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阿米尔汗2011年的电影《孟买日记》,挺不错。这种文艺小清新电影,像半个纪录片似的,令人惊喜,它对准的是孟买贫民窟里的洗衣工。类似的电影,还有2011年的《午餐盒》,对准的是孟买的快餐送递员; 还有2015年的《恒河边上的火葬场》,对准的是恒河边的焚尸工。
都挺好看的,慢悠悠的,却让人看得目不转睛,心潮起伏。
《孟买日记》对准了在孟买的四个人,他们彼此之间有些交错,但都是擦肩而过。夏是从美国回印度度假的富家女,把美国的平等作风带回到了印度,对孟买的贫民生活充满了好奇。她也在一场上流人士派对中,认识了介于贫富阶层之间的孟买有才华的画家阿伦。阿伦是个离异男人,老婆带儿子远走澳洲,他在孟买作画失去了灵感,频繁搬迁。
穆拉是孟买贫民窟里一个平凡的洗衣工,他同时为画家阿伦和富家女夏取衣服、洗衣服。夏希望通过穆拉,了解神秘的阿伦,在这个过程中对地位很低的穆拉产生了兴趣,让他带领自己领略真实的孟买,拍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善良天真的穆拉,在夏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愫。但夏喜欢的是画家阿伦,可是阿伦视金钱如粪土,对夏只是敬而远之。在租住的房子里,阿伦发现了前房客留下的几盒录像带,在播放录像带中,他被视频中神秘的前房客女子深深吸引。。。
四个人,代表了在孟买的四个阶层。他们虽然因缘认识,并且发生情愫,但是这些情感看似真实的,在现实面前,是十分飘渺虚无的。一个孟买贱民阶层的洗衣工,暗中喜欢上了回孟买采风的美国印裔富家女,富家女被留守孟买的有才华的印度画家深深吸引,如果这两份情愫都还不像阴阳相隔的话,那么这位孟买画家,却被几盒录像带中素未谋面的女子所吸引,最后他们原来是阴阳相隔。
看似很近,你就在我面前,实际上我们相隔是如此遥远。我们相隔是如此遥远,但实际上,我们的情感却是如此之近。同在孟买这样一个城市,人潮涌动,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好像人与电视屏幕中的人一样,你get到了吗?
孟买的洗衣工叫Dhobi,是以前贱民阶层的一种。以前贱民阶层是分职业的,洗衣工祖祖辈辈都是洗衣工。虽然现在洗衣服、洗衣机已经很多了,但是孟买火车站旁边的Dhobi Ghat,还是有7000多个Dhobi,每天干20小时。去洗衣房洗衣服,一件可能50卢比,但Dhobi上门来收,洗好后,烫熨平整,折叠好送上门,只要5卢比一件。他们与客人之间的关系,如同仆人与主人之间的关系,深受信赖,所以现在还是有很多人采用Dhobi的洗衣服务。
印度大城市虽然不再讲种姓制度了,但和白人的种族歧视一样,不公开了,但还是有些隐藏在人心之中,尤其是下层。片中女主,是在美国长大的,把美国人的作风带回到印度,和Dhobi交朋友,连她自己的仆人都看不下去了。
孟买的午餐快递员、洗衣工行业算不了什么,还有个夜晚打鼠人( night rat killer)的职业,更贱。他们做的事,专门在晚上用棍子打死老鼠。《孟买日记》中,洗衣工小哥和回国富家女,作为洗衣工还能大大方方,但是被富家女发现自己夜晚也打老鼠后,觉得丢脸了,跑了。呵呵。
这些片挺好玩的。《恒河边上的火葬场》,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度人死后尸体送到瓦拉纳西市恒河边上,焚烧后还用棍子要把头骨打碎,这是必须要做的。烧成灰后,丢进恒河。埋葬的地也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