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劝谏",身后却被反其道而用之,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孔子在世时候四处游说王公贵族,力求消除社会对立,保障民的尊严,这自然不为统治阶层喜闻乐见, 以至他终身颠沛流离,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孔子的言语(论语原是不成书的)身后却被统治阶层选择性引用并延伸为御令,要求被统治者三省其身,还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这个君该是什么样的君,怎样的资格,怎样的作为与德行,却被强权者通过焚书坑儒等强制手段转移了重点.长此以往,奴役出一代代不善思考的小民,而相对拥有思考权利的文人阶层也至多是把儒学发展为个人的修身养性.而那悟性低的,早是登峰造极地作了强权者的帮凶与打手.

所以我认为孔子在自己的祖国被误读了很多.在这个社会根本性地对孔子学说拨乱反正之前,片面推广儒学是会引起民间强烈反弹的.这个问题以前认识得不如茶坛其他网友深刻,因为自己从韩国儒教社会走出来,比较推崇它. 但正是通过与茶坛网友的激烈辩论,才想到需要观察一下儒教在目前中国民间受到抵制的原因.

话说回来,孔子这部电影拍得再不好,也比"英雄"会好很多的.孔子毕竟是心怀社会理想的仁人伟人,值得纪念或者赞美.而"英雄"则是不顾廉耻地号召小民牺牲自己的尊严追求甚至身家性命为暴虐的统治者圆梦.但是为什么偏偏要选中秦始皇呢? 暴虐的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只有短命的14年啊.这片子恐怕连编导自己也会在心里羞愧的吧.

另外,观察刘晓波现象,有时候会担心,有一天他也会像孔子一样遭到误读.在他大声疾呼的时候,被投入监狱,但是他的"我没有敌人"的最后陈述,却极有可能会被利用成强制掩盖社会矛盾,创造表面和谐社会的工具. 收藏了这篇文章,但是读起来感受却颇为复杂.

昏昏欲睡中强打精神说了这么多,该收兵了,也不知道是否会冒犯或者得罪人.关于这个话题,打算以后还是多潜水吧.

所有跟帖: 

你说到了关键点。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2/2010 postreply 16:30: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