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随笔]关公为什么要读春秋

来源: 鬼雨 2007-08-13 15:12:2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5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鬼雨 ] 在 2007-08-15 07:16:3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读《左传》是因为我对自己这十几年来的读书习惯不太满意,好多书只是泛泛而过当然,我并不是需要每本书都这样。但这是我这段时间来,想对中国的古籍经典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归纳,以疏通我杂乱无章的大脑。想看看圣人之言的魅力。可读书的过程中,却有了新的想法。和原来不深究的时候,确实有了改变。
  选择《左传》因为它首先是一部史书,其次,它又是儒家的经典,都说《左传》微言大义,在简单的事情中,蕴涵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读史确实是我的所爱。我也想看看它是如何的⒀源笠宓摹?br>  刚开始时,特别是第一章,确实又这种感觉。因为,这一章是我以前读《左传》记得最清楚的地方,也是最认同的章节。可是越到后面,我和左丘明的想法,以及他笔下的一些人物的评价,开始有了很大的出入。
  这我想起了一个人,关公月下读春秋。关公是什么人?古圣人啊,他的美名就是在儒家思想中传出来的,看,忠义的关公平日里看的书,是我儒家的经典,《左传》,我儒家的思想是正确的吧。我在想也许我以前也被这句话迷惑了。
  关公读春秋是真的被儒家的思想所吸引吗?
  清太宗皇太极用兵如神,传说,他的兵法就是学的一本书《三国演义》,一本对历史改编的小说里,隐藏着足以逐鹿天下的旷世兵法。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群雄争霸,战乱迭起。各路英雄各显神通,良将英雄层出不穷,奇谋怪招让人拍案叫绝。关公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可关公是读不到《三国演义》的。他读《左传》也许另有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著名的乱世,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才是最关键的。关羽和刘备打天下的时候,开始一直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到处逃难。关羽在三国初期,只是一员猛将,并没有显示出多少帅才。也许是没有机会。可刘备用关羽,也只是用其勇猛过人,也未见其谋啊。关羽读月下读春秋是在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那时,他正在拼命逃亡啊。读春秋并不见得就是在学习儒家的思想,更大的可能性是他在恶补自己的兵法。春秋时代,兵家的许多思想都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这个时代,比三国的动乱和对权谋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经典的战役和计谋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更可以说是一本可以与《三国演义》相媲美的兵书实例分析的著作。和平年代的我读<<左传>>都不知不觉的陷入到对政治权谋的学习之中,更何况是寄身锋刃的关公。要知道,现在政治对我来说,远不如一首诗来的动人。此时,学习儒家的所谓仁义治国,是不是不太合时宜。关公确是一个好学之人,目光也相当远大。他也学在逃亡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总结过去的得失与成败。他发觉了自己的谋划方面的不足,就象是后代清太宗皇太极一样,通过最简单的实例学习,来增强自己的战斗力。
  后来,诸葛亮出现后,对关公的帮助是显著的,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对象,所以关公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才有了关公独守荆州,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
  如果关公是仰慕儒家的仁义思想,史书上应该记载他的一些仁义之举。可并没有发现多少。和儒家相关的一点,只是关公讲义气,忠义为先。儒家也是利用他的忠义才把他奉为神。而且,关公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儒家书籍,如<<论语>>,为什么偏偏是<<左传>>.
  而且,关公用兵如神,可政治远见还是不行。就是他对东吴孙权的不尊敬,破坏了两家本来就脆弱的联盟。他对春秋的理解不深刻,由此可见,他把对<<左传>>的利用,完全都用在用兵之上了。大方向,他并不注意,他认为是他大哥刘备的事情。所以最后才有走麦城的惨败。
  因为关公在民间的声望极高,所以儒教就把他作为一个典范,利用史书上的一句“关公月下读春秋”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老百姓们也就受了蒙蔽,认为关圣人读的书,是好书,儒教是好东西,也就盲从了。殊不知,关公读春秋是为了学习兵法,杀人掠地。
  此事无论我分析的对错,对我都是一个教训,读书不可盲从,还是要多想一想。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