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与文明

来源: 深山兰 2009-02-10 09:33: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4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深山兰 ] 在 2009-02-15 07:37:5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攻击性与文明


人类有许多狂妄自大的观念,其中之一就是:人们都乐意把自己看作是宇宙的中心,认为自己不属于自然,而是从自然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高等生物。尽管人类严格的理性很容易否定这个结论,可观测的大量事实也和它相背,但死抱住这个信念的人大有人在。动物学家康罗8226;洛伦兹的《攻击与人性》提供的观测事实和理论为进一步反驳上述那个谬论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康罗8226;洛伦兹是奥地利动物学家。是现代行为学的创始人。他用对动物行为模式的研究而获1953年的医学和生理学的诺贝尔奖。

他的《攻击与人性》是描述什么呢?他在该书的前言开宗明义地说:“这本书的主题是攻击性,是描述人与兽对抗同类分子的战斗本能。”

作者的研究从对鱼缸内的各种鱼的观察事实开始的。他把珊瑚鱼放入鱼缸内,不久后,只剩下最强的一条活着。他观测过水族馆内的热带鱼。工作人员把每一种鱼放入几条。顷刻间,每一种只剩下了一条。不同种属的鱼确能和睦相处。所以结论是:“不可能同时有两条同种属的个体存在小水族馆。”

这个结论很容易使人误解。“在海里,‘同类相斥’的原则可以在不流血的状态下被维持下去,因为败者可以逃离胜者的领域,而且胜者也不会追得很远。但在水族馆中,就没有足够地方可以逃避了。胜者常打死败者,至少它会认定整个水槽是它的领域范围,……”其它物种的动物也是一样的,败者只要表示屈服,胜者几乎没有去杀害败者。在这一点上,人类某些成员的表现是远比兽性还残酷的。

“假如没有同种类的可以出气,它们会找异类为对像。选择那些关系亲近或颜色相似的作为攻击目标。”“鱼类对同类远比对异类更多有攻击行为。”其它的动物也是相似的。

这类攻击行为有什么作用?“攻击性没有传统精神分析学家所想的毁灭本质,而实在是与生俱来,为保存生命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物种个体之间的攻击行为,使之尽可能地分布在可以利用的居处上。

这种攻击行为有几个特点,1,其目的仅使对方屈服为底线,很少杀害对方。

2,这样的攻击行为一定有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抑制机制,否则,幼小的个体无法存活。

老百姓说:“虎毒不食子。”那是老虎对它的幼子的某种的某种反应有抑制攻击的作用。有时其抑制作用失效了,就是母虎把小虎吃了。火鸡的攻击抑制剂是小火鸡的叫声。若把母火鸡“整成”聋子,在它眼前的小火鸡休想活。

3,其攻击行为可用替代物来发泄。

人类的道德作用就像动物的攻击抑制作用,有时它会失效了。

有的民族会在极端独裁的社会压制下,“回归”到野兽的状态,特别是像老鼠的社会。在老鼠的社会里,老鼠是没有个体特征的。它们之间互相辨识是靠同一群体的气味。气味不同就是死敌。在差不多的独裁社会里,“气味”就是独裁者变化不定的所谓“思想”。

而文明的社会是给人们的攻击行为找一个无害的发泄口。大街上的示威,甚至是不太强的“亚暴力”一类行为,是把人的攻击性的力量缓慢释放出来。政治集会上的对某个人物的欢呼其实就是对另一派人物而具有的攻击性的变相释放。

野蛮社会是把人的任何攻击性都压制住,到最后,所有的攻击性加仇恨都一起爆发。秦始皇的社会就是这样灭亡的。其它的独裁社会也差不多有类似的命运。野蛮社会就是“回归”到兽性中去。

该作者对人类似乎有某种乐观的看法。但对人类能否找到控制自己人口无限增长的方法,好像不太乐观。

我们也有类似的看法。


请阅读我的更多博客文章


乱扯十本书:2,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再审视

乱扯十本书:1,凶悍的草原帝国

所有跟帖: 

不错的议论。 -whatisnew-- 给 whatisnew- 发送悄悄话 whatisnew-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09 postreply 16:45:00

有收获!谢谢! -噫嘻- 给 噫嘻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6/2009 postreply 00:01:0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