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安详与快乐---献给茶轩主人及茶客,祝新春快乐,六时吉祥!

来源: NianCaoXi 2008-12-27 09:16:1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08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NianCaoXi ] 在 2008-12-29 19:04:0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转贴)

内心的安详与快乐

作者: 丹增嘉措堪布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普遍认为快乐是存在于外在物质上的,从而引发盲目冲动地去贪恋、去执着追求。不过,追求外在物质所产生的快乐并不可靠。一切外在的物 质,都是虚假的世俗法,它们往往欺骗着我们从眼识(以及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乃至到意识间的感官。那些未证悟的人们,会经常跟着外在物质的假相跑,变 得迷惑彷徨……

我们所处的这个花花世界极具诱惑力,而人们的心也是飘摇不定毫无主见,导致心识被外境物质所控制,极不稳定,变化很大。举个例子来说,回忆自己从童年到现 在的经历,思想认识的更替变化是如此频繁。过去判断为千真万确的事情,现在很多都成了错误的;过去认为是真理的,而现在有许多变成了谬误;过去认为是谬误 的,但现在有许多变成了真理……由于看到如此变化的现像,不禁使人感到,过去和现在的想法的确是不同的,去年和今年的想法也不一定是相同的。不光如此,昨 天和今天的想法,甚至早上与晚上的想法也不一定相同。由此可见,我们已经被心欺骗了多少次呀!诚如佛经中说,“眼耳鼻及舌身意,此等功用非正量,如若感官 皆正量,圣者之道有何用?!”

从无始乃至于今天,外境欺骗了感官,感官欺骗了我们……这一道理就如同西藏谚语所言,“仇人欺骗儿子,儿子欺骗父亲”。因此,不牢靠的基础——感官,依虚假世界所产生的身心感受,是非常不可靠的。

下面我们先从身识——身体的感觉说起。例如,当感到寒冷而难受时,就希望得到热的温暖,稍微享受了一下温暖,就感到舒服。但是,如果时间长了感到十分烦 热,进而身体就难以忍受了——由此可见,从热的温暖所产生的安乐也不是绝对的。再比如,坐久了会感到烦躁,就想出去走走,活动活动,由此会觉得舒服。然 而,走的时间长了,舒服感会消失,又想回去坐坐……所以,依靠外在形式所得来的安乐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假如从热的感觉中得到的舒服是绝对的快乐,那么,即使处在燥热的环境中,也应该感到安乐,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快乐的产生又需 要在某种条件——冷气的加入下才能重新获得。从行走中得到舒服感,就必须以长时间久坐为前提条件……否则,安乐怎有可能产生呢?

如果存在绝对的安乐感,就不应该需要其它条件。因为,其本身自可产生快乐。但是,实际情形不是这样。这种世间的快乐,在龙树菩萨所著的《宝?论》和圣天菩 萨著的《中观四百颂》中都取名为“改变痛苦形式的快乐”。它意思是讲,某种痛苦仅仅是改变了形式,即成为所谓的快乐,其实,它本身并非是真正的快乐。

同样,意识的感觉也是十分不可靠的。例如,从感情方面说,有些年轻人遇到了称心如意的朋友,最初时,对方的每个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可爱且百看不厌,仿佛世 间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集中到了她(他)的身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要是没有了对方,就会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脸上也失去了笑容。和对方在一起的情意绵绵欢 乐幸福,好象用世间所有美妙言辞都无法表达,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但是,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还需要面临许多考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根本不自在,他们 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无法和谐统一的。事实往往是这样,当炽热的感情稍为冷却,而理智战胜感情时,也许你就会发现对方发生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变化。“以前 的人怎么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此时,一看到对方,就心厌情忿。以前依靠对方所产生的快乐,现在则完全被痛苦所取代。因为误会而结合,因为理解而分开。 最终事情到底是否如此,只要问一问那些离了婚的人士就明白了……

的确,我们一般人的心理感受都是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这种变化也是非常迅疾的。所以,凡夫之人不论何时何地,永恒的安祥是难以获得的。如此看来, 我们的心理感觉并不是一牢永固,如果真正的快乐存在于外境当中,那么,用游戏和歌舞的欢乐,对于那些因失去儿女而感到痛苦不堪的父母们来讲,也应该使他们 心生欢喜。但事实上却是恰恰相反的。如果给他们这样做,必然会加剧他们的痛苦,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假使欲令他们快乐,那所必需的首要条件就是先要他们心 情开朗——把心锁打……由此看出,所有的外在事物,仅仅是生起快乐的次要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

