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陈圆圆 - ZT



[
生平 ]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遗田贵妃的父亲田戚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戚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据说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陈圆圆下落成谜 [2][3] 。一说吴三桂为平西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4] 。也有考证当时陈圆圆已经离开北京。

秦淮八艳壁画上的陈圆圆有考证,陈圆圆最后死于贵州省马家寨(贵州)。

乱世佳人陈圆圆 色美艺绝名倾吴下

  陈圆圆( 1623―1695 ),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出身于货郎之家,少女时便艳惊乡里。因家贫父母将其寄养于经商的姨夫家中。圆圆冰雪聪明,诗词歌赋,一点就通。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圆圆初登歌台,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使台下看客凝神屏气,入迷着魔。圆圆遂以色艺双绝,名动江左。
  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曾说到: “ 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 ” 而就是这样的色艺冠绝,成就了陈圆圆悲剧的一生。
  大才子冒辟疆途经秦淮,对这位名满江南的绝丽佳人一见倾心,而就是这样的一见钟情,却成为了圆圆多舛一生的起点。两人原本相约一生相守,不离不弃,却因为冒父的离任调职而劳燕分飞。
  一日,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大舅子田弘到江南游玩,在妓院里碰见了正值二八佳龄的红歌妓陈圆圆,陈圆圆不但歌舞出色,诗画俱佳,更有一种动人心弦的神韵,绝非一般美女可比。当即被她的美丽容貌和甜美歌声所吸引,就半带强迫地把她买了下来。那时专宠后宫的贵妃妹子一病不起,靠裙带关系坐享容华的田弘担心人走茶凉,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竟别出心裁地把陈圆圆作为进贡的礼物奉献给崇祯皇帝。可那时正值明朝末年,内有起义军风起云涌,外有满人虎视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摇摇欲坠。崇祯皇帝被折腾得焦头烂额,没有兴趣在女人身上下功夫,对陈圆圆只是欣赏,没有收纳之意。陈圆圆在宫中盘桓了两三个月,终究没能投入皇帝的怀中,田弘只好打发她返回了田府。
  陈圆圆进宫时满载着希望,如今却一无所成地回来了,田弘当然心中不快。陈圆圆在田府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被贬到歌舞班中充当歌舞姬。

