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骞
张孝骞,字慎斋,1897年12月2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1921年,从湘雅医学院以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两个第一名毕业后,先后在湘雅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上世纪50年代,他在协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消化专科。
很多医学领域的人士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这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盛名的四所医院(医学院);而张孝骞当过11年湘雅医学院院长,31年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后任副院长)。
巨鹿县医院赵志骞(《红鞋为君舞》作者)的父亲赵东初曾在协和医院眼科工作,他说:“张孝骞有三个特点,就是一,他常说当医生要‘戒、慎、恐、惧,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的确诊率,是中国最高的,比如一位水肿高干患者,走遍全国医院,百治不愈,经张孝骞主任一个上午的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经他治疗,霍然而愈。
二,高危患者家属给他磕头,有时齐刷刷跪下十来个,他立即对患者家属磕头!全部磕头还礼,无一漏下!他说治病救人是我的社会职业分工,给我磕头,折煞我了,必须还磕,才对得起天理良心!
三,爱争执,不争出真理,死不罢休!无论是巨擘还是一般医生,他都不休不饶,面红耳赤,争论到底!一杆子捅下去,绝不马马虎虎!他说,医学不能有半点儿含糊!患者把身家性命托付给我,我一丝一毫也不能草率了之,酿成大错!”
张孝骞曾给陈景润看过病。1973年3月底,陈景润带病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一重要命题的情况被江青得知,报告给了毛主席。在主席的过问下,张孝骞等大夫给陈景润作了体检,并把他送进解放军309医院。
1963年2月22日至3月10日,张孝骞参加了全国医学工作会议。毛主席和张孝骞亲切交谈。当时,在全国医学科学工作会议将要结束时,毛主席接见了全体代表。毛主席向他伸出了温暖有力的手,用熟悉而亲切的乡音对他说:“我们到这里开同乡会了。”
张孝骞经常说:“在病人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小学生。”
1987年8月8日,张孝骞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