人们因为愚昧的缘故,自以为一切快乐都能从外境获得,这种习气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往往极力追求外在物质的欢乐,这有巨大的危险性。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根 本不自在,即便获得了少许快乐,也极易被外境所转,而最终成为痛苦。他们追求外在快乐的行为,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米拉日巴尊者曾说:“内在欢乐尚未得, 外在快乐皆苦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物质方面的进步,与精神方面的发展是十分不平衡的,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在当今社会,竞争局面 与日俱增。为了追逐名利,人们不择手段,争前恐后。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可否认,有的人采用合法与不合法的手段,的确获得了些许成功。这些人的富有 生活,对于弱小贫穷者来说,都是梦所不及的。有的人对他们羡慕不已,会不由自主地蜂拥而上,迎合奉承、谄言献媚……实际上,那些权利与金钱,正如借来之物 一样,你仅可以暂时享用,但并不能永远属于你,对于这个道理又有谁能够知晓呢?

无论拥有多少财富,仍没有满足之时,这是凡夫之人共有的特性。某些已有很高名利地位的人,他们欲望膨胀,对外在物质的贪婪达到了极限,而这种贪欲却永无休 止……在此情况之下,若失去了地位,耗散了财富,那些灾难又接踵而至……这时,以前所有的欢乐幸福都变成了记忆中的痕迹,是再也回不来了,除了能增加自己 的痛苦之外,是毫无益处的。亲朋好友会远离,而围聚在自己身边的人却是相互讥讽责怪,喋喋不休……此时此刻,这个人内心中熊熊燃烧着悔恨之火,所有希望都 变得十分渺茫,最后连活下去的勇气也丧失了。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暂时没有丧失名利地位,但是,他们的心思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考虑着利害得失,一直都被焦虑所 困扰,从而在精神上不断地遭受痛苦的折磨,他们不仅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且在前进过程中愈加感到惶恐不安。他们的内心总觉得如履薄冰,心惊胆颤。虽然尽可 以得到现实生活中的丰富物质享受,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难再出现真正的安祥与恬静。因此,外在物质的快乐并非可靠,它是不健康的快乐。
有人会问,既然这样,是不是我们完全不可以追求外在物质的快乐呢?我想,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期间,完全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是不太现实的,对此我并未加以 否定。我想强调的是,要想获得健康的快乐,必须依靠内心这一主要因素,而外在物质是次要的。所以,一定不要对主要的追求和次要的追求在认识上出错,这是十 分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假如我们以内心为主要目标去追求,由此获得自在的话,那么,即使受到外部世界的干扰与刺激,也不会产生痛苦,而且,自然而然, 就会在人生之路上充满了快乐与幸福。又有人会想,追求内心快乐是否妨碍到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呢?我认为,这不仅没有妨碍,反而是有助益的。假若我们的内心 没有安祥自在,那么,不管外在东西多么美丽漂亮,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假若我们的内心已然悠闲自得,那么,对于外在物质品味,自然会感到快乐。

我们上面所阐明的情况,是针对一般尚未达到高水平的修行者而言,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完全脱离外在物质的快乐。但是,对于高层次的修行者就不同了,他们是 不被外在物质所支配的,完全依靠内心的力量来达到自在洒脱,对于一切都感到纯粹的快乐,从而获得一种安乐三昧。在《父母相会经》中说:“有一种禅定名叫安 乐三摩地,若获得了此种三摩地的大菩萨,他们所感受到的万法皆是快乐的。”这句话在一般人看来,肯定会有些神秘色彩,但是,我们却不应该排除其中真理的存 在。有人会觉得这个道理太过于理想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我认为,美好的理想不能代替现实的快乐,现实的快乐也不一定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只有失望。所以, 过于的乐观与过于的悲观都是错误的。对于我们一般人,要想获得佛与菩萨所具有的快乐,也许还要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内心的快乐不是不 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承受,而不应该是消极地遗弃。

内心的安祥与自在,是真正宗教徒的生活。所有依靠外在欲求的快乐,都是不堪与之相比的。心里的欢乐和外在的欢乐二者的区别用一句比喻来说就是,通过外在的 欲求所得到的欢乐,就如同搔痒而出现的欢乐一样,从内心中获得的欢乐,就如同摆脱瘙痒(皮肤病)之苦的欢乐一样。搔痒从开始到把患处抓伤,尽管觉得很舒 服,可是越抓越难受。与此同理,依赖对世间的欲求所得到的快乐,从开始享受到结束,自以为是快乐,但是实质上并未超越坏苦的范畴。越是享用它,痛苦的感觉 就会越大。反过来讲,摆脱了瘙痒之苦的欢乐,虽然没有瞬间短暂的变化所产生的快感,但是它的本质却是真正的快乐,无论怎样去享受它,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同样,内心的安乐,虽然不是世俗人有染污的零星所现的快乐,然而,它的性质是一种本质的欢乐。无论怎样享用它,都没有丝毫的变化。这就是它的特点。

