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磊,陕西人,四十岁,香港电影发烧友,文字记录者。新浪博客《39度香港电影 沐鱼》
==================================
“楚原,你根本不懂电影艺术,你根本不适合拍电影!”
在当年的邵氏电影公司,“六婶”方逸华应该有过不少刻薄寡情的言辞。
不过这段她讲给楚原听的话,估计是方小姐直到终老都最后悔的一句。
因为这个她口中不懂电影、不适合拍电影的人,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精神奖与终身成就奖的香港电影人。
因为在那个叫做“东方好莱坞”的地方,没有人会否认楚原是电影巨匠、一代宗师。
2022年2月21日,这位香港电影界的泰山北斗在香港病逝,享年87岁。
“将一个终身成就奖,奖给一个终生没有成就的楚原,你们就是硬生生逼我讲出——受之有愧!”
2018年的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楚原在颁奖台上以这样一段极其自谦的话作为了自己的开场白。
老人家一句“终生没有成就”,颁奖台下所有的那些大导演、大明星,都不再有任何光环。
他23岁成为华语电影最年轻的导演,三年后,已经拍出了香港影史最重要的写实作品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的《龙沐香》、《爱奴》让奇情武侠片自成一派,《七十二家房客》又让几乎消亡的粤语片起死回生。
他是古龙武侠小说改编电影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导演;甚至作为演员,他在多部成龙电影中亦正亦邪的表演都是后辈的教科书。
《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也许有人熟悉楚原的导演作品。
《警察故事》、《霹雳火》,也许有人熟悉楚原的荧幕角色。
但是对于这位从影将近半个世纪、见证了无数香江电影往事的导演,还有太多传奇值得我们追忆。
1934年农历9月1日,粤剧名伶张活游的长子张宝坚在广州妇孺医院出生。
这位“八和粤剧学院”出身的戏曲名伶当时应该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踏入电影圈,而且会与吴楚帆、张瑛、李清并称为“粤语片四大小生”。
不过张活游应该更想不到,即使自己后来还有中联电影二十一股东之一、华南影联的发起人之一这样的身份与成就。
他这个后来艺名叫楚原的儿子,还是在电影圈远远超过了自己。
“我对电影的兴趣,当然有一部分是受了爸爸职业的影响,那时每当暑假、寒假,我都会入片场流连。”
因为父亲的工作,楚原对电影自然比旁人要多些了解和兴趣,不过他还是坦言,自己真正开始迷恋电影,还是因为桑弧导演的《哀乐中年》。
这部影片让他意识到电影可以表达很多东西,自此他才产生了从影的想法。
然而尽管喜欢电影,但入读中山大学后,因为学校没有电影专业,楚原就进入化学系就读。
好在当时自觉读书还算轻松,他就利用课余阅读了大量苏联电影理论书籍。
这段经历,其实就可以解释他获得“终身成就奖”时,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并不算什么意外。
楚原第一次参与电影制作,是1954年客串吴回导演的《芸娘》。当时他放暑假回到香港,睡到半夜突然被人叫到片场,穿了一套西装出去站了会,就已经可以收工。
第一次上镜稀里糊涂,真正入行电影圈其实也非常突然。大二时,楚原患上胃溃疡停学一年赴港就医。
病休期间,吴回导演一句话,他就开始跟着这位世伯做助理导演,自此再也没有离开电影圈。
副导演、编剧,艺名楚原、笔名秦雨,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开始,甚至上位导演对于楚原来说都不需要多久。
1956年,他在担任《勾魂使者》的副导演时,还会紧张到手抖;第二年,他已经受邀与秦剑联合执导了《血染相思谷》。
“全中国只有我和岳枫是23岁当导演的。”楚原后来多次这样骄傲的说过。1959年,他已经作为独立编导拍摄了影片《湖畔草》。
尽管这部电影当时并无多大影响力,不过影片的女主演南红,却成为后来他相伴终身的太太。
1960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既是楚原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与父亲合作。
他身兼编、导、演一身,而父亲张活游即是主演,也是出品方“山联电影”的股东。
这部电影之后,他以一系列文艺片奠定了自己在当时的导演地位,并且在老东家“光艺公司”的支持下,与妻子南红成立了“玫瑰电影公司”。
楚原的代表作之一《黑玫瑰》系列,就出自当时他们夫妇合組的这家电影公司。《六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
“本片很可能是楚原的奇情动作片中成绩最佳的一部。它最突出的地方,是把中国传统的武侠与西方的侦探斗智类型成份结合,而且富有民间色彩。”