  超尘脱俗迷倒总兵

  随着明廷内忧外患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李自成的势力已越过宁武关、居庸关,直逼京师;满清军队也从东北面发起进攻。危急关头,明朝廷下诏吴三桂以总兵身份统领大军镇守山海关。
  吴三桂是原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能骑善射,智勇过人,曾中过武举。崇祯初年,吴襄因贻误战机而被革职,同时吴三桂则升为宁远总兵。清兵进攻宁远时,来势凶猛,明朝的军队则软弱懈用,致使宁远失守,吴三桂因之被连降三级;后来,吴三桂痛定思痛,加紧操练兵马,使他的部下成为一支劲旅。如今国难当头,急需将才,所以朝廷又提拔他镇守国门,还连带起用他父亲吴襄为京营提督。一时间,吴家父子兵权在握,成了京城里的热门人物,乱世之时谁都想得到军队的庇护,所以吴三桂离京赴任时,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纷纷设宴为他饯行,想为自己今后找下个靠山。
  田弘自然也不落后,在府中摆下珍肴美酒款待吴总兵。这天,除了数不清的山珍海味呈列在吴三桂面前外,还有田府中绝色的歌舞姬陈圆圆在席前奉歌献舞。一阵悠扬清新的丝竹声后,陈圆圆身披白纱舞衣从重重帘幕中缓缓飘出,就好像一朵白云飘到了大厅之中。她淡扫蛾眉,轻点朱唇,淡雅中露出一种超尘脱俗的气韵来;轻舒长袖,明眸含笑,那笑便像烟雾笼罩着的牡丹花,朦胧而诱人心醉;一段轻舞后,在厅中站定,随着动人心弦的乐器声,唱起了小调,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际飘来,轻悠悠地荡入听者的心底,宛如清泉浇身般的清爽。这舞这歌,把上座的吴三桂迷得欲醉欲仙,捧着酒杯,眼痴迷迷地盯着陈圆圆,好半天忘了喝酒,也不知搁下酒杯。
陈圆圆歌罢,奉田弘之命捧了银壶来为吴总兵斟酒。吴三桂心荡神移地接了酒,一饮而尽。陈圆圆曳着长裙飘然入内,吴三桂的目光随之而去,良久都不曾收回。
  宴散前,吴三桂终于按捺不住,悄悄对田弘说: “ 倘以圆圆送我,战乱之时,我会先保贵府,再保大明江山! ” 田弘会心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吴三桂派人带了千两黄金作聘礼,到田府求婚。而田弘早已准备好丰盛的嫁奁,当天就亲自把陈圆圆送到了吴家。
  此时边关战事已急,吴三桂王命在身,可他还是挤时间举办了隆重的纳妾之礼,只等享受了洞房花烛夜,再启程赴任。
  这一夜新郎新娘早早入了洞房,只为良宵苦短。
  无奈好梦易醒,两人尚兴犹未尽时,屋外已响起大军开拔的号角。吴三桂揽衣推枕,匆匆梳洗完毕,门外已传来禀报: “ 鞍马已备好。 ” 这时,陈圆圆面带红晕地倦倚床头,钗横鬓乱,泪光莹莹,吴三桂看着她,怎么也挪动不了脚步,回过身来拥抱着她 , 在门外又响起催报声,才不得不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房门。

  怒发冲冠只为红颜

  吴三桂离开京城不久,闯王李自成便率大军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城中旧臣遗老全部遭到了搜捕,吴襄及全家也在其列,而陈圆圆的美貌被闯王的心腹大将刘宗敏(一说是闯王本人)看中,于是被夺为侍妾。 “ 大顺帝 ” 李自成逼迫吴襄写信给吴三桂,劝他来京受降,否则要他全家性命。
