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西游记》…任我行 [乱弹《笑傲》之二 ]

本帖于 2007-10-27 08:01:2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笑傲江湖…《西游记》…任我行 [乱弹《笑傲》之二 ]

南窗寄傲生《读金庸小说札记》:“〈西游记〉第九回写渔樵对答,渔翁张稍作〈西江月〉有:‘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则金庸这部小说书名赫然就在其中,可见并不是金庸杜撰。”

而在《西游记》第二十二回,记载了沙和尚的诗歌体口述自传:“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

二者齐观,则《笑傲江湖》的书名与‘任我行’的名讳,皆完整的见于《西游》一书。

金庸读《西游》,据他自言,是在“小时候”,感觉大约在八九岁年纪,到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中,金庸又让韦小宝与双儿聊起了《西游》故事,可以说:金庸对《西游记》的爱好、阅读贯彻终生。

金庸天生一种“对于严守纪律感到痛苦的独往独来我行我素的自由散漫性格”(《探求一个灿烂世纪》),认为“且自逍遥没人管”是人生至大的欢乐,,应该会喜好《西游》,而‘笑傲江湖’‘任我行’这样的语汇,对这种个性的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魅惑力。

因此,我认为:“笑傲江湖”“任我行”皆取自《西游记》,大有可能,但非绝对一定。

“善未易明,理未易察”,我对金庸小说情节与名物的解读,提出了某一种可能性,自知仅仅是一种猜测,,未尝妄自尊大到认定其必为不刊之论,却也不敢妄自菲薄承认一定错谬。

天下事,难言哉!最有可能的,往往最不可能,而最不可能的,也可能最可能。

《孟子》中齐宣王给孟子下的考语是:“‘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而《论语》中的孔子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二者连读,胡解孔孟:忖度他人的用心,而断以己意,虽圣人不免,且优为之,只是切不可自信太过,自以为天纵英明,自己的猜测再正确不过。

对金庸的解读,我自知未必准确,但有些朋友貌似掌握了绝对真理,认为它们绝对、一定、百分之250不符合金庸本意,我也只好一笑置之。

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将自己装扮成金庸或其他任何作家的唯一指定代言人以及预备役的转世灵童,都是极端可笑的。

还有一种说法:“要真想这么多,那金庸写小说时岂不要累死?!”

我算‘三乘以七’这样的数学题,可以不过脑子,张口就来,不会‘累死’的。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是金庸作品的老读者了,我想:他解决那些数学难题,应该不至于‘累死’吧?因为陈先生对微积分,或许就像我对‘乘法口诀表’一样熟悉。

人的天赋才分、人生阅历、知识储备,可能不尽等同。

此为题外话。

刘国重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uguozhong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