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川端康成。zt有关资料

本帖于 2007-06-07 05:53:1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川端康成(男,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新感觉派作家。
年表
1915年,一本杂志刊登了他的几首俳句。次年,他在当地的一份报纸《京阪新闻》上发表了几首和歌和杂文。中学毕业后,川端康成前往东京的一所高等学校学习,在那里他接触到世界文学以及日本文学中最精辟、最前沿的浪潮。
1920年后,川端康成对于写作风格不断探究,短篇《招魂节的一幕》奠定了其在文坛的第一步。
1926年,除了其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被拍成电影,川端康成发表了《伊豆舞孃》,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又到意识流,1931年的《针、玻璃和雾》可以说是其中一个的代表,接下来,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并获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
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对于战争的反抗而宣布停笔不写文艺时评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相关活动。
1940年,川端康成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
1941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满洲等地,访问结束后他自费留在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编辑了《满洲各民族创作选集》。
1944年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
1947年,历经13年《雪国》定稿。
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羽鶴》开始连载,1952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
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写作《古都》,同年获得文学勋章。
1968年10月17日,凭借《雪国》、《千羽鶴》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也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奖项的东方人。当他在瑞典科学院领奖时朗诵了论文《美丽日本之下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这篇论文中川端康成引用了几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体验。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公寓中含煤气管自杀。

所有跟帖: 

全啊!谢谢! -望月明- 给 望月明 发送悄悄话 望月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6/2007 postreply 09:05:2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