  信派专使送到了山海关吴三桂手中,见信后,吴三桂动了心,他深知大明皇朝已无重兴的可能,不如干脆顺应时势,归附了李自成,也好保全家人的性命。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陈圆圆,在他的想象中圆圆应是和家人一同在押,可他还是不放心,便随口问了一句: “ 陈夫人现在何处? ” 来使觉得陈夫人不过是一小妾身份,情况无碍大局,便如实相告: “ 陈夫人已被刘宗敏将军收入府中。 ”
  听到这句话,吴三桂顿时火冒三丈,怒吼道: “ 岂有此理! ” 随即抽出佩剑,一剑砍下来使的头颅,他的打算也随之彻底改变了。
  吴三桂自忖光凭自己的兵力与闯王交战难操胜券,于是派副将杨坤持书到满清大营,乞求睿亲王多尔衮出师相援,准备好好地惩罚一下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以泄痛失圆圆之恨。如此一来,他是准备以父母妻子的性命作代价的,而且还装模作样地致书父亲说: “ 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不顾也! ” 堂而皇之地以尽忠于大明皇朝为借口,来赔上全家的性命。岂不料请清兵灭大顺国,将来的天下无疑为满清人所坐,那不就是背叛民族的利益,引狼入室了吗?为了心爱的陈圆圆,家人也好,民族也罢,吴三桂已顾不了那么多!
  吴三桂开关引清兵通往北京,正合多尔衮的心意,他立即发兵入关。李自成侦知清兵逼近的消息,就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向东迎去,同时带上了吴襄作为人质。由于清军与吴三桂的兵马并肩作战,致李自成大败。李自成一怒之下,马前斩杀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共三十八口。
  清兵紧追不舍,李自成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上京城的金银财宝撤回陕西故地。临走时本想带着陈圆圆,陈圆圆却认认真真地劝告说: “ 妾身若随大王西行,只怕吴将军为了妾身而穷追不舍;不如将妾身留在京师,还可作为缓兵之计! ” 李自成听了以为颇有道理,就留下了陈圆圆。
  可惜那边吴三桂并不知道陈圆圆留在京城,挥师紧追李自成的残部,一心夺回心爱的女人。一直追到山西绛州,忽然京师有人来报,说是已在京城寻获了陈圆圆,吴三桂喜不自胜,立刻停兵绛州,速派人前去接陈夫人来绛州相会。
  陈圆圆来到绛州时,吴三桂命手下的人在大营前搭起了五彩楼牌,旌旗箫鼓整整排列了三十里地,吴三桂穿着整齐的戎装亲自骑马出迎,其仪式之隆重决不亚于迎接圣驾降临。
  这一夜重会之欢胜似当初洞房新婚,营帐中点起了红烛,挂起了芙蓉帐,喝过重逢喜酒的吴三桂紧紧搂住失而复得的陈圆圆。陈圆圆经历了劫难,又受奔波之苦,神色带有几分倦态,却更加显得娇憨妩媚,让吴三桂怜爱得心尖发痛。全家三十九人惨死的悲痛被他抛诸脑后,一心一意地享受着陈圆圆的魅力,一任李自成残部渡过黄河回了陕西。
  此时京城里也正热闹,多尔衮组织人马隆重地迎接清世祖顺治帝入关,在北京建立了大清朝廷,准备全盘控制整个江山。为了表彰吴三桂开关请兵之功,清朝廷册封他为平西王,并赏银万两,吴三桂竟然也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下来。这样一来,当初请兵相助的初衷完全变了质,不折不扣地成为开关延敌的民族叛徒。

