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本文中还未讨论到。仅以文中所提到的唯识学为例,唯识学也是关于善恶的伦理学。普通心理学,只是研究心理现象,并一定程度上运用到纠正不良心理的实用性上来。佛教唯识学同时还是伦理学,唯识学中心所法中有十一种善心所法和二十六种恶心所法,与前六种意识一起作用而表现善恶意识。分析心理之后,强调善恶是非观在心理现象中的作用,从而解决人的实际心理问题。和很多心理学相比,禅可以说是种很根本的心理治疗法。
讲到善恶,标准一向众说纷纭。在佛学里简单说来,就是在现在和未来、对别人和自己都有益处的就叫善,或者再简单地说,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好的才叫善。善须有快乐感觉。从因果上看,善因会有好的结果。善与恶主要在于心念,表面行为是善,内心却存恶念的都不叫善。人损人利己是恶,但相反却没有损己利人,因为利人的最后终会利己,简单地说:一个懂得自爱的人,一定也懂得爱别人。
具体说来,佛教中善分十种: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与之对应相反的即是恶。
佛教有非常明确完善的善恶观
所有跟帖:
•
大鼎:也会离我们的本性越来越近,因缘成熟时,自会有成就
-dongfangshaoer-
♀
(82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07:11:25
•
‘自己的本性’是什么?做人的原则还是自我意识?
-spona-
♂
(0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09:34:35
•
这就像把抽象的词句堆砌起来。
-spona-
♂
(257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09: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