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嘆爲觀止 眼見爲實
(最新字幕)
时间是聪明的人类发明的一个“毋须有”的、抽象的“衡量”方式。可是,聪明的人类也同时被“时间”的无情枷锁给锁住了!换句话说,“时间”的出现证明了人类没有一个是“赢家”--因为无论你是比尔盖茨还是英国女皇,你所拥有的“时间”和加利福尼亚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农庄劳工是一样的;比尔盖茨或巴菲特可能还不如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寿命长;英国女皇活得也不见得比一个朴实的中国打工妹活得开心!!无论你是章子怡还是高粱饴,你都无法逃脱衰老的物理过程。
在“时间”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个脑容量丰盈的人问了一个聪明的问题:“永远”到底有多远?
在当今的人类实用语言中,“永远”指的是“未来”或“将来”,所以是“将来时态”;而当一个人使用“永远”做时间状语时,他/她往往是很荒唐而又不知觉地把“永远”缩短为他/她的生命极限。比如,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誓时,一个说:“我会永远如何如何地爱着你!”假如这个发誓的人能活到100岁的话,那么,这个“永远”也不过是80-90年的光景。
遗憾的是,用“永远”当做誓词的人很少能预知自己和他人的将来。但是,我们人类不仅互相用“永远”来自欺欺人,我们还滑稽到向团体、组织、单位、政府或国家等人为的“概念性群体”宣誓。


La commedia e la tragedia
《对‘无限’的眷恋》 by Giorgio de Chirico
由于人类生命的有限,大多数人屈从于平面或线性的“积累”而获得相对的“满足感”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但,事实证明了人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是无穷小与无穷大的“矛盾综合体”)。
看了这个视频的图解,“Google Earth”也显得很微不足道了。如果“银河系”不过是冥冥宇宙中一个小得近乎“看不见”的星尘,那么,地球又算什么呢?万里长城又算什么呢?金字塔又算什么呢?尼加拉瓜大瀑布又算什么呢?“鸟巢”又算什么呢?你家的千万豪宅又算什么呢?你的百万篷车又算什么呢?
4维
11维!?
换句话说,在三维空间里被“时间”所桎牿的人在平面(生命长度)和纵向(精神层面)寻求生命的“意义”。但是,如果人不知道“第四维、第五维”等等空间存在的话、无法摆脱极其有限的平面/直线积累的话(如为物质/金钱等消耗生命),那么,人群则无异于为蚁皇而生存的蚂蚁。

新一代的人类科学发现,在“后机器时代”(包括人类所发明的最先进的工具和武器)达到“巅峰”时,人类会自然想到“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对于宇宙空间的发现和物质的形成,从无穷大到无穷小,科学会弥补人类想象力的不足,从而提高人类的素质。受爱恩斯坦的影响,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们在上世纪就为科学发现画了不少的“插图”,如达利溶化的钟表大胆地讽刺了“时间”的荒谬。

素质不仅是人类的道德行为标准,很多的“道德行为标准”是人为制定的,甚至是专制的,封闭的。如果人类对于宇宙和人体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解时,人的素质不可能会提高。
“永远”不仅仅是“将来时”,它也包涵着“过去”!因为“过去”与“将来”都是从无到有的,
即“空间”--空,是‘无’的意思,也是‘无穷尽’,即无限!
--作舟笔记
....when we are unable to grasp something so vast, so "far away," we can, at least, make it into something funny .... for laughter is still the best medicine on earth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