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逸事7:美国的乞丐

来源: 云易 2010-02-01 11:52:2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69 bytes)


在美国走马观花地旅游一番的人,总是看到的花花绿绿的漂亮东西多,丑陋的少。像乞丐的存在,就更是需要长期的“深入敌后”才能发现的“敌情”。
其实大城市的乞丐也不少。我在美国去过的大城市不多,波士顿,华盛顿等城市算是走马观花,没见过乞丐,但纽约的乞丐是比较多的。到了外州(注1)的地方,乞丐虽然“隐蔽”,但时间久了,还是能看见。
由于美国是汽车国,公路发达,乞丐自然也很善于利用这个“国情”,“据点”多设在红绿灯路口,或高速路的进出口等地。这些“据点”的优势很大,因为在一般城镇街头,行人匆匆,完全可以忽略他们的存在,但在这些交通要道,开车的人会不得不停下来,“困”在他们的包围之中,认他们“宰割”。当然用“包围”一词稍微夸张了点,每个路口其实一般都只有一个乞丐“值班”。他们通常打一块招牌,说是残疾,或者退伍军人,受伤了无法工作等等。等红灯一亮,汽车们纷纷停下以后,他们就手执招牌走到你的车门前,站在那里看着你的眼睛,考验你的灵魂。。。
据说收入好的乞丐在高速路口一天能有4,5百美元。我很怀疑。大约是因为我心灵不够美,很少施舍的缘故。不过我倒是见过别人给钱的,很少而已。
纽约的乞丐就五花八门,丰富的多了。我当学生时曾经在纽约做过几个月的街头艺术家,常常被警察追得东奔西跑(注2),颇有与乞丐为伍的感觉。纽约拥挤的街头直接向人要钱的很少,多是想出各种花招引人注意。由于街头的艺人很多,其中真伪混杂,我感觉好多“艺人”实际上是乞丐:绘画音乐家比较难以混进,因为这个还有有技术,但“行为艺术”就“水分”很大了。最记得在时代广场有一对黑人,像是父子俩,化了妆,穿着西服戴着礼貌,在路边做出一种姿势后就一直保持不动。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装束和动作有什么典故,他们总是能吸引路人。一会儿钱箱里就堆满了钞票,父子俩也就收起钱,换一个地方再接再厉。
在纽约当街头艺术家时,总是到晚上午夜后才乘地铁回家。白天繁忙的地铁,到了午夜,便冷清下来。于是我总是选一个相对冷清的角落坐下,想在一天的喧嚣之后提前享受几分清静。然而这样的清静一般不会持久,因为总是有那么一刻,车厢之间的门会突然‘砰’的一下打开,一个乞丐模样的人从另一节车厢走过来,耶稣传道一般用英语流畅的表达自己的经济需要。一般这样的宣言也就三五句,开门见山,主题明确。而就在我的疲倦的大脑还需要对他的带有口音的英语进行消化时,这个乞丐已经流畅地抛出了“宣言”的西班牙语版。。。
是的,美国人的素质普遍比较高,连乞丐都起码是双语装备!




注1:中国人习惯把美国除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叫“外洲”。这些地方移民相对少一些,“正宗”的美国人相对多。

注2:纽约的街头画家虽然可以合法地在街头做生意,但地点和时间都受有限制。而很多中国画家为了事业勇于突破创新,常常做“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常常被警察驱赶。

所有跟帖: 

柏林街头很多行为艺术家。很欣赏。 -xingfu^- 给 xingfu^ 发送悄悄话 xingf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1/2010 postreply 12:39:5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