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书名初探
1、疑题
《碧血剑》是金庸先生第二部作品,书中并没一把唤作“碧血剑”的宝剑,只
有一把主人公袁承志使用的金蛇剑,第二版写道剑上有碧绿血痕,但作为《碧血剑
》书名的由来,似乎与此无干。
2、金蛇剑
此剑在书中的出没痕迹:
袁承志作为忠良之后,辗转来到华山学艺,在华山顶上十多载,他尽得两大当
世高人的绝技,恩师“神剑仙猿”穆人清的本门武功,混元功内家心法、剑法、拳
法掌法,“千变万劫”老道木桑的轻功、暗器功夫。
他十三岁上为救猩猩小乖,无意发现金蛇郎君毕命山洞,发现金蛇剑,“这十
六字之旁,有个剑柄凸出在石壁之上,似是一把剑插入了石壁,直至剑柄。他好奇
心起,握住剑柄向外一拔,却是纹丝不动,竟似铸在石里一般。”
时隔七八年,袁承志神功初成,在华山家门里头却因大意差点遭人暗算,于是
想起《金蛇秘笈》来。他领会金蛇郎君的身法、剑法时想不通,入洞寻找答案,此
时的袁承志轻易地拔出剑来,“矫矫金蛇剑”再度现世:“突然之间,全身凉飕飕
地只感寒气逼人,只见那剑形状甚是奇特,与先前所见的金蛇锥依稀相似,整柄剑
就如是一条蛇盘曲而成,蛇尾勾成剑柄,蛇头则是剑尖,蛇舌伸出分叉,是以剑尖
竟有两叉。那剑金光灿烂,握在手中甚是沉重,看来竟是黄金混和了其他五金所铸
,剑身上一道血痕,发出碧油油的暗光,极是诡异。”壮哉此剑,如斯神兵利器,
果是不同凡响!“观看良久,心中隐生惧意,寻思金蛇郎君武功如此高强,当年手
持此剑横行江湖,剑刃不知已饮了多少人血。这一道碧绿的血痕,不知是何人身上
的鲜血所化?是仁人义士,还是大奸大恶?又还是千百人的颈血所凝聚?”
此剑大有妙用:“原来剑尖两叉既可攒刺,亦可勾锁敌人兵刃,倒拖斜戳,皆
可伤敌,比之寻常长剑增添了不少用法”,亦是无双利器:“无意中一剑削向洞壁
,一块岩石应手而落,这金蛇剑竟是锋锐绝伦。”
此剑形如其名,动起来亦是其态似蛇,“剑上碧绿的血痕映着火光,似一条活蛇不
住扭动身子,拚命想钻入石壁。”
袁承志是至诚君子,并不苟得,练剑后又将其插回原处。然后下山,踏入烟火
人间,开始了他的一系列传奇。
袁承志不但习得《金蛇秘笈》上诸般绝艺,无意中还发现藏宝图,从此兼得三
家之长,功夫更进一层,一下山就技震江湖,所向无敌。邂逅温青青,找到藏宝地
,一下子得宝获美、财色兼收,夏雪宜前人栽树,袁承志后人乘凉,夏雪宜的金蛇
剑、金蛇锥、藏宝图连同女儿,都被袁承志一股脑儿地收入囊中。
主人公的这种奇遇真是羡煞读者,“无意”中成就如此多好处,武侠小说的此
种范式,正是满足了读者潜意识中的某种隐秘需求。金蛇郎君绝技得传袁承志,看
来冥冥之中恐有天意,注定要传其女婿,保护其女儿;袁承志也把金蛇郎君当作师
父之一,从此也负上一层义务,更使他和温青青的关系多上一层维系纽带。
袁承志偕同温青青,到金陵寻师兼寻宝,又收了洪胜海这个喽罗,哑巴又把金
蛇剑从华山带来给他,从此携美江湖,仗剑天涯,真是爽啊!找啊找,有个老婆就
是好,如果不是温青青认得篆字,宝藏却去哪边找?袁承志胸乏文墨,有个颇具才
学的老婆在旁张罗,从此多个免费秘书啰。何况这美女还痴情无限,非君不嫁,“
惟有葵花向日倾”,若是我早已趁好就收,但袁大盟主是何人哉?
