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库天主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目前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二年【清康熙42年(公元1703年)】。由于两位天主教耶稣会教士洪若翰、刘应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疾病,因而获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一带的一块地皮(蚕池口位于中南海西岸原北京图书馆斜对面),得以建筑教堂,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库教堂的前身,名为救世堂。
老北堂
蚕池口 老北堂
清朝中叶,民间反对天主教的势力与天主教会不断发生摩擦,清政府于道光七年查封了蚕池口天主教堂,并没收了全部教产。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天主教会归还了教堂的土地,同治三年,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由于蚕池口临近皇家禁地,高大的教堂钟楼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不悦,经过与罗马教廷和法国政府的交涉,教会同意将教堂迁往西什库,由清政府出资修建新的教堂建筑。另有一种说法:光绪十二年(1886年),因整修西苑三海,清廷于是决定收回蚕池口教堂占地,在不远处另拨原西什库部分地面供建教堂。光绪十四年新建筑正式落成,比老北堂更加雄伟气派。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4%BB%80%E5%BA%93%E5%A4%A9%E4%B8%BB%E5%A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