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好汉为什么不近女色? [转帖]

本帖于 2007-11-10 08:19:3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水浒中的好汉为什么不近女色? [转帖]

中学时代就读了《水浒传》,当时只欣赏那些打斗的情节,欣赏梁山好汉的哥们义气,现在再读《水浒传》,觉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似乎可以用“义气、杀人、偷情、禁欲”这八个字来高度概括。
  对于前三种思想比较好理解,可是,我费解的是,水浒中不少好汉为什么不娶老婆,像鲁智深、武松、李逵、晁盖、公孙胜、吴用、王进等人。
  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对此更为看重,但在《水浒传》中,那些好汉们似乎并未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难道那个时代就已经时髦“单身贵族”?
  还有一种情况也使我纳闷,据说古时候人提倡早婚早育,没有特殊情况,男女人一般在十五六岁就结婚。但《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物却非如此,名气较大有林冲、卢俊义等,他们结婚都很晚。林冲在写给妻子的休书上写到:“自蒙泰山错受,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也就说,林冲三十二岁左右才与林娘子结的婚。又像玉麒麟卢俊义,他是有名的财主,长的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材,按道理讨个老婆不在话下,可是,他也结婚很晚,若按书中的说法:“年方三十二岁,贾氏嫁给他五载”,也就是说,卢俊义在二十七岁时方才结婚成家。难道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提倡晚婚?
  很显然,我上面的两种设想都是非常荒堂的,那个时代既没有“单身贵族”这一说,也不提倡晚婚。那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禁欲思想呢?有一篇文章对此给了不错的答案。
  在我国古代,影响最深的是儒道释三教,都有禁欲思想的成分。而且所禁的首要的就是“淫欲”,所谓“万恶淫为首”,尤其是练武之人,对终身不娶的童子之身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水浒传》中常流露出对“处男”的敬慕之情,比如书中用“相貌堂堂强壮士,未侵女色少年郎”来形容这些处男。尤其是那些练武修道之人,以不近女色为第一要旨,不但用来表现一个人性格,还以此来决定一个人的角色,所以在书中经常用好色来形容一些反面人物,如蒋门神、西门庆等人。
  
  “万恶淫为首”,不但江湖上这样认为,就连佛门也是这样。鲁智深在五台山喝酒吃肉,大闹禅堂,后来又杀人放火,但智真长老却说他有佛性,比其他不喝酒吃肉的众僧都有前途,可以成正果。这绝不是因为赵员外送了礼的缘故,而是智真长老见智深虽然吃些酒肉,杀人打人,却并无“淫欲”之念,仅此一点,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像潘巧云的奸夫和尚裴如海也是犯了“淫戒”,虽然以现在的观念来看,对社会的危害性不高,但在当时却成了人人痛恨的贼秃。
  正是有这种风气,梁山的众好汉们都以不近女色为荣,他们要留下过剩的精力,喝酒吃肉,打人杀人。像戴宗向罗真人介绍李逵的好处时就特别提到一条,说李逵“并无淫欲邪心”。确实,李逵对女性有一种强烈的排斥感,他见宋江到东京和李师师吃酒,就非常气愤,大动肝火,与宋江大闹了一场。后来又认为宋江抢了人家的女儿,勃然大怒,一贯信服“宋哥哥”的他居然抡了大斧要砍宋江。
  以上所有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施耐庵是在有意宣扬禁欲主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