袁承志押宝北上,援助闯王成就大业,途中得遇他此生的真爱——仇人崇祯之
女、金枝玉叶的长平公主、混迹江湖的阿九,袁承志不由自主地色授魂与,在关键
时刻仗义出手,英雄救美,九公主情窦初开,芳心可可,竟然从此爱上江湖草莽、
反贼干将的袁承志。
袁承志先在金陵有恩于金龙帮焦公礼,后来义救青竹帮程青竹,又结纳山东盗
首沙通天,得到这些各省重量级帮会头子的拥戴,更招降了一部为数六千的正规军
,同时由于先人遗泽,端午节的泰山顶上石经谷,天呈瑞相,群雄毕聚,袁承志加
冕为武林盟主,声名、事业达到顶峰。
袁承志出道不到半年,仗着武功绝顶,至诚待人,再加之机缘巧合,以及父亲
的威名,在泰山大会上群雄归心,被拥为南北直隶、鲁、豫、浙、闽、赣七省武林
盟主。金庸小说中的武林盟主可不多,袁盟主年少有为,实在令人心喜又心动。此
时清兵入寇,袁承志率群雄在锦阳关狙击鞑子,歼敌过千。此役,袁承志大展神威
,“但见他疾冲入阵,金蛇剑挥动,削去了两名清兵的脑袋”,每次读到此处,真
是快哉快哉!!!战后,袁承志瞧着金蛇剑上的点点血迹,心想:“此剑今日杀了
不少鞑子兵,才不枉了这剑身上的隐隐碧血!”好爽!!!
袁承志打算用此剑为父雪仇,并诛明帝清酋,他携剑去盛京行刺清酋皇太极时
,“剑光崇政殿”,袁承志失手被擒,金蛇剑为玉真子获去,后被袁承志手下胡桂
南盗回。后来,袁承志闯入五毒教巢穴时,为老乞婆何红药认出此剑原来是昔年五
毒教三宝之一,与金蛇锥、藏宝图一起作为传教三宝供于毒龙洞中,当年夏雪宜利
用何红药的少女痴情,入洞拿走三宝。夏雪宜仗此剑成名,金蛇郎君的名号曾经威
震天下,后来金蛇郎君留剑洞中,为袁承志无意所得。
想当年,夏雪宜曾用金蛇剑诛除元凶,得复血仇,把祸首温老六毙于剑下,大
快人心地切作八块,包作一堆,又用此剑削断狱中温南扬的铐镣,命此小厮把包裹
背回家去。后又饱饮敌血,曾把温家请来的一颇为了得的道人“拦腰斩为两截”。
不由得再说一次:好爽!!!
袁承志进京后,入宫以探机密,撞见阿九,原来二人不知不觉中已是郎情妾意
,已然相爱了。
夜三更,月白风清,深宫禁苑,清丽如仙的公主。
宫灯如晕,薰香醉人,罗裳初解的公主,皓腕如雪调丹青,莺声沥沥颂相思,
说不出的百媚千娇、道不尽的风情万种,袁承志听得如此绝代佳人暗诉情怀,怎不
怦然心动,只疑身在天上非人间。
随后在外因的催化下,本是倾心已久的二人,同衿共枕,肌肤相亲,不由得意
乱情迷,飘飘欲仙,若没那该死的金蛇剑,二人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中就快抵死缠
绵,“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了。
想那袁承志,拥着温香软玉,正是渴慕已久的人儿,佳人在抱,柔发掠面,吹
气如兰,不由得情热如沸,马上就爆炸了。阿九早就春情萌动,有意委身事郎,两
情相悦,白首以终,这本是世间最为圣洁的事!!!
意识支配行动,礼教害人,穆人清十多年来给他灌输的东东,竟使他抽出该死
的金蛇剑,如此香艳、如此旖旎的光景硬是给他砸了。兵者,凶器也;本就是不祥
之物,想想在如此美丽的时刻,这多大煞风景!如此破坏自然法则,没奈何,二人
的情缘终被该死的金蛇剑斩断。
随后,袁承志为了不让鞑子奸谋得逞,帮着崇祯扑灭一起宫廷政变。他武功盖
世无需兵刃,把金蛇剑交给阿九杀敌。事后阿九把金蛇剑暂时留下,让袁承志下次
来取,本待袁承志来接她,一起比翼双飞。
忽而闯军破城,天地大变。阿九仗剑往救父皇,竟被亲生父亲向女儿拿过金蛇
剑来,抡起便砍。幸而袁承志及时从天而降,夺过剑来,才免了一出红颜玉殒,但
“朱颜罹宝剑”,阿九的左臂已损。袁承志本待剑斩崇祯,看在阿九份上就放过了
。
此后,金蛇剑在袁承志和玉真子的决战中又派上用场,得诛巨恶。
最后,袁承志远赴南洋,金蛇剑一块带走,不知如今流落谁家?
3、书名考
“碧”是指青绿色的玉石或青绿色,而鲜血是红色的,为什么用“碧”字来形
容血的颜色呢?