 烟花散尽香销玉殒

  崇祯帝自缢殉国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重新组建了南明新朝廷。新朝廷深知吴三桂手握重兵,举足轻重,因而遣特使前往绛州,欲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从海路运米三十万担、银五万两犒劳吴军。不料吴三桂因已受封于清廷,不肯再接受南明皇朝的这一套,他已经决定彻底归附于满清手下。陈圆圆曾起心劝吴三桂弃清返明,以尽忠义之道,可惜吴三桂已是执迷不悟,一门心思地追随清廷。
  清顺治二年( 1645 年),吴三桂继续协助清兵西讨,由山西渡黄河入潼关,攻克西安,将李自成的主力彻底消灭。随后,他又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他为清廷拿下了西南一带,将最后一个南明小朝廷 —— 永历皇朝赶往缅甸,清廷诏令他坐镇云南,总管西南军民事宜。此时已是顺治十四年( 1657 年),吴三桂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他将五华山的永历皇宫重加修葺,建成了平西王府,踌躇满志地经略所辖领地,俨然就是西南边地的土皇帝。在吴三桂戎马倥偬的那些年里,陈圆圆紧随其左右,为他消愁增乐,简直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可是在政途选择上,吴三桂并不听从陈圆圆的劝导,不惜将曾是自己君主的大明皇朝置之死地,使大江南北掀起滚滚硝烟。陈圆圆默默看着这一切,不免黯然神伤。
  在昆明稳定下来后,吴三桂冠冕堂皇地以王爷自居,并提出封陈圆圆为平西王妃,不料陈圆圆却不肯接受,她提出: “ 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浅,能蒙将军垂爱已属万幸,实在不配贵为王妃,宁愿作侍妾追随将军左右! ” 陈圆圆此举着实令吴三桂费解,别的女人不惜争风吃醋为的就是一个名位,她竟然把送上门的恩惠拱手推出。
  为何陈圆圆会做出这样不可理喻的事来呢?且看她此时写的一阕 “ 丑奴儿令 ” :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词中所绘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时之情,满怀落寞消沉,便是陈圆圆这时的心境。经历了十几年的坎坎坷坷,惯看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恍如过眼烟云,她对一切都已看淡。何况她也明白,为了自己吴三桂不惜引外族入关,毁灭大顺王朝,背弃朝廷及家人,落下了重重罪名,这一切虽然谈不上是她的过错,可毕竟与她有关,让她自感罪孽深重,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做王妃。
  顺治十八年( 1661 年),吴三桂以兵势从缅甸索回了永历皇帝,陈圆圆认为这是拥明复清的好时机,连忙力劝吴三桂趁此机会推出永历帝,对清廷反戈一击。她深切地说: “ 如此可成不世之功! ” 然而吴三桂却不想放弃到手的权位重新立马横刀,居然将永历帝绞杀了。天下人为之大失所望,陈圆圆更是心灰意冷,深感已到万劫难复的地步;而那些所谓的红颜祸水、所谓的祸国殃民,所有国破家亡、所有骨肉疏散的痛苦和罪名,却都倾注到了这个可怜的女子的身上。王朝坍塌的碎瓦,无奈地砸破了一个女子的豆蔻年华;历史颠覆的战车,无情地碾碎她柔弱的希望。
  于是她上书吴三桂,欲出家到洪觉寺蓄发为尼。吴三桂再三劝说也没用,只得顺了她的意。并专为她修了一座寺庙,赐名 “ 金蝉寺 ” 。圆圆由玉林国师赐名 “ 寂静 ” ,号 “ 玉庵 ” ,在金蝉寺带发修行。
  不久,吴三桂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改穿明服,扯旗造反了。吴三桂出征后的第六年,即康熙十八年( 1679 年),在湖南衡阳草草称帝,改元昭武。称帝之日感了风寒,竟一病不起,五个月后就一命归天。清军很快消灭了吴军,向昆明全境进击,将吴三桂全家抄斩。圆圆因已出家,不在抄斩之列,但痴情的她却以死相报,投池自尽,安睡于荷花盛开的莲花池中 ……
  陈圆圆实在是个悲剧人物,她何尝想卷入汹涌的时代潮流,在急浪和漩涡中度那不安宁的生活呢?然而由于她貌美艺绝,是一个天生的尤物,因此成了很多有权势的男人们争夺不已的猎物。不公平的命运摆布着她,裹胁着她,使她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终于走上一条不归路。
  自古红颜多薄命,就让我们在吴梅村的《圆圆曲》中再去缅怀那个孱弱的背影吧 ——

【圆圆曲 ( · 吴伟业 )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赏析】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体,这首《圆圆曲》被认为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此诗以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明清之际的广阔社会画卷。全诗规模宏大,人物身世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融会,既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又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诗人运用多种结构手法,追叙、插叙、夹叙等交互为用,使情节曲折多变,富有传奇色彩。其他如心理刻画、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的化用、叙事中的议论穿插等,无不恰到好处。而蕴涵于全诗的历史沧桑感,透露出浓厚主观情思,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陈圆圆的私情

  明朝 “ 复社四公子 ” 之一的冒辟疆风流潇洒,饱读诗书,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正直不阿,敢于向阉党叫板。那个时代的江南名妓节气颇高,仿佛达成一种共识,都喜欢有才学、有胆识、有正义感的文人。冒辟疆正是这样一个人,据说当时无数女子宁愿给冒辟疆当小老婆,也不愿做贵人的正妻。

  在爱上冒辟疆的女人中,就有让吴三桂 “ 冲冠一怒为红颜 ” 的明末第一美女、 “ 乱世佳人 ” 陈圆圆。陈圆圆曾对他一见倾心,冒辟疆在怀念董小宛的文章《影梅庵忆语》里记述过这段擦肩而过的缘分。

  他在文中并未直接道出陈圆圆的姓名,称她为 “ 陈姬 ” 。说他初见陈圆圆时, “ 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莺之在烟雾。 ”