针对这些情况,龙树菩萨阐述道:“搔痒所出之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享受欲求之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对于世间欲求的快乐(外在的快乐)和内在的安乐两 者之间的差异,无著菩萨进一步讲道:“享用智慧的生活,也就是佛法的生活,那些只靠吃喝、女人和歌舞等所得到的欢乐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为什么呢?依靠 吃喝玩乐等得到的欢乐:是不能遍及全身;这种快乐是依靠外界某种条件产生的,因此,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得到,具有很大局限性;这种快乐在享受中被享受所结 束;这种快乐是产生各种烦恼和痛苦的基础。反之,享用佛法生活所得到的快乐:是遍及全身;是“随心所欲”就能得到的;这种快乐在享受中恒久不被享受所结 束;它不会产生任何烦恼和痛苦。”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快乐的确是有很大区别的。

获得内心真正安乐的人们,无论怎样做,对他们来说都是欢乐的。即便他们缺吃少穿,没有可亲可爱的亲友,也许甚至饱受饥渴与寒风刺骨的折磨,但他们内心仍然是喜洋洋乐融融的。此时,是真正达到了“乐中最殊胜,内心即安祥”的境界。

米拉日巴尊者对他的现状曾这样描述说:“见其住所如兽穴,他人观之心恐慌;见其饭菜如狗食,他人观之胃呕光;见其身体如骷髅,仇敌观之泪满眶;见其内心如 佛陀,如来观之生欢喜”。这个道歌是尊者唱给他自己妹妹听的,我们听了以后,也许尊者的身影会浮现在我们面前,想起当时的情景,就会百感交集。

本来尊者米拉日巴兄妹两人,父母在世时,算得上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因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离开了人间,他们不再拥有自家积累的财 产,亲戚们成了他们的仇人,一家人受尽了苦难。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痛苦折磨之后,尊者米拉日巴不得不离开家乡,与亲爱的母亲生离死别。

多年后,他怀着见一次母亲的愿望回到了家乡,可是母亲已经去世,妹妹也流落他乡。剩下的只有茅草丛生的残墙,愈加令人感到悲伤。后来,他到了山上修行,一直也没有见到妹妹。这次突然见到她,假如他是一般人,心里又有如何的感受呢?

对于妹妹来说,当然内心的痛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母亲在世时,母女俩人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凄惨地死去,留下她孤身一人,流离失所……这些痛苦深深地埋 藏在她的心中,已经有许多年了,一直没有找到能够倾吐心里话的人,这次终于遇到了!可叹的是,这位哥哥已经不象个人样,而象个山中的野兽。他的身上长满了 绿毛,眼睛凹陷,瘦骨嶙峋,手脚都象是快要断了似的。她看到这个样子,心里充满无限悲伤。她哭泣着对尊者说:“哥哥,阿妈是想念着你而悲惨去世的,除了我 以外,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人。后来,我无法在家里继续呆下去,只好到处漂泊流浪。我不知道哥哥你是死是活,我想要是哥哥你没有死的话,你肯定活得会比较好。 可是,我见到的你怎么是这副样子呢?而我的情况就是你眼里所见到的。象我们兄妹俩这么苦的人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说完,呼喊着父母的名字大哭起 来……本来非常安静的岩洞里,突然间,尊者米拉日巴的道歌声和妹妹的哭声交织在一起,就象是在表演一场相聚无常的悲剧。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世俗人和修行者面对痛苦的态度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修行者对待痛苦的洒脱风范。

内心得到大自在的修行者,无论遇到什么境遇,都不会受其挟制和役使,就象尊者米拉日巴一样,他是我们真正追求解脱的所有修行者的楷模,他的一生是辉煌的历 程。对于这样的一位勇敢者,无论是什么样的痛苦和伤害,都无所畏惧。在这种修行者的人生旅途上,内心永远是安乐的。他们实现了永久的理想,而对于世间任何 快乐都无所羡慕,从而,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如尊者米拉日巴所说:

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

抛弃傲慢嫉妒获安乐,

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

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

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

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

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

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我们在阅读了这些大成就者的传记后,会油然生起猛烈的信心。的确如此,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殊胜安乐。这样看来,大成就者们所得到的快乐,以及实现人生的价 值,是远远高于世俗快乐和世俗人生标准的。我们应该树立远大而高尚的目标,去努力追求殊胜永恒的安乐。这样的究竟安乐是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之中的,若能了 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祥,死亦安祥”了……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阅读此书的有缘者:

了悟自性光明大圆满!

人生之路安乐得解脱!

吉祥圆满!

