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们啊,俺一人推荐两本书行么?《百年孤独》和《迷惘》

来源: 庄文雅 2007-05-29 19:55: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69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庄文雅 ] 在 2007-05-30 06:21:2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两部怪异小说:《百年孤独》和《迷惘》



把这两部小说放一起,基本上处于主观原因。首先,几乎同时读到它们。那时学校新成立了研究生图书室,大量的中外名著随我们挑选。正好我把第一篇论文投出去了,导师不再盯俺的梢了。对书本的渴慕是我生来具有的,研究生图书室让我有一种如鱼得水的快感。
此前,小说方面读的是一些经典易懂的,如《安娜。卡列妮娜》,《俊友》,《娜娜》,《茶花女》,等。怪异如百年孤独和迷惘尚属初次接触,所以第二个主观共同点就是读起来都一派茫然。其实,那时已经从各种小说期刊读了不少中国现代小说。不过,看中文小说,再怪异也是熟悉得多。《迷惘》是从头到尾,字字句句都迷惘,而《百年孤独》从局部看还是清晰的,只是要把整个故事链接起来就迷惘了,似乎就是一段真正的奇谈怪论,里面还夹杂着对拉美风土人情的陌生。

说起来,《百年孤独》和《迷惘》还是有共同之处的。例如,它们都为它们的主人挣来诺贝尔奖,而且时间也差不多, 是相连的两年(迷,81;孤,82)。但是,这个差不多正好反映出它们遭遇的巨大差别,因为两书出版时间相差三十多年。《百年孤独》几乎一经问世(67年正式出版)就受到隆重欢迎,连续一版再版都给抢劫一空。而《迷惘》的头三十年默默无闻(35年出版),似乎三十后突然发现,这本书多么具有预见性,对法西斯思想认识多么深刻。


《迷惘》当时就看得迷茫,加以时日,印象更是一团浆糊了。《迷惘》大概还记得三四个镜头,多半还可能是插图帮助才得以存留。第一个镜头是女仆卖弄风骚、扭动其肥臀硕腿勾引老学究。第二个镜头是骗子坐在钱堆上尽情玩赏他堆积如山的钞票。很久以来有个疑问,钞票怎么多得堆积如山呢,未免太夸张。最近才知道,堆积如山的钞票并非难事,原来那些年头德国及其邻国经历了超级恶性通货膨胀(远比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高)。第三个镜头是老学究的图书馆着火了,老学究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后来查了查介绍,我的这几个记忆片断倒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正好合于整个小说的三步曲(没有世界的头脑;没有头脑的世界;世界在头脑中)。
老学究是小说的主人公,叫做Peter Klein,彼得·基恩(又译克莱因),是个汉学家。基恩博士厌恶社会的庸俗,便躲开社会,潜心自己的汉学研究和藏书。所以这时的基恩博士的全部世界装在他的脑子里。那个女仆(苔莱瑟)就是利用了对外在世界的一无所知,把他骗到手的。
后来苔莱瑟把赶出了他的图书馆,基恩博士成为街头流浪汉。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基恩博士到处上当受骗,像个白痴,或者说他的脑袋等于没有。其中一个叫菲舍尔勒的驼背犹太人,把他身上的钱财骗个精光。作者自己是犹太人,而这个畸形小人也是犹太人。我想,作者对自己的同胞的诸多共性也是瞧不起的,包括他们的贪婪、欺诈等等。诺贝尔奖评委对迷惘的评价“以纳粹主义残酷地玩弄权术为背景,蕴含着深远的预见性”好像没有把作者预示的所有不同人群的命运都说出来。我以为,作者安排菲舍尔勒死去,或许同样预见他的同胞的不幸命运。当然,作者没有预料到美国新大陆会成为犹太人的重生地。
残酷的现实和不幸遭遇,硬是把世界塞进了基恩博士脑袋。不过这个世界没有充分得到消化,于是他脑袋里满是欺骗、残忍、恐怖、和迷惘,整日里提心吊胆。大概这般折磨让其萌生出一个简捷的解决办法:叫一切统统毁灭,包括他自己。


