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的是否应有两种视角
呵呵,关于袭人。肯定要写个东西的,不过现在忙着写王安石,又不想把袭人写的太仓促,放放再说吧。
我有个看法,那就是读一个作品里的人物,应该有两个视角,一个是从作者的视角来看,一个是从读者的视角来看。
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作品,从读者的视角和从作者的视角来看,效果应该相差不大。比如金瓶梅里的西门大官人,作者讨厌他,读者基本也会讨厌他。
但红楼梦则不然。
我以为,在红楼梦中,作者视角和读者的视角差别应该是很明显的。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全书没有一个明显的结尾,一是因为红楼梦的写实性太强。
曹雪芹就像是一个高级摄影师,把他或者他老爸所经历过的人事是非清晰而生动的记录了下来。他自己有一个拍摄的角度,他虽然很少做评论,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好恶。我们读者也有一个欣赏的角度,我们在看了他拍的影片以后,也对其中的人物有自己的好恶。而这两个角度,在红楼梦中,往往表现的不重合。
袭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以为曹雪芹眼中有一个袭人,那也只是他自己理解的袭人,但因为他是写实的,把袭人的个性品行记录的很全面,所以,我们也对袭人有一个自己的理解。这两种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从这方面来说,曹雪芹也只是一个读者,只不过我们读的是书,他读的是生活。
如果袭人这个形象是曹雪芹凭空捏造出来的,就不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了。
我以为作为作者,曹雪芹是讨厌袭人的,所以会有暗贬。
作为读者,我明知作者是讨厌袭人的,但我仍然相对喜欢袭人,原因就是曹雪芹真实记录下来的这个袭人,自有其令人喜欢的一面。只不过曹公不太喜欢而已。
我喜欢袭人,当然与她的奴性无关。春温在这里没有体现出对袭人奴性的基本同情,我以为是错误的。袭人自己并不想做奴隶。
至于袭人进言,我会在写袭人时详加分析,我以为袭人没错。
日后嫁给蒋玉菡了,眼中当然应该只有一个蒋玉菡了。草亭是希望她嫁了蒋玉菡心里还想着贾宝玉吧。那袭人还成了什么人了。站在宝玉立场的人,都希望袭人纵然嫁了,也应该悲悲戚戚,形销骨立,最好悲痛而死。
Nop! 非常不愿看到这种写法。
情已逝,人将老,何事流连?
读红楼梦的是否应有两种视角
本帖于 2007-10-24 16:10:4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