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篇《中国诗歌艺术概述>>,确实是一篇非常粗线条的综述性的文章.
它论述了如下几点:
1. 传统诗词 曾代表中国文学精萃.
2. 政治领袖题诗 的风尚
3. 因人捧诗 因人禁诗 的民族不幸
4. 鲍戈诗篇介绍
5. 诗人的政治局限性
主要是介绍诗歌的现实状况, 而不是诗歌本身的内涵. 所以是从不同角度来阐述某一种观点. 如果一篇文章, 在短短的的篇幅下, 能给人以些许知识(介绍性, 或学术性), 就不失为一篇有可读性的文章.
我以为, 其中一段 有关” 七言律诗格律甚严,是最难写的诗体”深有同感.
. 以及李白, 杜甫, 和现代鲍戈的七律比教: ” 杜诗抓住了李白的“佯狂”,鲍诗则抓住了老作家王若望心中的忧愤。两者都跳出了酬和诗的惯常程式,格调清新脱俗。相比之下,鲍诗尤佳……, 觉得还算是开卷有益的.
你的也谈诗写得不错. 写出了一个诗歌爱好者的真实感受. 情感是诗词的源泉和灵魂. 很赞同.
另外, 你的那篇《澎湖湾》 心中的老校园, 如果作为现代体的诗还是很不错的, 但若把它当词对待, 无论从格式和韵律, 就很不一样了. 并且, 《澎湖湾》并不是一个词牌. 唐诗宋词中的每一个词牌(如你提到的蝶恋花), 都是有严格的格式和平仄韵脚的.
这里列出几种仅供参考:
【蝶恋花】词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风流子】(一)
平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平仄(韵),
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韵)。
【风流子】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平仄平平(韵)。
【桂枝香】
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中平(句)中中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句)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豆)中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句)中平中仄(句)仄平平仄(韵)
仄仄中(豆)平平仄仄(韵)
仄中中平中(句)中中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句)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中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句)中平中仄(句)仄平平仄(韵)
【浣溪沙】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浪淘沙近】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菩萨蛮】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叶仄)
中仄仄平平(换平韵)
中平中仄平(叶平)
中平平仄仄(再换仄韵)
中仄平平仄(叶仄)
中仄仄平平(三换平韵)
中平中仄平(叶平)
【七绝】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或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或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或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七律】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或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或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或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沁园春】
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仄仄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中仄(句)仄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句)仄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