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关羽是怎么“落到”曹操手里的?

来源: 猪哥 2007-07-02 15:16:5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41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猪哥 ] 在 2007-07-02 19:02: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读史札记】关羽是怎么“落到”曹操手里的?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击刘备,刘备败逃,关羽“落到”曹操的手里。关羽是怎么“落到”曹操手里的呢?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关羽是向曹操投降的,即降曹。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曹操)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羽是被曹操擒获的。这一说法在《三国志》里见于两处。


  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一样的史书有两种说法,哪一种可信呢?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很显然持的是第一种说法。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五回,关羽曾对张辽这样说道:“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你看,说的清清楚楚,尽管是有条件的,但分明是向曹操投降的。很显然,罗贯中在史料的选择上,虽然把“降曹”和“被擒”这两种说法进行了“揉和”,并做了一些微妙的“处理”,但他对第一种说法却是置信勿疑的。


  罗贯中为什么相信第一种说法,即关羽是降曹的呢?他当然有他的考虑。一、关羽是“万人敌”的“虎臣”、大将,他要么百战百胜,要么战死沙场,怎么会被擒呢?作为褒刘贬曹的罗贯中是不会也不愿意那样下笔——去写他心目中的关羽这个大英雄的。二、既然不是被擒的,那就是降曹。但降曹同样有损关羽的名声。聪明的罗贯中于是给关羽安排了“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的理由。这么一来,投降了的关羽非但没有掉价反而变得忠义凛然了。


  这样的安排,应当说确实独具匠心,罗贯中没少废心思。但是,小说家言毕竟是小说家言,细一琢磨,关羽降曹的这个理由毕竟有些冠冕堂皇。你曹操也好,刘备也罢,作为关羽就更不用说了,不都是汉帝的臣子吗?既然是臣子,对皇帝似乎就谈不到降与不降。因为就算你承认降的是汉帝,——这个理由尽管听起来很好听,但承认只降汉帝的同时,也无疑等于承认自己是乱臣贼子了,这实在是弄巧成拙。


  很显然,说关羽是投降的曹操未免牵强附会,它看起来合情,但不合理。在这两种说法中,我倒认为第二种说法似乎比较可信,即:关羽是被擒的。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呢?


  这得从曹操说起。曹操这个人一生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没有骨气、投降变节的人;最敬重的,就是那些忠烈之士。关羽攻樊城时,守城的大将于禁投降,庞德宁死不屈,被关羽杀死。听到这个消息,曹操哀叹良久,很沉痛地说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三国志·魏书·于禁传》)随即封了庞德的两个儿子为列侯。显而易见,如果关羽是投降曹操的,以曹操的性格,他不可能拜关羽为偏将军,并“礼之甚厚”。


  唯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曹操是爱才的人,他命令手下的人不惜一切手段擒住(当然是活捉)关羽,为已所用。没有这个基点,关羽再有本事恐怕也早已乱箭穿身了。那么,以关羽的神勇为什么叫人给擒获了呢?这就应了那句俗语说的了: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建安五年的时候,刘备正处于寄人篱下的“困难期”,才有多少兵马呀?!所以,关羽的被擒也是兵家胜败之常事,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那么,以关羽的忠义,为什么没有战死沙场,而且被擒后还“忍辱负重”地呆在曹营呢?因为他与刘备有约,“誓与共死,不可背之”。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曹操对关羽甚“义之”,虽然“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但是,并没有杀掉他,而且,对他更信任、更敬佩了,以至于“去不谴追,以成其义”(裴松之言)。很显然,关羽要是投降来的,即便是有条件投降来的,曹操肯定不会也不可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他。


  显而易见,曹操对关羽的偏爱,也就是说他特别看重的就是关羽的“勇而有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傅子》)。关于这一点史书所载与民间传说也是一致的,也正因为此,千百年来关羽才一直为后人所敬仰。但与民间传说略有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关羽似乎是一个很任气用事的人。刘备当了汉中王以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同时,也封了黄忠为后将军。关羽不高兴了,愤怒地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蜀书·费诗传》说什么也不肯接受。


  有一次,孙权派使臣求与关羽联姻,关羽不同意,不同意也就算了,他竟然把这个使臣一顿辱骂,把孙权气得暴跳。围攻樊城时,孙权的援兵迟迟不到位,关羽一怒之下又大骂孙权:“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注引《典略》)你看,火药味儿多浓。这一骂,为吴蜀联盟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显然,关羽的这种性情在率性中无疑透着刚烈,这种刚烈的突出表现就是“骄于士大夫”(《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因此,很难想象,像关羽这样的性情会去降曹,特别是会像罗贯中“设计”的那种方式去降曹。因为不难理解,罗贯中“设计”的那种降曹方式——手法儿太高级了,高级的近乎把戏,这种把戏以关羽的性情是玩不出来的,他哪有那个心眼子呀?!他要真有那个心眼子的话,走麦城的人恐怕就不是他了。

所有跟帖: 

“被檎”与“降”并不矛盾。只是主动投降有点不同。张辽就是 -先天愚- 给 先天愚 发送悄悄话 先天愚 的博客首页 (174 bytes) () 07/03/2007 postreply 06:51:2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