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根据线索找到这些

来源: Viol 2007-06-28 06:53:5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0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Viol ] 在 2007-06-28 17:55:3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看来应该是从东到西才对,其它的倒是对得上。这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的解释。
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5416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底,四十五岁的陆游接到朝报,以左奉议郎为通判夔州军州事。由于陆游其时正在山阴养病,故而没有立即赴任。次年闰五月,他才启程前往夔州。此次入蜀之旅始于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十八日,终于是年十月二十七日。他在此次旅途中除了写作诗歌以外,还按日作记,成《入蜀记》六卷。对于这部游记性质的笔记,陆游本人是相当看重的,曾叮嘱其子将《入蜀记》编入文集:“如《入蜀记》、《牡丹谱》、乐府词本当别行,而异时或至散失,宜用庐陵所刊欧阳公集例,附于集后。”果然,《入蜀记》不但成了陆游的散文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部分,而且成了宋代笔记体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后人非常重视陆游在巴蜀的生活经历对其诗歌成就的影响,却很少认识到巴蜀之游对陆游散文创作的巨大作用。陆游曾说:“古乐府有《东武吟》,鲍明远辈所作,皆名千载。盖其山川气俗,有以感发人意,故骚人墨客得以驰骋上下,与荆州、邯郸、巴东三峡之类,森然并传,至于今不泯也。”《入蜀记》就是在自浙东至于巴东的数千里“山川气俗”的感发下写成的一部杰作,它与作者安坐在故乡书斋里所写的散文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风貌。

作为游记作品,《入蜀记》首先关注的是沿途所见的山川风物。陆游此行的路线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先沿着运河从山阴到临安,再经嘉兴、苏州、常州,到镇江后进入长江。第二段路程全是在长江中行进的,沿途经过的重要地点有建康府(今南京)、太平州(今当涂)、芜湖、池州(今贵池)、江州(今九江)、黄州、鄂州(今武汉)、岳州(今岳阳)、江陵府(今沙市)、夷陵(今宜昌)、秭归、夔州等。由于第一段路程中的地点都是陆游曾多次经过的,其山川风景是他非常熟悉的,所以不很能引起他的写作兴趣。《入蜀记》中仅用不足一卷的篇幅来写第一段路程,当因此故。第二段路程却在陆游面前展开了一幅全新的江山画卷,除了镇江一带的江山算是故地重游以外,其余的地点都是首次经历。而且自镇江开始溯江而上,两岸的奇丽风光接连不断且变化无穷,镇江的金山、焦山可算是渐人佳境的起点。《入蜀记》中泼墨如水地进行大笔濡染的写景即始于镇江,多半是出于这个原因。

所有跟帖: 

应该就是《入蜀记》的译本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176 bytes) () 06/28/2007 postreply 11:27: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