  当时陈圆圆穿着一套浅黄色的裙子,如暮霭中孤单的黄莺,惹人怜爱,而她的咿咿呀呀的唱腔,如珠玉在盘。才子动心,佳人含情,两人情投意合,谈话一谈就到了四更时分,忽然风雨骤起,陈圆圆急着要回家,冒辟疆拉着她的衣角相约佳期。陈圆圆说: “ 过半个月后,一起到光福看那 ‘ 冷云万顷 ’ 的梅花吧! ” 冒辟疆说半个月后要去接母亲,于是再次约定,索性等到八月,两人一起到虎丘赏桂。

  等到冒辟疆接母亲回来,路过苏州,却听说陈圆圆被豪强抢走了。他跟朋友谈起陈圆圆,惋惜自己没艳福,一再叹息 “ 佳人难再得 ” ,朋友则告诉他一个惊喜:被抢走的是假陈圆圆,真陈圆圆现在所藏的地方离这里很近,他可以带路,陪冒辟疆去看她。

  于是冒辟疆与陈圆圆再次相逢,按照冒辟疆的叙述,陈圆圆见到故人后,十分惊喜,由于她刚刚逃脱虎口,惊魂未定,寂寞凄凉,很想与他作一番彻夜长谈,说有事相商。

  冒辟疆当然知道陈圆圆要商的是何事,陈圆圆虽艳丽无双,是猎艳的最佳对象,然而要谈婚论嫁,他可没有思想准备,于是找借口说放心不下母亲在船上的安全,连夜回去了。

  陈圆圆硬是十分看好冒辟疆,第二天早上化了淡妆去拜访冒辟疆的母亲,准备搞曲线爱情攻关,并且执意邀他再去她家。月光如水的夜晚,陈圆圆再次向他表白托付终身的愿望。他则很煞风景地委婉回绝了,理由是他父亲正陷于起义军包围,他没心思考虑这事。并且说,他两次找她,只是无聊消遣罢了,她的要求过于唐突,令他惊讶,必须赶快打消念头,以免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相当不客气了,搁平常的女子身上,立马掉头就走。然而陈圆圆的脸皮厚得可以,说对方如果没有完全关死那道门的话,自己可以等。美人无怨无悔的痴情让冒辟疆再也无法拒绝,只是有些敷衍的顺口答应,陈圆圆就 “ 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 ” ,冒才子诗兴大发,还写了绝句赠给她。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冒辟疆的父亲没有危险了,他才有心情再去找陈圆圆,没想到陈圆圆这次是真被人抢走了,抢他的人是崇祯皇帝宠妃的父亲田弘遇。

  冒辟疆怅然若失,郁闷无比,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遇上红颜知己董小宛的,算是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吧。不然,那篇深情款款的《影梅庵忆语》就不会问世了。

  冒辟疆即使后来娶了董小宛,还对陈圆圆念念不忘,有惆怅也有炫耀:天下第一美人曾经爱过我,我却没怎么当回事,我冒辟疆风流公子的名声,不是虚的吧!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人见人爱的27个原则 - ZT
  • 成功就是四颗心 - ZT
  • 天快亮了
  • 出国容易回国难
  • 如今,咱还出国吗?
  • 所有跟帖: 

    有意思...老冒那段..第一次听说..看样子对圆圆也不是真心滴.. -阿奴- 给 阿奴 发送悄悄话 阿奴 的博客首页 (177 bytes) () 09/06/2009 postreply 19:22:48

    文人和红颜都是将军掌中之物:) -油盐- 给 油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6/2009 postreply 22:44:37

    于是很聪明的人就争当将军或者将军的奴*才:) -loldd- 给 lold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7/2009 postreply 09:58:17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千古名句。 -瑞冬- 给 瑞冬 发送悄悄话 瑞冬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7/2009 postreply 12:14: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