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三兄弟的遗嘱都写些啥

本帖于 2007-11-17 21:44:3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鲁迅三兄弟的遗嘱都写些啥

周氏兄弟,鲁迅、周作人和周建人同属社会名流,他们的人生观虽不一致,但对死

后就会“速朽”的想法却完全一样。

鲁迅: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鲁迅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生前,他立下遗言:

  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

、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

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

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

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

量。”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早在70多年前就离开了人间,但他的遗言,却

一直在吸引着人们注意,启迪着人们思考。

  除了“丧事简办”、“忘掉悲伤”之外,和其他许多过世的名人相比,鲁迅的

遗言有三个独到之处:

  其一是“重朋友”。鲁迅明确表示,“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领导的

不收,下属的不收,同事的不收,街坊的不收,对手的更不收。但对于朋友,却可

以“不在此例”。可见,鲁迅把友情看的是多么纯洁和真诚。

  其二,“不忘战斗”。即将离开人间的时候,他还一再嘱咐后人,“万不可去

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说明,鲁迅对“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非常深恶痛

绝,即便到死,也要痛骂一声。

  其三,“警惕诱惑”。鲁迅说:“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应许你

升官,应许你发财,应许你忠诚,应许你快乐,其背后都是想从你手里得到什么。

正如《战国策》中所说:“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权

交者,权倾而亲离。”

周作人:吾死后即付火葬

  80岁的周作人1965年4月26日自知将不起,也立下遗嘱:“余今年已整80岁,死

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

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神话》

为50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逾二年,周作人身故,时为1967年5月6日。

  一个人能活到80岁,的确是一件幸事,所以周作人也就“死无遗恨”。而且对

于即将到来的死,他非常地理智和平和。因为他明白,人死就是“声消迹灭”。无

论你怕也好,惧也好,恋恋不舍也好,该到来的时候,这一天终归会到来。

  周作人的文章,近几年我读过不少。写的大都很有人情味,并不像他自己说的

那样“无足称道”。只可惜,那部《希腊神话》,我至今还没有读过,也就不能算

是一个“识者”了。

周建人:身后丧事要从简

  周氏三兄弟中最小的周建人,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他在三兄弟中是职务

最高的,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也是寿命最长的,活到96岁

。他的遗嘱是:“我身后的丧事要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习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金很宝贵,时间也很宝贵,不能因为办丧事花国家的钱,

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

学院供医生做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海里去。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骨灰就是

这样处理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他的彻底革命精神。”

  周建人的遗嘱,明显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同,所以就

站在更高的角度,以便体现马克思主义者的“彻底革命精神”。

[img]http://50.cidu.net/bbs/UploadFile/2007-6/200761711333399138.jpg[/img]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