所有跟帖: 

吉祥!藏族人非常崇尚纯朴。我小时有藏族朋友,他们真心向善。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58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0:10:15

回复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626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1:05:42

中国中国佛学院招生最低学位要求是大学本科。难怪大家觉得佛学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216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1:24:35

同意。另外佛法分正法像法末法时期,佛法衰微跟此也有关 -squirrel_6- 给 squirrel_6 发送悄悄话 squirrel_6 的博客首页 (114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1:55:44

这指佛法的法运,不是人世的末法期,别紧张:) -squirrel_6- 给 squirrel_6 发送悄悄话 squirrel_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3:01:41

所以我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时代的趋势非几个人能扭转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3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2:51:27

非常同意:) -squirrel_6- 给 squirrel_6 发送悄悄话 squirrel_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2:59:42

请你阐述一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是什么,好吗? -一言随想- 给 一言随想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9:25:37

熊给自己的定位也是这样。骨头里的悲观,日常待人行事乐观,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26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9:38:55

接着熊的话解释几句。骨头里的悲观是指我对人类的精神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526 bytes) () 12/28/2008 postreply 12:44:06

理解你的意思。钱钟书曾说过,他对人类悲观,但对个人乐观。 -碧薇- 给 碧薇 发送悄悄话 碧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9/2008 postreply 19:25:55

其实,佛法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学问,纵然不识字,也能领悟佛法。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517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2:05:21

最有名的例子可能就是不识字的六祖惠能了 -squirrel_6- 给 squirrel_6 发送悄悄话 squirrel_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3:11:30

如是。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78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3:45:45

这样看来我还是有点悟性的,我总觉得去庙里打坐只是形式,是帮助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8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4:47:17

学习啦。全是新东西,用上网时间学习,教.学.乐全有了。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1:49:40

谢谢转帖!即使不是修行者和教徒,经常读读这样的文章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154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1:17:18

不客气。您所言极是。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1:28:17

拜读了~~藏传密宗很严格,常人修行不易。 -squirrel_6- 给 squirrel_6 发送悄悄话 squirrel_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1:59:13

禅宗一法,始于“拈花微笑” , 是大乘佛教。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1136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2:46:03

回复:李叔同入得是律宗.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2:54:46

弘一法师所学很广,以持律闻名,最高成就在律宗 -squirrel_6- 给 squirrel_6 发送悄悄话 squirrel_6 的博客首页 (5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2:58:05

不客气。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52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3:24:11

你看这里的网友多么喜欢你搬来的砖,心向佛或基督的大有人在,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92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5:03:44

那是大家的慧根的作用。也许是看多了杏红桃焉,偶闻一下莲华的淡香。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5:23:17

莲花香味虽淡但很持久.荷花淡定,持久,自在(不理它花开谢),美丽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5:44:06

喜欢这样的文章,谢谢。 -洁心- 给 洁心 发送悄悄话 洁心 的博客首页 (369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4:34:42

向楼上所有人请教:这个coping应该怎样翻译?谢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4:39:46

搞定可能最接近.这种搞定是醍醐灌顶或盖棺定论式的解决.谢谢新新!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5:00:07

也来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洁心- 给 洁心 发送悄悄话 洁心 的博客首页 (1092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6:07:50

从具体事物的处理到态度的延伸,MM的心大而化之,正是“洁”。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8:06:55

(供参考)禅者对解决问题的态度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6:14:36

回复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204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5:57:19

谢谢介绍,学习了。 -挥一挥手- 给 挥一挥手 发送悄悄话 挥一挥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4:54:27

不客气。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5:02:01

顶顶顶!这样的砖请多多搬来,谢谢! -崴脚的高跟鞋- 给 崴脚的高跟鞋 发送悄悄话 崴脚的高跟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5:52:06

不客气。我会在您们吃够山珍海味之后,偶尔弄点白菜萝卜汤。 -NianCaoXi- 给 NianCaoXi 发送悄悄话 NianCaoXi 的博客首页 (85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6:07:48

风花雪月怡情,白菜萝卜养心。情难免起伏,心却是永恒! -崴脚的高跟鞋- 给 崴脚的高跟鞋 发送悄悄话 崴脚的高跟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6:35:43

说得真好!脚崴了,心正怡然。。。永恒。 -yymimmo.- 给 yymimmo. 发送悄悄话 yymimm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08 postreply 18:04:33

回复:顶顶顶!这样的砖请多多搬来,谢谢! -enterprise- 给 enterprise 发送悄悄话 (64 bytes) () 12/28/2008 postreply 17:59:50

好一个心无挂碍是永恒!谢谢指点! -崴脚的高跟鞋- 给 崴脚的高跟鞋 发送悄悄话 崴脚的高跟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08 postreply 18:23:3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