“碧血”典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
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传说春秋周敬王时,大臣刘文公
手下的大夫苌弘,在晋国的“六卿之乱”中,因帮助范氏和中行氏,赵简子派晋大
夫叔向对周王施以反间计而被杀害。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被杀,蜀人藏其
血,三年之后血变成了碧玉。
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
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后来此典被广为引用,如《窦娥冤》:“我要让四
面八方的人都看到,这就是咱苌弘尽忠化碧血,望帝悲啼变杜鹃!”,沈德潜《吴
山怀古》:“中朝已洒苌弘血,塞北空闻杜宇愁。”
[苌弘(?-公元前492年),东周蜀人,周代著名学者、政治家。少时喜欢读书
,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据《史记·封禅书》:“苌弘以方事周灵王
”。周敬王即位(公元前519),参谋迁都辅佐兴邦有功,升任内史大夫,执掌朝政
。苌弘曾是孔子之师,周敬王二十四至二十五年间(公元前496-公元前495年)孔子
曾访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与天文知识。二十八年(公元前492年),赵简子派晋大
夫叔向施反间计,周敬王信谗杀苌弘(见《左传》衷公三年)。]
元代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明代
边贡《谒文山祠》诗“黄冠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明代王思任《吊于忠
肃祠》诗“孤烟埋碧血,太白黯妖氛”。以上三句即分别指的是:一位死节的御史
、宋末文天祥、明代于谦。
原来,忠臣热血,三年化碧。
忠臣烈士之血,是为碧血。古代多指忠臣之血,近代以来多指烈士之血。总之
,碧血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被杀后,夫人沈鹊应(沈葆祯之孙女)哭之以词(调寄“
浪淘沙”)云:“报国志难酬,碧血谁收?箧中遗稿自千秋。肠断招魂魂不到,云
暗江头。绣佛旧妆楼,我已君休,万千遗恨更何尤!拼得眼中无尽泪,共水长流。
”这是戊戌政变后传诵一时的哀调。沈不久自杀殉夫。康有为作诗云:“慷慨乃捐
躯,投身赴大理。呜呼苌弘血,三年碧不止。娟嫮沈公孙,令德俪才婿。竟作坠楼
人,长咽秦淮水。……人间廿四年,英名满天地。”
清末革命家秋瑾在《对酒》中,写下了“一腔热血谨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的名句。秋瑾被害后,孙中山挽秋瑾:“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
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广州黄花岗有对联云:“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孙中山《祭黄花冈
七十二烈士文》有句云,“苌弘之碧血千年”。
中国“议会之父”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再挽宋教仁》,又提到“洒几点苌
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近代以来,为了救国救民,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可谓碧血横飞。
碧血一词有时也被广义化了,即泛指鲜血,如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碧
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虞美人,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
刎坟下碧血所化,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
。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4、名由来
金蛇剑上带有碧绿血痕,看起来是《碧血剑》命名的直接根据,但是看50年代
初版《碧血剑》,其中并没有如此描述。可见是修订第二版时,金庸根据书名补上
的。
照前所述,《碧血剑》的“碧血”便是指含冤忠臣之血,《碧血剑》说的就是
一个有关国恨家仇的故事。
金庸在第二版后记中说过《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而金庸修订第
二版时又特意写了一篇篇幅很长的《袁崇焕评传》作为补充,由此不难窥出金庸最
初命名的原意。
〔金庸《书剑》的最后一回的题目“忍见红颜堕火窟 空余碧血葬香魂”,“碧
血”一词大概也涵义相近。〕
第二版第一回题目即改为“乱世坏长城”,即引出袁承志的身世,更道出袁崇
焕的千古奇冤。主人公袁承志乃袁崇焕之子,是忠臣血脉的直接延续,虽主要讲的
是袁承志,但和忠烈“碧血”有很深关系。
《碧血剑》中被冤枉的忠臣,除了袁崇焕,还有闯王部将李岩,也是含冤而死
。李自成的败亡,实和李岩之死有莫大干系。李自成纳李岩之策,得以收拾民心,
挥师进京,杀李岩后,部下人心离散,复作流寇矣!
金蛇剑原和建文帝的藏宝图一起供在五毒教,不知此剑和建文忠臣有无关系?
碧血剑是正义之剑,金蛇剑就是实在意义上的“碧血剑”。
《碧血剑》中两代大侠,翁婿二人均手持此剑,多诛奸恶,行侠仗义,留下两
代人的不灭传奇。
作者: 觉生
《碧血剑》书名初探
本帖于 2007-07-31 06:04:5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