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近三十年

本文内容已被 [ 盈袖2006 ] 在 2010-01-26 09:01:4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那天新闻里说中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年出口额达万亿美元。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对外汇汇率变化极为关注,即使是小型企业也能对世界上用户的要求变化极快地调整。

我感慨万分,中国的出口企业经历了西方国家难以想象的激烈竞争,要想生存下来,着实不易。


提到德国,英国产品,人们联想到的是完美的质量;提到日本产品,会想到提供使用者方便的细致周到;提到中国产品,出现在人们脑海的是便宜得难以置信的价格,以及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商品。


中国的出口在近三十年里经历的巨变令人咋舌。八十年代末期,出口大大增加,对有关人员的需求急剧增长,各省的经贸厅局开始用公开招考大批业务人员,补充公司里面的空缺。这一个时期,很多外语人才被吸纳到出口业。因为外贸系统的效益好,有出国机会,是当时还不特别开放的中国炙手可热的行业,考试竞争极其激烈,要求颇高。


那时的出口权控制在少数专业公司里,即国营的传统出口公司,各公司按产品分类,各踞以偶,很少有交叉经营的现象。在这种北京总公司领导协调,垄断经营的形势下,产地工厂非常听话,极尽其能配合省市公司。出口各公司的日子好过,被称为“做爷爷”的阶段。每年广交会,专业公司有独立的谈判间,外国客户在门外排队等候,签完合同一挥手,这一位千恩万谢地鞠躬离去,下一位恭恭敬敬地进来。一句话,就是爽呆了。


九十年代初人民币大幅贬值,出口公司的利润飙升,那个时候,白花花的银子不费力气哗哗地流进。从此以后,工资变了不起眼的零头,奖金跻身主打,还有各种名目的投资下的回报,说穿了就是变相发奖金。


不过这边数银子的开心劲儿还没过,那边就已经危机四起。巨额利润总是很快聚集起人气,加上国家当时希望增加外汇储备,也想打入世界市场,分上一大块蛋糕,于是开放出口,各种不同等级的公司如雨后春笋冒出头来。一时间出口界一片混乱,总公司,省公司,市公司,地县公司,合资企业;外贸系统公司,供销系统公司,后来干脆连工厂也有了出口权。也不分专业公司了,除了总公司控制的许可证产品,以及欧盟美国等设置的配额产品,任何公司想做什么都可以。对于国家,只要能抢到世界市场份额,不管什么公司创的汇,左口袋右口袋反正最后进的都是国家外汇库。


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混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五花八门战术,坑蒙拐骗一齐上阵。


广交会一亮相,外商出口商都懵了,粮油馆挂着服装,五矿馆摆着咸菜,土畜馆里满是花花绿绿的家用品,服装馆则是瓶瓶罐罐,根本看不出专业公司的风格了,整个一大杂烩。各馆分类也做了调整,不再按专业公司分,也不按产品分了,而是以公司为单位,我们公司很大,占了一大片,大家破天荒第一遭聚在一起,有什么事也不用到处跑动通知了。可公司内部各部门也打起了混仗,你做我的产品,我挂你的样品。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常常看到客人来一群人涌上去递名片,一个部门的人和客人坐在那儿谈,其他部门的人站在背后听,客人一站起来,马上过去递名片谈,价格比前面那个稍稍低一点,客人也糊涂了,你们不是同一间公司的吗?怎么都和我谈,报价还不一样。一个客人停下查看样品,马上有人过来招呼,刚问了一两句,忽见另一个人飞奔而来,口里用生硬的英文大叫:THIS IS MY SAMPLE.THIS IS MY SAMPLE.冲到面前不由分说推开前面那个,这样的谈判客人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为了更快有效地向客人递上名片,有人站在摊位门口,那里面坐着的大娘就不高兴了,酸溜溜地喊:哎,XX, 你站那儿,挡着我样品,客人都看不见了;这还算好,有自己的摊位名额,一些新的公司或者老公司的新产品,要通过后门取得,常常就要和别的公司合用。我见过一个3x3米的标准摊位挤了五家公司,大家都卖类似产品,每天紧张得跟打仗似的,想保持一点文明和表面的客气,经常都是不可能的。一个客人进来,十几二十只眼睛盯着,十几二十只手紧握着名片要抢机会,客人常常进馆两三天名片就用完了;有的公司找了漂亮的小姐整日站在摊位外面吸引客人眼珠,以求光顾率,令人想起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还有最绝一招就是没有摊位的人到别的馆里去转悠,揣着名片四处溜达,等客人从同类产品的摊位出来马上搭上去聊,有本事的就能把客人拉到自己摊位,或者就在走道里谈起来。更甚的是做同类产品的人到别人摊位附近巡视,专拉别人的大客户。