“1968、69年时,粤语片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楚原后来这样感慨过六十年代末粤语片的处境。
1970年,随着粤语片无戏可拍,楚原应邀加入“国泰公司”开始拍摄国语片。他的第一部武侠片《龙沐香》,就出自“国泰”时期。
然而用他后来的话说,这家公司“既没有生意头脑、也没有艺术头脑”。两年四部戏之后,在导演易文的相邀下,楚原加入邵氏。
“我在邵氏也算运气好了,刚进去便捡到一部《火併》来拍,这是罗维拍了一小部分就没有再拍的影片,共有六个大卡司。”
1971年的《火併》是楚原在邵氏的第一部电影,然而他是顶班罗维导演来拍。影片完成后,尽管邵逸夫非常欣赏,但票房却并不理想。
不过此后的两年楚原却是在邵氏出尽了风头,无论是1972年《爱奴》,还是次年的《七十二家房客》,都是楚原、包括港产片的代表作品。
“《爱奴》最主要是剧本好,因此能给予我很多讯息和灵感,发挥也较好。”
楚原后来在谈到这部电影时,总是将影片的成功归功于邱刚健的剧本、以及两位主演何莉莉与贝蒂。
然而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剧本只是邵氏无人接手的“存货”,主演贝蒂更是几乎没什么表演经验的新人。
“《七十二家房客》成功的不是我,而是原来的舞台剧剧本。我不过是当时灵感到把它和香港当年的情况结合而已。”
对于这部击败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一举刷新香港票房纪录的《七十二家房客》,楚原还是将功劳给了之前的舞台剧剧本。
不过即便这样,还是不能否认,他提出的在邵氏群星的基础上,首次邀请无线《欢乐今宵》
的艺员合演,才是影片超预期大获成功的另一主因。
而且《七十二家房客》本来是国语片,是楚原坚持用粤语对白,邵逸夫想了一个晚上才答应下来。
“全世界电视拍过的戏,你再拍电影都不会赚钱。”当年的邵逸夫有过这样一个观点。
不过对此楚原并不认可,结果在《七十二家房客》之后,他“一意孤行”的几部电影都票房失败,以至楚原一度九个月无戏可拍。无奈之下,他决定重新选择拍回武侠片。
后来楚原在获颁“终身成就奖”之后提及的伤心往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当时他想拍金庸或者古龙的武侠小说,结果每次都被邵逸夫否决。
“一次我应该是送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剧本给老板,他说我的剧本好、分场好,但这些戏不卖钱,总之还是那几句,我听到没了心机。”
楚原后来这样回忆过当时的情形,不过这一次有倪匡出面帮腔,他说古龙新写了《流星•蝴蝶•剑》非常的好,结果邵逸夫有了兴趣让他写剧本给楚原。
对于倪匡的剧本,邵逸夫当年还是非常信任,然而这部戏虽然最后编剧署名是倪匡,但其实楚原自己做了大量修改,结果这次冒险一举成功。
《流星•蝴蝶•剑》在台湾大破纪录之后,楚原也在邵氏开启了自己的“古龙武侠片时代”,当时只要他提出的古龙作品邵逸夫都会顺利通过。
不过对于后期的不少作品,楚原后来坦言自己拍的太闷已经都是“看在钱的份上”。他甚至说过《多情剑客无情剑》、《英雄无泪》“其实已经很烂了”。
至于在自己众多的“古龙电影”中他最喜欢的作品,也许很多人会意外,这部电影是《白玉老虎》。
“坦白的说,我出来之后真的OUT了,所以拍的戏都是失败的居多。直到《大丈夫日记》徐克帮了我一把,才拍过一部较为卖座的戏。”
1985年,邵氏卖出全部院线后,楚原也随之离开效力近15年的邵氏公司。然而无论年龄还是思路,他面对一班新成名的导演确实已经不及。
1990年,在拍摄了周星驰主演的《小偷阿星》等三部电影后,楚原正式结束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不过作为一个1954年就开始在大荧幕表演的老戏骨,楚原还是继续了自己的电影生涯,直到出演完2001年杨千嬅主演的《玉女添丁》,才彻底息影。
1998年,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作为导演及演员身份的代表性人物,楚原获得了“专业
精神奖”。
20年后,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为表彰他为香港电影业的贡献,楚原获颁了“终身成就奖”。
纵观香港影坛,迄今为止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仅有楚原一人。
“人生这两个字,就是欢声、泪影四个字砌成,没什么奇怪。任何人无论你昨日多风光、多失意,明日天光一样要起身继续做一个人生活下去,明天总比昨天好,这个就是人生!”
当年的金像奖颁奖礼,楚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做电影,他已经是高山仰止,而做人亦然。
一路走好楚原导演!万水千山本独行,何须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