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0日 21:55 来源: 作者: 沙 蒙 【大 中 小】
【3月10日金门夜谭】“忽悠”这个词的涵义,如今连海外华人甚至台湾旅美华人都能够心领神会了,它的流行源自央视春晚(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早几年的节目即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小品讽刺的情节和对白中出现的这个词,使“忽悠”这个口头语很快流传大江南北了乃至海外华人圈了。
“忽悠”表达的内涵相当丰富,蒙人、骗人、耍人、坑人、糊弄人甚或吹牛、说大话,等等,都可以与“忽悠”沾上边,一如小品《卖拐》所呈现的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的那股“劲”,却又比直接说“诈骗”之类的多了些调侃的意味。从这个词的流行来说,央视春晚和赵本山功不可没。
然而,近些年的春晚节目之低俗,和从场面到内容的大杂烩现象,又是央视春晚年复一年的在“忽悠”海内外观众,已然成为中国娱乐界传媒界的一大“忽悠”品牌。正如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近日表示,“春晚节目太低俗了,把老百姓的欣赏水平往低处引导!”本来应该是代表国家艺术水平的节目,“整成二人转了”。更多观众和有识之士的批评中,也都不乏央视春晚“忽悠”海内外观众的声音。
今年春晚的节目也一如既往的是大杂烩,谈不上雅俗共赏,一些节目甚至俗不可耐。譬如赵本山的小品《捐助》,落俗套而又生搬硬凑,进程拖沓,不必说那“置入广告”的商业味,讥讽弱势群体的“忽悠”本质也继承了赵本山这十年来春晚节目的“传统”余绪,让观众在苦涩中强颜欢笑。一言以蔽之,还是以极其低俗的东西“忽悠”大家。如此遭大多数观众侧目而叱责的“最烂”节目,央视居然还“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般自评为“最喜爱的春晚节目”,本身又是对广大观众的深度“忽悠”。
赵本山这十来年俨然是娱乐界顶级大腕,本山传媒还被国内媒体吹捧为“传媒帝国”,里里外外都是让钱“烧包”的,而他所做的也就是拿东北“二人转”的那点低俗甚至浪荡的“本色”去“忽悠”愈来愈多的人。联系到几年前赵本山带他那一班“二人转”弟子晃荡美国的演出,所到之处几乎无不遭遇海外华人的抨击,“内容庸俗”,“言辞粗鄙”,“趣味低下”,“以嘲笑生理缺陷、插科打诨为能事”,这等近乎文化糟粕的东西,居然“咸鱼翻身”大行其道,也正是央视春晚这个平台“忽悠”的功劳。
从文化的内涵上看,赵本山其实与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等相声艺术家颇有距离,他今年春晚的小品比冯巩、黄宏、牛莉、郭冬临的节目也“露馅”多了。央视还要我行我素封他为“小品王”,其中的利益关系不言而喻,这就是又一层意义上对观众的大“忽悠”。难怪有网民直指“赵本山代表的就是文艺界的黑社会,说他绑架了春晚绝对没错”。是不是黑社会当然待查,但看媒体披露的一些照片,居然有小沈阳、王小利等一帮弟子在春晚后台向端坐着的赵本山跪拜的场景,那种封建把式的程序仪式令人匪夷所思,实在难以相信这是发生在21世纪文明社会的一幕。由此说赵本山与传闻或影视中出现的黑社会老大堪可一比,也许能够对号入座吧。
这个世界“忽悠”和被“忽悠”的事太多了,本也不足为训,但文化艺术被“忽悠”乃至成了“忽悠”的道具,那就太悲哀了。
http://review..com/2010-03/10/content_376275.htm
漫说忽悠
本帖于 2010-03-12 18:47:37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