那几年各种丑态劣行让人看了个够。恶性竞争使得公司同事之间势如水火,睡觉都不踏实,随时准备和人冲突,个个双目喷火,青筋暴露,真如地狱一般。有高人出言论之:人们为了几块钱,几十几百块钱还能礼让,商量,现在差别可是上万的,当然各不相让。


有一年开馆那天,我和女友坐在广交会主馆门口等待同事给我们送进馆证,只见铺天盖地黑压压的人流涌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白的黑的黄的,每个人根据各自条件品味打扮齐整,夹着一只公文包,像煞有介事地前来“做生意”了。


中国产品是如何打入国际市场的?我国羽绒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可令人窥一斑而见全豹。开始对美出口还是比较正规,大家都以一个合理价格竞争。忽然羽绒界出了一个“豪杰”,立志打入美国市场,他与产地一家工厂合作,用了出血的价格(不参杂任何中间环节的成本价,或者低于成本价)抢夺市场,在各大公司或压低成本,或观望犹疑之间,获取了大量市场份额。等大家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一场价格大战就拉开了帷幕,一年下来,整个美国市场做烂掉,利薄到不能再薄,所有公司都做得气喘吁吁。用尽力气在市场站住一只脚,就是全部目的。当然得利的是美国人,他们大把的银子赚进,坐享其利,也造就了打压中国产品价格的风格。


自此中国出口真正进入“做孙子”的阶段。


客人到市场上找一件廉价产品,减去自己的成本,丰厚的利润,然后拿给中国人,说:我要这个产品,这个价格。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很刻苦,总是会给他做出来的。你不做,别人都还排队等着做呢!于是全中国人民开动脑筋,找便宜的原料,设计小型机器以避免开模费,雇佣流动人员以减少工资支出,做出符合产品及集装箱尺寸的纸箱节约运费。无论怎样可笑荒谬的价格,中国人最后都做到了。其结果就是大家开玩笑说的那样:一件衣服,一条被子,除了看上去是一件衣服,一条被子,基本上没有其他衣服被子的特征和功能。


在国外打破头让人家得利,回到国内还得打混战。抢工厂,挤生产期,绞尽脑汁,谁的单子大谁神气;那个年月合同废除,交货期延误是家常便饭。一个单子接下来只能签字时高兴一下下,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麻烦,一国家的人都不讲信用了,不到最后货款到账,那口气是不能松的,不定什么时候什么环节就出了问题,业务员,经理全体成为“泥瓦匠”,拆东墙补西墙,苟延残喘。24x7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去救火。大家也练就了文件上修修补补复印传真的本领,去海关上级公司求爷爷告奶奶赔笑脸的奴性,只是各种理由借口都是有限,天灾人祸也不能老是发生,所以常常货交不出时要绞尽脑汁想出原因告知客人。


其实即使货款到账一颗心也不能完全放下,过了几个月很可能还有质量索赔发生。价格实在压得太低,每个层次都苦不堪言。有的工厂单子多是因为胆子大,做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出去,发现就硬陪,冲出去的话就是冲出一条路,以后都按这个水平做。要么就是不管什么条件都签下来,先断了客人的其他路子,等交货期快到了再和他谈问题,谈价格,那时客人为了不在下家违约,总是会做一些让步。质量检验成了各个出口公司头疼的事情,有的业务员干脆生产一开始就常驻在厂里,检验时恨不得每箱货都打开来看。一旦发现问题就面临着是瞒着客人冲,还是勒令工厂返工,有时冲出去倒好了,老实返工误了交货期反而失了下面的单子。可以说,出口的每个环节,业务员都面临着INTEGRITY的考验和利益的权衡。没有人是全胜者,一切变幻不定,唯一不变的是无尽的诱惑,压力,和选择。


价格,价格,你想公正地做生意,你很可能就要出局。你想要合理的利润,可是全国风起云涌的新公司,他们考虑的不全是市场稳定的培养,合理的利润,他们在指标的压力下不顾一切地想要抢客户,抢占市场份额,利润和生意的长期性在他们不是最重要的一项。不同目的,不同素质的公司混在一起激战,得利的就是浑水摸鱼的投机者。


唯一不能否认的就是外汇,国家急需的外汇源源不断进入储备。寅吃卯粮,人人唯恐不能自保。


外国人,很多正派的外国商人都在中国被教坏了。


欧洲人在客人当中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有一次我的一个老客人也开始跟我压价,他说:本来他除去成本,加上利润,并不是付不起,但是当他到交易会,看到那些低价,他觉得自己的智力受到了侮辱,而且也不甘心。那个价格差别到了不合理的地步。


有些公司压低价格是为了抢客户,而有些纯粹就是不懂行,他们从未做过某些产品,也不懂得如何核算成本和品质的不同,于是报出稀奇古怪的价格。中国市场实在是太乱了,客人辨不出真假,有的客人就是到交易会转一圈,然后拿着报价中最低的去向供货商压价。


