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笔】 --- 湘行散記沈从文 (全)

来源: 不忘中囯 2007-02-08 23:34: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9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不忘中囯 ] 在 2007-02-08 23:34:0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湘行散記沈从文之(一):沅水上的散記


自从很多年以前读过沈从文的《湘行散記》之后,那条名叫沅水的河和那个叫做凤凰的地方,便在我的灵魂深处栖居下来了。我喜欢《湘行散記》那种纯得没有杂质的文字,每次读的时候只有温柔和感动,心总能随着文字一站一站的停泊在沅水的每个渡口上,心情也自然就渐渐的平静下来了。

读《湘行散記》就象在读一篇有关沅水的文字,而这文字就象沅水一样地流淌并潮湿着我的心。沈从文是个使用文字的大家,他懂得如何象孩童一样用画笔去渲染氛围,涂抹时分毫不用力道,出来的线条却自然清朗。《湘行散記》常常让我读着读着就不知自己是否身处尘世,迷惘中那浅浅清澈的沅水夹岸劈空而来;那裹着布头背着竹篓的小女人从石垒的吊脚楼上袅袅而至;那裹着长衫的水手在风里辗转于沅水和舟岸之间;还有那穿着蓝布的白脸长眉毛的女孩子,那屠户、那烟馆、那小客店。

不过,触动心弦可不是《湘行散記》的故事和人物,而是那几乎白描的手法和不杂一丝议论的文字。“…… 瑟瑟的秋风裹着潮湿浸过来,我裹了被子,探了头,铺就了草纸,略过水手那宽粗的裤筒。由于冷,我那眼睛似那沅水清凉透亮,我看那舟、那水手、那山、那林,听那亲切的乡音。我缩着,缩在那狭小的舟仓内。我画,用那稚嫩的画笔一丝丝地勾勒我心中的凤凰;我缩着,心内包藏了万千的思绪,用那点点的字眼,轻扣我那乡愁,用我那书生的嫩手,抚摩乡民那皴裂的皮肤、黝黑的脸庞;我只能像那沅河里的一滴水,流淌进那下行上溯舟子上的水手的心里,我轻轻地触,在他们的野话里我感受着他们的苦,他们的乐;诉说着他们的艰辛和不易。我知道,我还是那滴水,我终将顺着沅水漂走,漂向远方,但我的情,我的心,已溶进了这方土地,这方山水。”

沈从文就是这样让我在烟火稀拉的船舱里,随着浪花听着沅水上的水手讲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这就是我的故乡,这就是我故乡族人20世纪30年代的故事,土匪、乡绅、水手、女人,还有那来来往往的中央军以及新潮的青年。杂杂拉拉我一件件地记下来,还有那晨昏,那山头,那变幻的水色,灰暗中又飞扬着美色,令我流连陶醉。”



湘行散記沈从文之(二):沅水上的人生


《湘行散记》的每一篇随笔都让我爱不释手。沈从文那种特有的不事雕琢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和他那种对山、那对水、对人生、对景物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我每每看完他的文字就迷上了沅水,以至于黄昏时一个人总想去水边。

《湘行散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山头一抹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了这个第二故乡的一切光景声色里。我仿佛很渺小很谦卑,对一切有生无生都在伸手。”真不知道应该如何描述自己当时看过那段话后的感觉,只记得我就一个人呆在了书房里,不知在想些什么。不,我在想,原来这世上,竟也有这么对我心情的作者和这么对我口味的书。

《湘行散记》朴实真诚的文风背后折射出的是沈从文非凡的人性底蕴,往往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想得很远,很多。有这么一段文字写到,“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着吧。算算日子,再过十一天便过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

“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这段话让我不知为什么感动着。沈从文对那小羊和羊妈妈的联想也似乎使我触着了一些人生或者别的东西。这位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实对人生看得是远的和执着的,“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湘行散記沈从文之(三):沅水上的风景


沅水全长1033公里,发源于贵州云雾山,自西南往东北穿行于湖南西部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最后汇入洞庭湖。1934年,沈从文回乡探母,溯沅水而上,经过十天舟行,回到了家乡凤凰。过后,他根据那十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少年时代的记忆,写了十二篇散文并汇集成《湘行散记》。从此,那条纵贯湖南西部的河流以及两岸的风俗人情,就被沈从文用清新优美的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

很多时候,感觉读《湘行散记》就象在欣赏一幅写意风景画,让人意由景起,情由意生。沈从文乘船经过的是沅水中下游一段,两岸重峦叠嶂风光秀美,因交通极为不便,故自古为人所不识。而从小长大并流徙于沅水两岸的沈从文,山水景致和人物风土则早已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因此他一提起笔,美丽壮观的景象就跃然纸上。“山峰夹江而峙,虽是冬天仍翠色逼人;河水随地势变化出现落差,形成一个又一个下行容易上行难的急滩,水花飞溅,其声轰鸣,蔚为壮观;而过了急滩,水势就变得平缓,还常常出现静谧的深潭;有的地方,全河都是大石头,水却平平的,深不可测,石头上全是细草,绿得如翠玉,上面盖了雪,而小船就在这左右是石头的河中行走。”我常合上书本感叹这样文笔实在胜于丹青,让人妙不可言。

沈从文笔下的岩壁石窟、码头河道、渔网船橹、白帆落日和云影暮色象都敷了一层闲淡的色彩,清澈而简洁地行走在纸上。“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四点左右,黄昏已逐渐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船停了,真静。一切声音皆为大雪以前的寒气凝结了,只有船底的水声,轻轻的轻轻的流过去,使人感觉到它的声音,几乎不是耳朵却只是想象。”

我常常想,沅水虽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可那河和河两岸的风景不就是沈从文的文字吗?



不忘中囯2005年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