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与“到底什么是科学?”有什么区别?
先说“科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题目。说这个说得最精辟的还是康德。康同学在《纯批》里面为知识和信仰作了明晰的划分。所谓的“知识”,就是知性的理性知识。其定义就是:其对象必定要处于时空之中。而那些不在时空之中的“东西”,就不能是知识的对象,而只能是“信仰”范围内的了。不过,别把康德的“信仰”与宗教混同起来。混在一起,把自己搞糊涂了,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别怪人家康同学,也别怪本帅锅没有提醒过你。
这样一来,大家都说康同学为实证科学奠定了基础。因为实证科学的对象很明确的只能是处于时空中的那些东西。相反,不处于时空中的东西,就不是实证科学的对象。这就是为实证科学划定其范围,也同时为非实证科学的其他学科划了界限。有了这个明确的界限,我们比较容易地能够去区分什么是实证科学可以说话的地方,什么则不是它可以胡乱说话的地方了。
还需要举例吗?
举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例子,就是中医。关于中医,我知道得不多。不过体会过中医针灸的功效,也知道针灸比较能够代表中医的精神。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围绕一个错误的问题的争论,则是无谓的争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医的存在并不需要实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论证。这是事实,历史证明的事实。往细里说,我要写一大篇。同学们也会不耐烦读。说个大概。你一定要用是否符合实证科学标准来衡量中医是否有用,那是你的事情,不是中医的事情。你最多能说中医不能治疗西医有能力治疗的某些疾病,最多能说中医在对付一些疾病方面不如西医。但是,如同西文能够表达思想,中文也能够;中文世界的哲学现在不如西文世界的,并不代表中文以后不能够在哲学表达上胜过西文;中医也是如此。中医现在不能治疗的疾病,不等于永远不能治疗。中医与西医的方法有根本性的不同,犹如中文与西文的构成有根本性的不同;相同的是中医、西医都是治病的,中文、西文都是用来表达的。所以,都有存在的理由,而且是不需要去符合另一方才能存在的理由。如果你觉得中文不好,西文才好,把中文改变的也用字母,不再用方块字,那么中文不存在了,就无所谓好不好了;中医也一样,你要中医全部用西医方法,用那一套实证科学的方法,那么中医也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好不好呢?
中医的功效,不用说,至少过去几千年华夏一族都靠着它治病。有一点肯定,没有中医,过去几千年中国人只能躺在那里等死了。但有了中医,有了病还能治。这是事实。到了现代,在比较之下,西医胜过中医。这也是事实。争论最多在这一点上进行,看看胜过多少,在那些疾病上胜了,那些疾病上没有胜过。至少在针灸上,西医胜不过中医。那些穴位,实证科学没法去验证的。但是,针灸的有效又是举世承认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医为什么要以实证科学来衡量呢?衡量不出来。可以说不是一个领域的事情。中医的“理性”似乎介于实证科学和“信仰”之间,是理性的一种,但目前还不能用我们已知的理论和思路去好好地认识它。这只能证明我们愚钝,而不是中医落后。
人好不容易有了一种实证科学的方法,就急不可耐地拿来作为万金油,见哪儿抹那儿,以为一定管用。一旦不管用了,就说那被抹了万金油的物什不科学。这是典型的愚昧。而这种愚昧的态度和认识还在进行中,并被冠之以“符合真理”的大帽子。以后见谁戴着这顶大帽子,我就会喊“蠢——货!”
不过,不要以为我反科学。不,不,我一向崇尚科学。这里就有一个区别,区别在于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主义。简单来说,科学主义就是事事拿着实证科学的方法去套,科学精神就是以理性的精神对事物加以推论,对任何结论拿出思考的理路来,并且以独立思维面对任何没有推理的结论和断言。前一种是我反对的,后一种是我推崇的。而科学主义恰恰是反科学精神的,是真正科学的反面。
最后谈谈“到底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看起来与“科学到底是什么?”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我的看法却不一样。“科学到底是什么?”问的是“科学”(实证科学)在一个没有止境的认识范围之内,它到底有多少份量、有多少价值、在思维领域能占有多少比重。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科学在这个问题里,它只是无数种可能认识方式的一种;而“到底什么是科学?”则不是了。这个问题把科学拿来做了一个认识论的标杆,认识问题成了是否符合科学方法的问题。这样东西是科学的吗?不是?需要改变。朝哪里改变?改变得符合科学啊。是科学的?啊,那就是真理了。
乱侃一气,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