跟《迷惘》的晦涩、阴冷相反,《百年孤独》文字简练、流畅,甚至活泼轻快。这大概跟作者长期作为记者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是,清晰明了只是局部的。连起来却是许多将信将疑的鬼怪事件,很不明白。特别是,这些魔幻一般的现象,预言都寓意什么呢?“处在这种半睡半醒的古怪状态中,他们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而且看到别人梦中的形象。仿佛整座房子都挤满了客人。。。。。。”对拉美了解甚微,更不用说哥伦比亚了。即使今天,也就对它的咖啡、香蕉、石油,还有美丽的加勒比海有些认识。小说把科学的神奇和传说的神秘交杂在一起,虽然我对磁铁、望远镜之类的熟悉,也还是常被两者弄晕菜了。
小说描写一个从发源到第七代彻底灭亡的一个孤独家族的兴衰过程,时空穿插得令人眼花缭乱。第一代主人公布恩蒂亚三番五次被一个吉普赛人带来的玩艺儿迷住了并异想天开。当他看到磁铁能把丢失的缝针从缝隙杂物里吸引出来时,布恩蒂亚以为磁铁可以用来探测金矿。看到放大镜在太阳底下能点燃干草时,他又以为这玩意儿可以用于战争。每次都花大价钱交换这些新玩艺儿,他太太乌苏娜非常生气。这让我想起安徒生童话《老头子总是对的》,虽然这里的太太不像寓言里的乐观。布恩蒂亚连环的愚蠢行为终于有了辉煌的成果,他带领一批村民远行到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立起一个热闹繁荣的市镇,而他成为了市镇自然而然的首领:“。。。。。。新来的居民也十分尊敬他,甚至请他划分土地。没有征得他的同意,就不放下一块基石,也不砌上一道墙垣。”

有几个趣味横生的相连情景,印象特别深刻。奥雷连诺第二(第四代)的妻子菲兰达特别保守,夜间穿的是把一身遮得严严实实的亚麻布睡意,只在下体留一个圆洞用于夫妻生活。相对于情人佩特娜的风骚、放纵、暴露、花样百出,菲兰达自然难以引起奥雷连诺第二的兴趣。他跟佩特娜纵情做爱,甚至把她引入家中,跟菲兰达共享一个男人。神奇的是,奥雷连诺第二跟佩特娜的性爱,引发了他家牲口的茂盛繁衍。“。。。次日早晨,奥雷连诺第二打开房门,看见整个院子都挤满了兔子——在旭日照耀下,兔毛显得蓝幽幽的” “。。。过了两个月,这头母牛一胎生了三头牛犊”

阿玛兰塔和奥雷连诺这些名字都不止一次出现在这个孤独家族的七代人里。实际上,他们不断重复前辈的名字,而且性格也重复着。这里要提及的分别是第五、第六代,他们是姑侄。阿玛兰塔有自己的丈夫,却把她侄儿爱得发疯,他们的性爱活动甚至比奥雷连诺第二和情人佩特娜的更加疯狂:“有一次在浴室的池子里亲热时,差一点被水淹死。他们在短时期内给房子造成的损害比蚂蚁还大”他们的乱伦终于使他们祖先恐惧的事情发生,---生下了一个带猪尾巴的孩子!

最后,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留给祖先的羊皮纸手稿终于被第六代的奥雷连诺翻译出来了,“就象望着一面会讲话的镜子似的,他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可是还没有译到最后一行,他就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跨出房间一步了,因为按照羊皮纸手稿的预言,就在奥雷连诺. 布恩蒂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刻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

初稿于2007.5.28.

附录1。《迷惘》及其作者伊利亚斯·卡内提介绍。

附录2。扫描版《百年孤独》(好像没有经过校正,不少字错了,例如,大夫应该是丈夫)。





所有跟帖: 

热烈欢迎庄主的珊珊来迟.-- 一本是见面礼, 一本是delay fee... :-) -开心豆豆- 给 开心豆豆 发送悄悄话 开心豆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30/2007 postreply 06:08:55

的确迟到得太久太久,开心豆。看来奖赏是没有了,还得赔。赔啥呢? -庄文雅- 给 庄文雅 发送悄悄话 庄文雅 的博客首页 (30 bytes) () 05/30/2007 postreply 09:39:12

庄主绑架民女到书香来了哈...... :-), 奉陪! -开心豆豆- 给 开心豆豆 发送悄悄话 开心豆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31/2007 postreply 15:47: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