当然有一些不法商人乘此机会,大肆压价,获取自己的最大利润。还有更无耻的,利用一些小公司急于创汇的心理,在付款方式上面做文章。他们会要求电汇方式,开始可能会同意先付一部分预付款,其余货到或者收到提单付款,前面付款都很按时,骗取出口公司的信任,然后下一个大单子,等你货到或者寄出提单,他就永远消失了。中国这么大,成千上百的公司急着要单子,向上面报创汇,他一家公司骗一次,就可以很快致富。


国内公司之间也开始出现交易。偏远地区的公司受到国家照顾,会有一些许可证,配额的额度,而他们自己根本拿不到生意,于是出现了许可证,配额的买卖;地县小公司没有机会成交,就用别人的客户做代理出口,这也是后来个人出口挂靠出口公司做法;如此变相出现各种“技术处理”。


这之间还交错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农产品出口补贴的取消,造成大批北方大公司巨额亏损,也不能宣布破产,因为这样的话连银行也要跟着倒闭。有一段时间东欧的出口做得很火,大批公司赊账给个人小公司,后来由于暖冬的影响,东欧华人公司一概付不起债款,使得很多公司损失严重,有个别公司在此投资过大,几乎倒闭。大批货物积压在东欧各港码头仓库,各公司只好自己派员前去提货清点,在当地减价销售,以挽回一些损失。经办人员长期在外,苦不堪言。


随着开放和出口的放宽,出口公司业务员出国越来越容易,参加各种大型有名的展销会也都放开,出口公司与世界接轨,挤掉了很多香港人的生意。以前香港人凭着和国外的联系,加上勤勤恳恳的跟单,长期做中间商或者客户代理,利润也在5-15%。国内开放以后,他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加上国外价格做垮下来,客人也没有了给他们的利润,而且随着和国内交流越来越方便,他们更愿意花一些钱投资工厂,培养他们,建立质量水平,直接从他们出口。


再后来,国家鼓励小型企业和个人出口,大批出色业务骨干辞职单干,成了出口业的一股新生力量;也有的业务人员去给外商做代理,或者采购经理。国营出口公司生意也难做。很多公司建立了承包制度,各个部门甚至到个人都是独立核算,用的仅仅是公司的这块牌子。


随着外汇储备的充足,和人民币的持续坚挺,千禧年之后出口业每况愈下,越来越不容易做。大型专业公司都相互合并成集团公司,增强实力,以求生存。一些小型公司,承受损失的能力不够,日子很不好过。中国出口这一行,以后会怎样,大家都拭目以待。


回顾这三十年,中国出口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逛一逛这里的猫儿,看到的几乎都是中国的产品。不知什么时候中国也能脱了“廉价商品”这顶帽子,创出自己的品牌,也大把地赚赚外国人的银子,提高知识价值的含量。那就更扬眉吐气了。

所有跟帖: 

好文章!我的大学同学大都在外贸干了十几年了,基本上都不错。 -二胡一刀- 给 二胡一刀 发送悄悄话 二胡一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6/2010 postreply 08:05:57

谢谢。对个人来说,外贸还是很赚钱的。 -盈袖2006- 给 盈袖2006 发送悄悄话 盈袖200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6/2010 postreply 08:17:19

出来单干的哥们肥得很,呵呵。 -二胡一刀- 给 二胡一刀 发送悄悄话 二胡一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6/2010 postreply 09:06:50

原创 or ZT? -呆霸王- 给 呆霸王 发送悄悄话 呆霸王 的博客首页 (131 bytes) () 01/26/2010 postreply 08:40:13

哥们,女人是可以有女友的,男人就不敢自称有男友了。 -二胡一刀- 给 二胡一刀 发送悄悄话 二胡一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6/2010 postreply 09:08:08

刀们,你说的好像是美国文化,不是中国文化。 -雨飞- 给 雨飞 发送悄悄话 雨飞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08:39:28

国内有本杂志就叫“女友”,面向读者就是女生啊。 -二胡一刀- 给 二胡一刀 发送悄悄话 二胡一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13:40:47

哈,看刀! -雨飞- 给 雨飞 发送悄悄话 雨飞 的博客首页 (204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14:09:08

雨夹刀,厉害!我赶紧地飞快地慌里慌张地闪了过去。 -二胡一刀- 给 二胡一刀 发送悄悄话 二胡一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17:57:57

佯败?收兵!哼! -雨飞- 给 雨飞 发送悄悄话 雨飞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18:34:26

真败,真败!哈哈! -二胡一刀- 给 二胡一刀 发送悄悄话 二胡一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19:07:06

回复:中国出口近三十年 -,,,,,,- 给 ,,,,,, 发送悄悄话 (277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07:46:41

现在中国人之间也还是恶性竞争阿。。窝里斗 -jerryus- 给 jerryus 发送悄悄话 jerry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16:58:03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产品的低价格把其他国家的进入门槛抬高了。 -二胡一刀- 给 二胡一刀 发送悄悄话 二胡一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7/2010 postreply 19:09: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