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ay, 1944 年 6 月 6 日上午,作为诺曼底登陆作战的一部分,美国陆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
约翰米勒上尉带领他的第二游骑兵营C连队炮火中抢滩。冰冷的海水,沉默的士兵们,就连观众也如临其境,剧场里鸦雀无声。随之而来的是呼啸的弹片,火光,飞溅的鲜血与破碎的肢体。死去的士兵纷纷倒下,其他战士继续冲锋。我在这样的开场中,就象被钉在座椅中,睁着眼睛,忘记了呼吸,内心随着枪炮的震响,火光的闪耀 - 翻滚,搅动。
战争开场镜头结束后,华盛顿特区作战总部的工作人员获悉,第 101 空降师的詹姆斯莱恩失踪,并被认定为四兄弟的最后幸存者。乔治马歇尔将军命令找到莱恩并将其安全送回家。就这样,电影正式开始进入正题 - 拯救最后一个莱恩兄弟,空降兵詹姆士莱恩。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能理解,每场战争的发生都是无数因素促成,而非简单一个战争狂人发动。也就是说内中有许多必然和不得已。而这次拯救行动则张示了人性的善良的一面。人性的光辉压倒了战争的残酷,电影也就在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良的纠缠中跌宕进行。
这一拯救行动的使命就落在了步兵连长约翰米勒和他挑选的战友身上 - 战前是一名教师约翰·米勒 上尉,有点懦弱的翻译蒂莫西厄本下士,米勒中尉最忠实的下属迈克霍瓦特中士,狙击手丹尼尔杰克逊,坚持到最后活下来的列兵李察莱宾,善良淳厚的欧文韦德军医,犹太人列兵斯坦利梅利。
小分队队一路上经历了几场战斗。其中一次有一座墙倒了,两边对峙,一边半是美军,另一边是德军,双方都让对方放下枪。这时可以看到,两边的人都紧张地发抖,最后是美军先开枪了。
经过种种周折,终于在经过一片草地,打掉一个了一辆德军坦克后找到了詹姆士莱恩。但是,此时的莱恩不愿意离开,因为他的连队在执行守桥任务。这也就进入了电影的尾声。
约翰米勒的搜寻小分队幸存成员决定留下一起守桥。经过一番激战,最后当德国人接近这座桥时,美国 P-51 野马战斗机、谢尔曼坦克和增援步兵到来并消灭了德军。
在临死之际,米勒告诉莱恩其他人为了让他能够幸存而做出了牺牲。在电影开始,现已年迈的莱恩前往阿灵顿国家公墓扫墓,而墓正是米勒的。莱恩对米勒和他的手下做出的牺牲表示感谢,向米勒的墓碑致敬。
在我眼中,这是最好的战争片,没有之一。但这部电影我只看过一遍,因为多年之后还历历在目,每当想起还会泪盈满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