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八大时,陈云同志和小平同志都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同志担任中央副主席,小平同志担任中央总书记。当时他们分别为51岁和52岁。毛主席向大家介绍说:“陈云同志跟邓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今后要由他们“登台演主角”了。
在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面临存亡绝续的紧急关头,陈云同志作为参加这次会议的四个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旗帜鲜明地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会后又出色地完成了到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情况的任务,为确立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曾经用一个“能”字来评价陈云同志,又曾引用“国难思良将”的成语来赞叹他。
1961年,毛主席和陈云在一起。
陈云同志有一句名言,叫做“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为了讲真理,他认为: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展;如果发现了缺点错误,就立即弥补和改正;怎样对老百姓对革命有利,就怎样办。1959年拟订钢产量指标时,陈云同志认为原定的2700万吨不切实际,就是后来调低到1650万吨也是达不到的,必须降到1300万吨。当时压力是很大的,但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意见,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后来毛主席也称赞陈云同志说:“正确的就是他一个人”,“真理在这一个人手里”。
他提出的有名的十五字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他的切身体验,也是他对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的科学总结和理论结晶。陈云同志多次指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讲的是唯物论;“交换、比较、反复”,讲的是辩证法。也可以这样说,前者讲的是“实事”,即“求是”的客观基础和出发点,后者讲的是从“实事”出发的“求是”过程和方法。这15个字是陈云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运用、丰富和发展。
陈云同志还有两个著名的论断,我认为也是他对实事求是思想的传神之论。一个是关于调查研究的,他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一个是关于要研究战略性问题的,他说:上层机构要有人专心考虑大问题”,“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要有这样的战略家”。
陈云同志喜欢吟咏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并书赠他人,叫做“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