泥潭似的官司中......
他的精神状况很让人担忧,却又无从相助.
一次偶尔,得知他的八十九岁的母亲仍在写字,每天两小时.
便心生一念,向他索字.指定"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八个字.
写来一幅,我说,好象横条比较好.他重写.
又写来一幅,我说,感觉写得有点乱.他再写.
我并不懂字,但我希望他能如他饱受磨难的母亲那样,常常地写,静静地写.因我固执地相信这悠长的文化——书法能不能算文化?——能让他消沉苦闷烦躁焦虑的心安宁下来.
我至今也没悟清"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禅意.但终于有一天,他说,他的理解是"无常".他说一切浮华如烟云,他希望官司了结后,搬去山村,安安份份教山里的孩子画画写字......
时时,我们得依赖自己的文化,让自己重新站起来;时时,我们得透过自己的文化,聆听自己心底的声音.
而一切的一切是,在看自己文化时,得象"北京西城区"的镜头,只聚焦在那些或赏心悦目或伟岸壮美的风景上.
而你我其实也就在这风景里,真的无从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